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万集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万集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万集科技(300552)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属于智能交通行业。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正成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是通过雷达、视频等先进的车、路感知设备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实时高精度感知,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以及车与道路交通设施间的通讯、信息交换以及控制指令执行,最终形成智能化交通管理控制、智能化动态信息服务以及网联车辆自动驾驶的一体化智能网络系统。

  以下是公司所处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中细分行业的介绍。

  1、激光雷达行业

  (1)智能装备领域

  智能装备用激光雷达方面,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被应用于工业移动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无人配送在写字楼和机场等地已开始测试运营,在新冠疫情期间,无人配送的范围拓展至医院、小区和社区。

  现阶段,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趋势加快,医疗、家电、商业服务等领域的机器人使用将快速扩大,激光雷达的需求量将随之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移动(600941)机器人产业联盟、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20工业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产业发展蓝皮书》,未来全球AGV和AMR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预计至2024年,AGV和AMR全球合计市场规模将接近100亿美元,AGV和AMR全球合计年出货量超过70万套。国内自动搬运机器人企业过去大都采购进口激光雷达产品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今,国产激光雷达产品迎来发展,而且性能不逊色于进口产品,产品价格对很多机器人企业更具有吸引力,预计市场对AGV和AMR、服务机器人专用激光雷达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自动驾驶领域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等国家政策指导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先后发布了地方性自动驾驶汽车支持性政策及实施方案,科技型企业、出行服务商及车企进军自动驾驶领域,并已应用在Robotaxi、无人公交、干线物流、无人小巴、末端物流、无人矿卡、无人集卡、无人环卫等多种特定商业场景自动驾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随着自动驾驶在多种场景应用示范区的落地,将逐步迈入商业化试点探索新阶段,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重要精准感知设备,其需求量将快速增长。根据ReportLinker研究估计,2025年全球包括运送乘客和货物在内的L4/L5级无人驾驶车辆数目将达到53.5万辆。随着自动驾驶商业模式的逐步确立,该领域的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也将随之实现高速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至2025年该领域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亿美元,2019年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0.9%。

  (3)智能交通领域

  2021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交通设施数字感知方面,交通新基建迈出新步伐,重要节点交通感知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全面推进。

  路侧激光雷达的布设可提高V2X网络的信息获取能力,从而增强V2X后台数据综合分析测算能力,为基于V2X的大数据应用,实现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监管自动化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城市道路的道路交叉口,采用对角线布置的两台基于路侧的3D激光雷达,可以实时精准地识别行人、非机动车等弱势交通群体和机动车的行为状态。激光雷达将周边200m半径范围内的所有物体及环境进行感知与提取,并将有异常移动轨迹的物体纳入到V2X系统中,利用RSU向周边或者更远距离接近的车辆进行广播,为正在接近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提供路口通行信息及交通安全信息提示。在国家大力推动车路协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路侧激光雷达作为赋予路侧网联设施精准感知能力的关键设备,市场潜力将逐步显现。

  2、智能网联行业

  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近年来,我国积极制定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加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强调通讯、汽车、交通等跨产业的融合,并逐步加大交通领域智能化、网联化的基础建设,强调“人-车-路-云”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基于C-V2X的通信技术落地。

  2021年3月,全国人大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2021年5月,按照住建部和工信部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不同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应用,推动建设“车城网”平台,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同年12月,确定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等10个城市为第二批试点城市。

  2021年7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中明确提到5G+车联网。强化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加强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联系,共同建立完备的5G与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保障应用的端到端互联互通。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5G网络协同规划建设,选择重点城市典型区域、合适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加快5G+车联网部署,推广C-V2X技术在园区、机场、港区、矿山等区域的创新应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互信互认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体系。

