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泰君安控股华安基金终落地,一次性股权重估收益14.5亿,养老金入市打开A股空间,券商积极布局公募业务)
财联社11月4日讯(记者 刘超凤)国泰君安证券一直谋求控股华安基金,历经坎坷,直到“一参一控”放开后才终于“柳暗花明”,得偿所愿。
仅耗时一年有余,国泰君安证券分别从锦江国际受让华安基金8%股权、从上国投资管受让15%股权、从上海工投受让8%股权,最终才实现对华安基金的控股(持股51%)。华安基金是“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实力排名行业前20。本次控股,将为国泰君安产生一次性股权重估收益14.50亿元。
近两年,国泰君安控股华安基金,资管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申请了公募牌照,完善了对资产管理领域的布局。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资管业务实力强劲的券商近来积极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涉足公募基金业务。这不仅是因为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也因为养老金长期资金入市给A股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国泰君安的艰难控股之路
11月4日,国泰君安公告称公司持有华安基金股权的比例变更为51%,华安基金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国泰君安表示,经公司初步测算,这将为公司产生一次性股权重估收益人民币14.50亿元,因重估产生的利润不超过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10%。相关数据未经 审计,最终以公司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为准。
华安基金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在公募基金行业具备一定实力。截至11月4日,华安基金资产管理规模5544亿元,排名行业第18位,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3382亿元。近年来,基金行业大扩容,基金规模、数量双双攀高峰,华安基金仍旧保持稳健的增速。
回头来看,国泰君安控股华安基金并不是一帆风顺,最早入股可追溯至五年前。2017年,国泰君安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创新投从上海电气受让华安基金20%股权。2019年,前述20%股权从国泰君安创新投转移至母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此后,国泰君安的增持动作放缓甚至停滞,难以“破冰”。
记者了解到,国泰君安其实一直在致力于控股华安基金,彼时受“一参一控”限制,旗下子公司国泰君安资管迟迟未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市场将“一参一控”视作“1+1原则”,即同一主体参股基金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国泰君安证券旗下虽未控股基金子公司,仅参股华安基金,但为了将来控股华安基金留有余地,因此旗下资管子公司迟迟没有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直到“一参一控”放宽,2020年7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虽然彼时政策细则没有最终落地,但趋势已明朗。这也使得国泰君安证券对公募基金业务的布局“柳暗花明”,并加速其申请控股华安基金、资管子公司申领公募基金牌照的进程。
国泰君安资管火速提交材料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并于2021年1月3日取得公募基金业务资格,同年4月20日正式获发公募基金牌照。
另一边,国泰君安证券也积极谋求控股华安基金。2021年3月,锦江国际将其持有的华安基金8%股权转让给国泰君安,国泰君安的持股比例增至28%,成为华安基金第一大股东。2021年10月8日,国泰君安董事会审议通过受让上国投资管持有的华安基金15%股权,交易价不超过人民币18.12亿元。2022年3月,国泰君安公告此交易事项获证监会核准。6月份,华安基金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国泰君安持有华安基金43%股权。
2022年5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简称“公募新规”),明确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至此,“一参一控一持牌”的公募牌照准入制度正式确立,国泰君安证券也落下控股华安基金的“最后一子”。
今年5月24日,国泰君安再次宣布,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海工投所持有的华安基金8%股权,受让价格不超过10.12亿元。10月,该项交易获证监会核准。近日,华安基金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等必要手续,国泰君安正式持有华安基金51%股权实现控股。
养老金入市,券商积极布局公募
近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初,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12万亿元。2022年7月份,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7万亿元,规模翻一番。公募基金行业的大发展,受益于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炉,全行业去通道,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所有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领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券商也积极布局公募基金业务领域,包括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等等。根据记者统计,目前全市场共有23家设立或获批的券商资管子公司,其中有9家券商资管子公司获批持有公募牌照。仍有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创证券、国信证券、国联证券、华安证券、东兴证券、国海证券、万联证券等10家券商在排队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
券商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申领公募基金牌照,除了看中资管领域的发展前景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长钱(养老金)的入市。
比较典型的是中信证券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中信证券资管业务在行业排名第一。根据中基协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前20家券商私募资管月均规模约5.66万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11793亿元月均规模摘得榜首。据记者了解,中信证券若分拆资管业务设立子公司的话,可能会损失部分规模,这也是其迟迟没有申请资管子公司的原因之一。
“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后,他们就可以做养老业务,给养老金进行配置。”一位券业人士谈及券商纷纷设立资管子公司时表示。
国泰君安此前也表示,以增持华安基金股权为契机,积极打通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链条,主动对接客户分层分类的财富管理需求,全面提升全球优质资产的配置能力,积极创新公募REITs、绿色低碳、养老“第三支柱”等领域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国泰君安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
11月4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即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正式落地实行。从海外经验来看,美国牛市的基石就是401K计划,这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养老金入市,A股将迎来长期资金“活水”,对资本市场影响格外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