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第四代超材料亮相航展!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关键指标有十倍数量级提升,先进制造已成产业发展重要方向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2-11-10 15:0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第四代超材料亮相航展!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关键指标有十倍数量级提升,先进制造已成产业发展重要方向)

“这些年,我国尖端装备快速发展,从原本采购别人的东西,到现在自主创新、反向出口,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站在人声鼎沸的展台,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向现场记者说道:“先进制造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市场。它和互联网或者智能终端是两回事,更强调的是制造平台和材料平台。”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举办。从最初的超材料原理展示,到如今的第四代超材料亮相,每一次的珠海航展都成为了光启技术展示超材料领域技术变革的舞台。

据刘若鹏介绍,第四代超材料不仅可以应用在机身的关键部位上,更可以覆盖装备全身,并且在很多关键指标上面都有十倍数量级的提升。而目前,光启技术已成为我国尖端装备核心供应商之一。

从最初的一片超材料薄膜,到如今的十几吨超材料结构件,我国超材料领域目前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平?光启又将如何引领产业链的技术变革?

第四代超材料横空出世,产业迎来“发展元年”

超材料,是指通过人工改变或重新设计天然材料的微结构,使其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功能(如抗磁、防雷击、短波通信、轻便等功能)的复合材料。

按传统的思路,是自然界有什么材料就制作什么样的产品,但超材料却逆转了这一思维,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制造特定性能的材料。这就要涉及到电子工程、凝聚态物理、微波、材料科学、半导体科学以及纳米科技等多项前沿学科领域,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目前在我国的尖端装备领域,超材料技术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覆盖了“海陆空”多种装备。而光启技术作为我国超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中国航展上发布了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再一次引领了产业链的技术变革。

具体来看,第四代超材料和上一代相比都有哪些不同?

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告诉记者,首先是性能差别,第四代技术在电性能上面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在很多关键指标上都有10倍数量级的提升。其次,它具有更大的超大带宽特性。第三是工艺制造结构的不同,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在功能性更强的同时,还可以让重量更轻。

除此之外,第四代超材料还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提升。刘若鹏表示:“(第四代超材料)不仅仅应用在机身的关键部位上面,它可以覆盖在装备全身。”据了解,第四代超材料技术相比于上一代技术,实现了二维向三维立体设计的重大技术突破。

目前,尽管第四代超材料还未量产,但光启技术的第三代超材料已经取得了不俗战绩。据公司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近147%。

今年1月,光启技术还与重要客户签署了近20亿元的某大型复杂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的供货合同。据了解,这是我国超材料领域历史最大的单一客户的单一产品订单。不仅体现了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的研发、制造实力,也成为了超材料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因此在刘若鹏眼里,2022年成为了超材料规模化发展的“元年”,行业迎来了重大产业化突破和多项里程碑式的发展,超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均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光启技术的“十年破冰”,先进制造催生发展机遇

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不仅是开拓者,也是整个行业的“领航员”,带动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前发展。

刘若鹏向记者表示,光启技术实现了从研发到设计到生产等环节的全面覆盖,相当于从每一个用到的原材料的材料配方,一直做到最后整个装备的部件,这个成品还附加了力学、电磁等多种功能。

而为了把超材料这一科研成果变成今天实实在在用于尖端装备上的产品,光启技术克服了许多难题,一路走来称得上“披荆斩棘”。

任何一个尖端装备的制造,都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成百上千家企业的合力。比如空客,据2021年它公布的合格供应商目录,公司共有3186家供应商,分布在49个国家。这些供应商构成了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撑着空客的发展。

但对光启来说,刚开始做超材料的时候却遇到了能合作的企业不足的问题。据刘若鹏的说法,比如一些公司说它们会做机加,但让它们尝试做光启的机加,会发现一件都做不合格。也有企业会做工装模具,但做不了光启要求的工装模具,要么精度不对,要么尺寸不对。

为何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一方面是因为尖端产品对各方面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超材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前沿的领域,光启技术需要“自己带着供应商往前走”。

刘若鹏此前曾表示:“我们在进入超材料领域时,连‘超材料’这个名字都没有,即使在美国,它都是最新、最前沿的领域。”

据了解,1968年,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Veselago提出负折射假想,但在自然界中却并未找到这种材料的存在。2001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大卫?史密斯教授用人造的超材料实现了负折射现象,随后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推动了超材料学科的建立。

2009年,年仅25岁、还在美国杜克大学读博士的刘若鹏,率领团队用超材料技术成功研制出了“可隐身”的实验室作品,并以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杂志刊载论文,引起了业界轰动,推动了超材料从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2010年,刘若鹏和他的团队成员陆续回到中国,在深圳创建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专注于超材料技术的研究。

用十几年的时间,光启技术将一条“本不存在”的产业链拉通,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2022年上半年,公司超材料产品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超1.44倍。

为何能一路走到今天?在刘若鹏眼里,也是因为光启赶上了中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的机遇,先进制造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的市场。

刘若鹏表示,先进制造和互联网或者智能终端是两回事,它更强调的是制造平台和材料平台。光启之所以能成为“研究、设计、测试、批产”一体化的全球超材料龙头企业,首次实现了超材料规模化生产,其中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平台的制造能力和材料技术。“我也相信,这是未来光启能更深入的加入和服务到很多装备制造领域的一个坚实基础。”刘若鹏说。

二期基地预计年底施工,公司产能将实现跃升

从《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到一片超材料薄膜,再到如今的十几吨超材料结构件,对光启技术来说,公司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是否有匹配市场需求的制造能力十分关键。

2020年,光启技术的超材料产品在尖端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推动超材料进入规模化批量生产状态。该年5月,光启深圳银星基地完成扩产,从4000公斤/年提升到8000公斤/年,实现产能翻番。

2021年3月,光启技术用短短18个月的时间建成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新一代超材料技术智能制造基地——709基地一期通过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该基地总投资14.9亿元,年产能为4万公斤超材料,预计两年后可实现满产状态。

据刘若鹏介绍,709基地可实现超材料设计、计算、制造、检测的全链条系统,并能完成复杂的曲面形状的航空结构件设计,标志着超材料正式进入到规模化生产阶段。

而随着尖端装备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光启在今年下半年启动709基地二期计划,预计年底启动施工。刘若鹏向记者表示,二期项目的规划产能将是一期项目的2.5倍。

据刘若鹏介绍,目前光启在手订单充足,从今年年底开始,大量的新增研制订单将转入到小批产,二期建成后,所有涉及到的研制产品都要进入到大规模的批产状态。所有等到二期建成投产,公司就会真正进入到全方位的大规模批产。

“我们一直坚持天上有人飞的、天上无人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超材料产品,我们都要有足够成熟的材料和制造平台把它做出来,而且让它能走向国际。这些先进的尖端制造品牌和材料品牌,将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刘若鹏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启技术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