  2021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

  2022年6月23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自动驾驶车辆使用管理发生交通事故时权责认定做出划分,是国内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作出明确规定,该条例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智能网联相关政策,推动智能网联应用建设,鼓励在交通领域重点推动车路协同发展,建设面向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需求增加,道路智能化设备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据第三方统计规模以上城市交通路口有约25万个,我国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里程数为67.20万公里,全国隧道有超1.7万条,未来应用空间广阔。建设方案方面,推进集道路信息感知、数据存储与计算、信息中继传输及边缘计算于一体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通过多元传感器感知融合算法开发迭代,实现多交通参与者分类、位置、速度等信息的快速精准感知进而赋能车端驾驶。由住建部、工信部联合推出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16个试点城市已开始布局智能网联建设,推动智能网联建设从测试验证、示范区应用转向多场景商业化应用。如江苏重点布局智慧城市、智慧港口项目,浙江、广东重点布局智慧隧道等高速类项目及智慧城市项目,安徽、河北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测试区项目,山西作为煤矿大省重点布局智慧矿山项目。随着智能网联政策的保障实施及示范区向商业化场景应用转化,智能网联整体布局有望加速推进。

  3、汽车电子行业

  车规级激光雷达方面,汽车智能化趋势正逐步显现,为了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精准感知进而支持高级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车辆配置的感知系统需要引入视觉系统、雷达系统等多感知体系融合的多种传感器方案。激光雷达可获得精准的三维立体图像信息,成为行业内几乎公认的实现L3级以上自动驾驶所需的重要感知设备。国内外主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均引入了激光雷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25年,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HA(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0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70%,HA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0%,并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HA级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至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240.7亿元,较2019年实现63.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车载领域的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3.8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4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3.5%。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激光雷达的应用正逐步从前沿性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入量产车型。截至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车企发布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车载激光雷达应用未来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并持续向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性能及智能化发展。

  车载V2X方面,V2X通信终端是实现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重要车载智能物联设备,通过车与车、车与路侧基础设施、车与人、车与网络/云端的全方位连接和信息交互,解决车辆超视距和盲区的信息感知难题,使车辆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有效增强驾驶安全,提升交通效率,未来车辆V2X设备搭载率将逐步提升。伴随近年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汽车产业向新四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顶层产业发展规划、法律法规、路测、商业化应用等在内的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发展战略,并建立起长沙、无锡、天津、重庆四大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智能网联汽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共同举办了C-V2X“四跨”、“新四跨”、“四跨”(沪苏锡)互联互通应用示范活动,实现国内“跨芯片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平台”C-V2X应用展示,进一步促进C-V2X产业相关整车、模组、终端、安全、地图、定位等企业的协同和跨界融合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加速C-V2X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进一步推动国内C-V2X产业化落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显示,2025年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有望达到50%,2030年实现基本普及。目前,国内多家商用车、乘用车企已开始积极布局V2X前装上车应用。

  4、ETC行业

  自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根据交通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共建成收费站10493个,实体门架27685个;收费车道76924条,其中ETC专用车道34751条。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ETC客户量已达到2.27亿,其中客车客户约2.15亿。据公安部的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相关实施方案在推动ETC快速应用普及的同时亦提出了“创新ETC发展模式,强化ETC应用与服务,提升ETC使用率,加快推进多种电子收费方式融合协同发展,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于ETC设备在高速公路及车端的全面推行及应用,ETC已成为重要的交通物联支付渠道,结合上述指导思想,ETC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得到极大拓展,路侧从公路应用拓展到城市应用,车侧从后装上车拓展到前装上车,行业迎来以下发展机遇:

  (1)公路应用方面

  2021年11月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开展收费路段、收费站、ETC门架系统、收费车道等收费基础参数信息治理,进一步优化审核流程,确保收费基础信息准确率100%,有力支撑计费精准性提升,2022年12月底前完成。研究新一代收费站站级系统建设标准,选择具备条件的收费站开展新一代站级收费系统建设试点工作,逐步推动收费站向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上政策的出台,升级ETC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ETC交易的精准性,车辆可通过在匝道布设ETC天线进行预交易,解决收费站出入口拥堵、车辆核查等问题。

