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盛松成: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性不大 我国不存在长期通胀基础)
财联社10月11日讯(记者 徐川) 伴随美国加息周期开启,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已超10%,短期内仍然承压。今日盘中,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7.2关口,日内跌近500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预计年底前,人民币汇率仍会在7.0至7.3范围内徘徊。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并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均有助于放缓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速度。
本轮贬值造成的市场冲击相对有限
盛松成表示,相较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人民币表现相对良好。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远小于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本轮贬值造成的市场冲击相对有限。
从中长期看,盛松成认为,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央行也仍有较多政策工具可以用来引导人民币预期,必要时可重启逆周期因子,或在离岸市场增加央票发行规模,收紧人民币流动性。
“尽管中美利差倒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本外流,但如果我国经济能够快速企稳回升,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将会大大减少。”盛松成分析称,中美经济周期并不同步,我国仍坚持“以我为主”的独立的货币政策,目前我国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
预计可实现全年3%CPI调控目标
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缘冲突的影响下,全球供应链恢复缓慢,多个欧美国家通胀持续高企。
盛松成认为,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虽然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效果不及预期。8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经季调后环比上涨0.1%,预期值为下降0.1%;同比上涨8.3%,高于预期值8.0%。在他看来,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或持续至明年年底。
从我国情况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2.5%,预期为2.8%,前值为2.7%。今年1至8月累计同比上涨1.9%,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盛松成预计,今年全年3%左右的CPI预期调控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这是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没有搞“大水漫灌”;另一方面,我国对通胀的重视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为物价与民生息息相关,我国施行了“六稳”“六保”,尤其是“保市场主体”,从供给端为经济注入内生动力,国内供应链总体保持平稳运转。
房地产已非未来经济发展最主要增长点
央行近日发布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下季房价,分别有14.8%、16.3%的居民预期“上涨”、“下降”,第二季度则为16.2%、16%;此外,在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有17.1%的受访居民选择“购房”,比二季度增加0.2个百分点。
“随着‘救市’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房地产市场底部将至,销售、投资及新开工指标的负增长态势会有所收窄。”盛松成表示,9月3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的公告》,2023年末前符合条件的居民换购住房可享受个税退税优惠。同时,央行决定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多个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盛松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运行的底层逻辑也随之变化,这体现在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减弱,另从均衡发展的角度看,房地产已非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最主要的增长点。
此外,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道红线”政策与对银行的房地产“两类贷款”的集中度考核节奏虽有所放缓,但是长期调控的目标没有发生改变,社会资源将更多地流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流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产业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