  2022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工程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指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工程方案的总体目标为:计费精准性≥99.99%、交易成功率≥99.9%、客户满意率≥95%。围绕总体目标,从提升计费的精准性,提升系统的标准化水平、提升业务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高路网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全网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水平、提升通信网络传输质量七个方面提升联网运营与服务水平。ETC路侧天线已经成为公路标配机电设备,我国高速公路每年新建里程约7000-10000公里,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将持续带来ETC设备需求;另一方面,高速公路ETC计费通行效率优化、精准计费优化以及深化ETC门架应用将是公路收费制度改革后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建设内容,将会带动对现有ETC路侧设备及ETC系统的持续升级改造:精准计费方面,高速公路实施分段计费后,存在标签屏蔽、车型作弊、倒换通行介质等作弊问题,导致计费损失情况发生,为提升计费精准性,对高速公路关键ETC门架如省界门架、二义性门架升级提出升级要求,给公司ETC智能门架系统、收费稽核系统带来新的市场机会。通行效率优化方面,高速公路对RSU也提出更高要求,如入口疏堵、收费站匝道自由流收费、车道双天线、窄岛化无岛化等新应用场景下的系统方案,均为新的增量市场。在ETC高速拓展应用方面,基于ETC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带来新一代车路协同RSU市场增量;随着ETC深化应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长大隧道等场景,同样需要引入ETC系统对过往车辆进行精准识别、全域跟踪及自动化管理,带动ETC-RSU的出货量。ETC路侧天线已经成为公路标配机电设备,我国高速公路每年新建里程约7000-10000公里,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将持续带来ETC设备需求;另一方面,高速公路ETC计费通行效率优化、精准计费优化以及深化ETC门架应用将是公路收费制度改革后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建设内容,将会带动对现有ETC路侧设备及ETC系统的持续升级改造:精准计费方面,高速公路实施分段计费后,存在标签屏蔽、车型作弊、倒换通行介质等作弊问题,导致计费损失情况发生,为提升计费精准性,对高速公路关键ETC门架如省界门架、二义性门架升级提出升级要求,给万集科技ETC智能门架系统、收费稽核系统带来新的市场机会。通行效率优化方面,高速公路对RSU也提出更高要求,如入口疏堵、收费站匝道自由流收费、车道双天线、窄岛化无岛化等新应用场景下的系统方案,均为新的增量市场。在ETC高速拓展应用方面,基于ETC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带来新一代车路协同RSU市场增量;随着ETC深化应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长大隧道等场景,同样需要引入ETC系统对过往车辆进行精准识别、全域跟踪及自动化管理,带动ETC-RSU的出货量。

  (2)城市应用拓展方面

  ETC作为一种无感识别、安全支付的手段,推广应用到城市层面能够极大提升用户服务水平和使用体验,同时可有效提升ETC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021年11月1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ETC服务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深入推进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力争2023年底前将ETC智慧停车服务扩展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实现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场站停车场景ETC服务全覆盖。

  ETC在停车、加油、充电、洗车等涉车场景不断深耕和发展,尤其是在ETC智慧停车领域,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共有29个省份新建或改造了ETC停车场,全网具备ETC支付功能的停车场已达5527个,月均ETC交易总量已达975.5万笔。随着城市数字化新基建的开始,停车场经营模式向数字化、无人化方向转变,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ETC路内停车方案能够提高缴费率,解决运营方痛点,具有很好市场前景。ETC智慧加油采用ETC无感支付方案对加油站进行改造,可提高加油站营收。结合上述,ETC技术可以成为打通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智慧交通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静态交通治理难题、提升群众出行服务水平、降低停车场污染物排放量,是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城市交通管理难题的重要选择。

  (3)后装ETC-OBU方面

  随着政策落地的实施,ETC行业逐步进入稳步发展期:一方面有较多存量车尚未安装ETC-OBU,另一方面双片式ETC正向单片式ETC升级,目前北京、江苏、山东等省份已在营业厅进行单片式ETC产品销售,随着互联网发行渠道的增设,全国均可办理单片式产品。单片式产品具有功耗低、交易成功率高、选配升级等特点,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随着产品不断升级迭代,未来功能更加综合化、智能化的ETC设备需求将逐步显现,基于2.27亿的存量用户,未来空间广阔。

  (4)前装ETC方面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于2020年4月发布《关于调整〈公告〉产品准入相关要求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新申请产品准入的车型应选装采用直接供电方式的ETC车载装置(即前装ETCOBU)。前装ETC要求通过车规级验证,市场集中度更高,市场每年约2500万辆新车,其中商用车和豪华车领域等高附加值市场份额优势更加明显。得益于政策推动,国内整车企业积极响应开展ETC前装上车定点工作,并完成新车选配方案,2021年前装ETC电子标签逐步量产上车,ETC前装上车给ETC行业带来稳定的增量市场。同时,在汽车新四化的变革下,ETC技术因整合性强,可融合其他汽车电子产品联合开发,从而提升整车装载率,以适应车辆智能化、网联化的需求。

  5、动态称重行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建立健全道路安全综合治理机制是十四五建设重要内容。各省“十四五”规划中,均针对公路安全、公路信息化的等方面进行了规划。2021年11月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提出规范入口称重业务,优化完善高速公路入口称重相关数据交互要求,强化入口称重系统与收费系统信息联动,确保称重结果和车(轴)型判别准确,确保称重检测数据及时、准确、完整传输至收费系统,收费系统入口信息准确写入通行介质。2022年1月29日,交通部印发《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公路交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基建”融合创新发展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全程电子化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并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大数据支撑应用。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正式公开,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

  受上述政策影响,未来兼具治超产品及平台能力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将更具优势。高速公路入口治超设备未来存在持续升级的需求,每年新建高速公路仍须建设入口治超设备。交通信息平台方面,省级、市级、县级

  行政区需建设涉及智慧交通、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治超联网、营运车辆管理、货运车辆管理、道路养护等交通信息平台,目前一、二线及重点大型城市已完成前期建设,后续需进行持续升级,交通信息平台市场将进入快速建设阶段。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交通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专业从事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技术服务,为公路交通和城市交通客户提供激光产品、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专用短程通信(ETC)、动态称重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相关的方案设计、施工安装、软件开发和维保等相关服务,同时在车联网、大数据、云平台、边缘计算及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了车路两端激光雷达、V2X车路协同设备、智能网联路侧智慧基站、智慧交通云平台等多系列产品,为智慧高速、智慧城市提供全方面综合的解决方案、系统、产品及服务。公司对相关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备行业制造、施工、供货的必要资质。

  2、主要产品及用途

  (1)激光产品系列

  公司激光雷达产品涵盖工业制造、商用服务机器人用激光雷达、面向多维感知多线激光雷达和交通用激光雷达等多系列产品。

  工业制造、商业服务机器人用激光雷达方面,公司主要提供导航类和避障防护类激光雷达产品,为机器人提供精准的动态环境信息,为其作业行进提供导引。针对不同场景下不同精度要求,公司形成了系列激光雷达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工业AGV/AMR、清扫、医疗、导引、巡检、配送等商用服务机器人。

  公司面向多维感知的多线激光雷达包括面向智能网联的路侧激光雷达和面向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的车载激光雷达。路侧激光雷达方面,公司路侧32线激光雷达针对路侧部署特点引入视场角设计,保证激光雷达检测形成的有效点云数据均匀分布,可提升道路对交通信息的精准感知能力,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公司车载激光雷达主要针对高级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高精地图采集、道路情况实时扫描等,为微循环车、特种车辆的无人驾驶提供支持。

  交通用激光雷达应用广泛,在公路交通行业可实现对通行车辆轮廓尺寸、车型、车道位置信息的精准识别,具备高频率、远距离、高防护、全天候的特点,应用包含公路交通情况调查、高速公路出入口车型识别等;轨道交通行业可应用于轨道及站台区域安全防护,机车检测等;港口行业可应用于自动码头的船型扫描、岸桥和场桥防护,无人集卡防撞等。

  (2)智能网联系列

  公司智能网联产品主要包括V2X通信终端、路侧智慧基站以及智能网联云控平台。

  V2X系列产品,采用新一代C-V2X通信技术,同时支持5G移动网络通信,是实现交通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有效的数据交换,包括车与车(V2V)、车与路(V2I)、车与人(V2P)、车与云(V2N)等技术模式,即车对车的信息交换、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产品具有覆盖范围远、通信时延低、数据通信带宽大、稳定可靠等特点,可适应于高速移动场景下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通过与平台端、基础设施的交互,实现车-路-云协同交互,为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赋能。V2X产品可构建并扩展多类综合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实现主动安全、道路通行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丰富应用,提高驾驶安全性,提升驾乘体验,满足前装、后装、高速、智慧城市等多方面市场应用需求。

  路侧智慧基站,集道路信息感知、数据存储与计算、信息中继传输等功能于一体,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实现交通信息精确感知,集成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摄像机等传感设备,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5G/V2X通信,以极低时延将信息传输给周边车辆、移动终端及云端,实现“车-路-云-图”协同交互,提供高质量道路信息服务。单个智慧基站可实现监测范围内所有车辆的全息感知,包含车辆特征信息和车辆动态信息。多个基站级联能够对监控范围内所有车辆和路面事件进行全域感知。基于路侧智慧基站的全息感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城市交通管理、智慧高速等领域。

  智能网联云控平台方面,基于高精度地图、三维建模以及多源感知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孪生、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功能,并实际应用于智能网联示范区、自动驾驶测试场、全息路口、高速隧道、高速服务区、高速收费站等场景。

  基于以上产品,公司在智能网联方面形成了多项解决方案。车路协同系统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数字隧道解决方案通过车辆高精定位和全域跟踪技术等核心技术,实现两客一危车辆全域监控,高可靠的事件检测及发布等功能,提高隧道安全系数。数字收费站解决方案实现管理者一张图式全域运行状态感知、车辆全域跟踪和精准分流成功率统计和逃费行为取证,通过匝道自由流、车道分流和车道管控解决收费站拥堵问题。数字服务区解决方案实现车辆全域跟踪、停车场自动化管理,精准客流画像分析,通过无人清扫车、无人送餐车的深度集成,为顾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服务,降本增效的同时提高服务区营业收入。全息路口解决方案对路口车辆、排队、异常行为、碰撞事故等信息进行实时的探测与数字转化,实现路口动态信息的全要素感知,赋能智能网联车辆和智能交通管控。智慧公交解决方案通过智慧感知以及信息交互,服务于智慧公交及乘客,使公交车安全通行、高效运行。自动驾驶测试场解决方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虚实结合、柔性可塑的智能网联测试交通场景。

  (3)汽车电子系列

  公司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包括车载前装ETC-OBU、车载V2X通信终端、车载激光雷达。

  车载前装ETC-OBU,按照车规级设计的ETC-OBU,符合企标国标对车载电子设备环境及可靠性要求,在安装和通讯层面,做到了与车辆的深度融合,如隐藏式布置、从车辆取电、接入车内CAN总线等,为ETC的车路协同和场景拓展提供了基础。

  前装V2X车载通信终端,即通过车与外界的所有信息进行交互,解决车辆超视距和盲区的信息感知难题,使车辆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支持汽车网联化应用拓展。

  车载激光雷达,综合激光器、光子探测、信号处理等多项技术,帮助车辆对周围环境做出立体的、动态的、精确的感知,为车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提供关键信息。公司布局多个车载激光雷达技术路线,不断丰富产品线,打造高质量的车规级产线和工艺流程,提升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4)专用短程通信系列

  公司专用短程通信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系统通过路侧天线与车载单元之间的专用短程通信,在不需要停车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全过程,实现无人值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公司已形成面向高速公路和城市应用的多系列车路产品、管理平台及解决方案。

  车载电子标签(ETC-OBU),包括双片式和单片式ETC-OBU,安装于车辆前挡风玻璃内侧,通过OBU与RSU之间的通信,在通行时进行即时的交易结算,实现不停车收费功能,该产品可增加蓝牙功能,实现在线充值、在线激活等功能;单片式ETC-OBU是双片式ETC-OBU的迭代产品,无需插入用户卡,直接将交易数据上传到后台进行交易结算处理,且该产品支持车载供电,可实现产品超长寿命。

  智能ETC-OBU,为智能化车载设备,融合ETC、行车记录仪及4G网络通信功能,具有专业云记录仪技术,与手机互联服务升级,ETC交易记录实时语音播报,消费账单实时推送,车载供电延长OBU使用寿命等功能,结合公司自主运营的“小万出行”APP,可为车主提供加油、洗车、保养等增值服务。

  ETC路侧天线(ETC-RSU),包括门架天线、车道天线等高速路侧ETC产品,以及智能停车管理路侧单元、智能双模识别一体机等城市ETC产品。门架天线安装于高速公路龙门架上,用于车辆信息获取及路径写入,是ETC分段计费系统中门架端的核心设备;车道天线即在高速收费站出入口车道安装的天线,用于写入车辆入口信息,并在出口进行扣费,带有定位、卫星同步授时功能,具有防邻道干扰、防跟车干扰等特点。城市ETC产品针对城市场景应用特点将控制、射频、通信集成于一体,交易成功率高,安装快,对接易,运维省,可应用在加油站、停车场、路侧停车管理等场景。

  智慧停车云平台,通过对停车数据的处理,可自动生成财务、收费、车流量等大数据分析报表,实现对多车场的集中管理,解决管理不统一、收费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基础,帮助管理者及时调整策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车场收益,推动停车产业化发展。

  面向高速公路通行计费优化系列解决方案,数字通道快速收费系统,通过匝道进行预交易,ETC快速通道校验预交易解决收费站出入口拥堵、车辆核查和管理者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精确还原路径收费系统,高度融合激光触发相机抓拍技术、AI增强识别技术、多维度匹配技术和云端路径拟合技术,可有效还原车辆真实路径并指导收费,降低业主收费损失。

  面向城市ETC拓展应用解决方案,ETC路内停车解决方案,通过在道路横断面架设RSU天线,实现对过往车辆的精确识别和准确扣费,助力停车运营方提高收费率,减少国有资产流失。ETC智慧停车场解决方案,依托ETC技术在停车场出入口加装RSU天线,以OBU为车辆载体,实现快速通行,不停车收费。通过停车管理云平台的赋能,可实现车道远程监管、车场精细化管理以及数据报表分析查询等功能。

  ETC加油解决方案,通过加装防爆天线实现加油站车辆精准识别,通过同加油站零管系统打通实现精准扣费,已安装OBU车辆车主实现无感加油,快速通行。同时加油站通行效率大大提升,增加油站营业收入,使加油员可以管理更多的加油机,实现降本增效。

  (5)动态称重系列

  公司动态称重主要产品包括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高速公路入口治超系统、源头超限检测系统、固定治超站超限检测系统、便携式超限检测系统。用于对行进中车辆的单轴载荷、轴组载荷以及车货总质量的检测,应用于高速公路以及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系统中。超限检测的目的是引导货运车辆合理装载、遏制车辆超限,达到保障公路交通安全、提升公路通行效率、减少货运车辆污染排放、保护公路桥梁路产安全的效果。

  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与产品优势研发推出基于大数据架构的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前端各类治超站点数据,打通各层级业务流程关键节点,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治超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与联合执法,实现治超监管服务“一盘棋”。同时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治超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有力决策支持。

  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集交通运行监测、资产管理、道路养护、超限超载治理等为一体,同时对出租车、公交车、客运、货运、危化品等不同类型车辆实施全方位监管,构建信息发布平台和公众号使信息透明化,实现公众有效监督管理,并为公众提供出行等各种交通服务。

  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公司首创将非现场执法理念引入货车超限超载治理领域,并自主研发了基于窄条式传感器的高速动态称重系统。该系统融合先进的算法技术,集成稳定高效的数据处理设备,保证系统在无人值守情况下稳定运行,并实现对任何车辆在自由流行驶状态下的准确稳定检测。该系统配置后端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将完整执法证据数据存储上传,并与路政、运管、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执法联动,实现真正意义上“非现场执法”。

  高速公路入口治超系统,可对全省高速公路入口获取的车辆检测信息进行统一汇总、查询、统计分析,并可通过治超信息管理平台与收费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对于超限车辆未按指定出口驶离高速公路行为进行稽查分析,建立信用治超档案,对其进行后续的行政执法或者经济处罚。

  源头超限检测系统,通过在货运源头场站内布置称重、车牌识别、图像抓拍等前端数据采集设备,对站内货车状态进行超限识别、实时监控及预警,同时将检测数据上传管理平台,帮助公路管理机构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加强对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车辆驾驶人、货运企业、货运源头单位的监管。

  固定治超站超限检测系统,集成公司先进的动态称重设备及智能数据采集器,可根据客户实际需要定制多种方案,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便携式超限检测系统,配备在专用的执法车辆上,可随时对载货汽车进行超限检测,并具有检测效率高、功能丰富、操作简便灵活等特点。

  (三)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以“产品+服务”的方式获取利润,盈利来源主要包括产品及系统销售和服务提供。公司向客户销售激光产品、智能网联、汽车电子、ETC、动态称重等相关产品及配套软件或平台系统,并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进行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技术培训等流程,最后经过验收合格,取得对方的完工验收单,收取项目合同款,获得收入与盈利。此外,公司根据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设备日常养护、维修、更新与升级。

  (四)报告期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30.23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62%,报告期内客户招标采购ETC车载单元产品需求上升,公司ETC车载单元出货量比去年同期上升,ETC路侧单元产品出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综合导致公司专用短程通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22年上半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反复,部分地区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公司动态称重业务项目施工及完工验收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动态称重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激光雷达、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方面持续提升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583.51万元,同比增长41.84%,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业务拓展

  (1)激光产品

  商用服务及工业物流机器人用激光雷达方面,商用服务机器人用导航激光雷达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工业物流机器人用系列导航和避障激光雷达拓展了多家重点客户,国产替代的速度快速提升;公司在地铁自动驾驶领域应用取得进展,中标四川某地铁线路屏蔽门间隙检测系统,通过激光雷达的使用,提高检测精度和列车运行安全性,同时拟通过装配高线束长距离激光雷达,实现地铁列车的行进方向障碍物检测。

  无人驾驶用激光雷达方面,公司与特种车辆行业的头部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如基于激光雷达的高精度定位方案应用于无人驾驶压路机,大幅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作业成本,提高作业安全性。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无人驾驶行业公司合作,在无人巴士、Robotaxi、室外巡检机器人、无人环卫车、港口集卡、无人矿卡等场景进行测试,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满足客户需求。

  公路交通用激光雷达方面,公司在高速公路入口治超系统中融合激光雷达技术,快速精准识别通行车辆的车型、轴型、驱动轴等信息,优化入口治超系统方案;该方案已在云南、河南、四川等省份应用。同时,公司继续扩大激光雷达在自由流车型识别、车辆检测器、交通流量调查等方面的应用和市场占比。

  (2)智能网联

  在智能网联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解决方案能力提升方面,公司进一步强化时空一体化数字底座、全息立体感知、实时动态孪生、车路协同实时交互四大核心能力,基于车-路-云-网-图的全方位技术能力,实现了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闭环解决方案落地,形成了以全息路口、智能网联公交、智慧停车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以数字隧道、数字收费站、数字桥梁为核心的智慧高速综合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体系进一步扩充。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湖北省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中,将全息感知、实时动态数字孪生等智能网联创新技术与动态称重、ETC等公司传统优势技术进行了结合,实现了数字收费站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通过不停车称重检测、超重车辆精准分流引导,提升收费站入口货车通行效率,通过ETC自由流预交易、异常交易车辆精准分流诱导,提升收费站出口通行能力。此外,公司紧密跟进双智城市建设,在长沙、成都等双智城市完成了多个车路协同项目的交付,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能力得到业主高度认可。

  在行业标准方面,公司参编了由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发布的《商用车智能网联系列标准》,该标准结合商用车V2X场景下数据采集及预警发布等相关要求,编制基于LTE/5GNR-V2X的道路运输车辆车联网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解决商用车V2X终端和车联网平台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问题,规范数据采集内容、采集范围、采集流程等内容。公司参编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V2X系统预警应用功能测试与评价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V2X系统预警应用功能的通用要求,包含15项测试项目、21种测试场景,并规定了测试方法,包括测试场景的功能要求、测试步骤以及通过性条件,最终建立一套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V2X系统预警应用功能的测试及评价体系。公司参编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V2X车载终端安全芯片处理性能测试方法》,该标准是在对国内V2X产业发展、商业化应用和国密V2X安全芯片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V2X通信安全防护应用场景所指定,确定了适用于我国V2X车载终端安全芯片的处理性能测试方法。

  在智能网联项目应用方面,智慧高速领域,公司中标湖北鄂州机场智慧高速项目,为湖北省第一条智慧高速,公司提供智慧基站、边缘计算服务器硬件设备和数字孪生一体化管控平台等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先进信息技术赋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智慧城市领域,公司雄安容东片区全息路口项目,基于感知融合、V2X交互、数字孪生等技术,结合电信数据资源处理、边缘服务等能力,实现了基于全息路口全要素数字化重构、交通参与者感知、道路交通行为检测、事件检测、V2X云车两端的感知和信控真实场景触发等。苏州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湖西片区,公司完成了17个路口的全域感知覆盖,通过路侧感知、通信、智能站台等基础

  设施,为智能网联公交提供丰富的道路信息,实现车-路-场-云互联互通,基于云控平台与路侧协同,实现公交线路运营管理自动化、安全管理智能化、车辆管理数据化。此外,公司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测试项目,如湖南长沙湘江新区开放测试道路项目、安徽合肥市中安创谷科技园区车路云一体化测试项目等。

  (3)汽车电子

  车载激光雷达方面,公司128线车规级激光雷达目前正在和乘用车企进行联合测试,待通过测试并确定定点车型后,将进入量产阶段。同时公司开展MEMS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开发工作,丰富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线并提高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和产品性能以及生产体系、供应链体系能力,以满足不同车企的不同要求。

  前装ETC方面,公司加大商务推广力度,新增多家国际头部、国内头部车企前装ETC定点,进一步提升公司前装ETC市场占有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60家汽车主机厂的定点,并向50余家车企供货,形成收入贡献。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头部TIER1和汽车销售公司,建立更多合作销售渠道。

  前装V2X车载通信终端方面,公司与知名商用车企、新能源头部车企的定点5GT-Box/V2X项目,目前处于开发中,将会根据车企车型节奏陆续上市;同时公司积极开发新客户,与其他车企进行V2X试点跟踪,为车企定制研发相应产品,积极开发智能天线一体化产品、V2X融合型产品等。报告期内,公司参与车联网C-V2X安全验证活动,且顺利通过测试,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市场和行业内的知名度。

  (4)专用短程通信

  ETC设备目前已成为在高速公路及车端应用重要的交通物联支付渠道,在高速通行优化、城市多场景应用、后装车端应用等多个领域有应用拓展机遇。公司基于行业发展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布局,一方面保持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公路应用方面,公司持续提升ETC-RSU产品的定位能力、通信距离、抗干扰能力、通行速度等多方面标准,对车道RSU产品更新迭代、降低成本,对门架RSU产品提升成功率及智能门架稽核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匝道自由流、车型识别等行业标准的编制。公司精确路径还原收费系统布设高精度智能门架,精准记录过车底数,提高ETC交易成功率,提高牌识成功率,增加车型识别依据,增加ETC门架数据有效性;自2021年在北京成功实施后,今年在江苏济徐高速省界门架牌识计数提升项目和四川省界车型识别测试项目分别取得测试良好成绩;此外,公司在陕西、浙江、湖北等多省积极开展智能门架测试项目。公司数字收费站解决方案继广州三元里收费站应用之后,在全国多省成功应用落地,根治了多个收费站拥堵问题。四川成都锦城湖收费站是四川省最拥堵收费站之一,通过公司提供的全套解决方案,减少站单月拥堵时长,提升单车通行效率,提高了ETC车道交易成功率。此方案在山东首次应用在山东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收费站,通过设置匝道自由流系统,实现出站车辆预交易、异常车辆提前引导至人工车道、正常车辆快速通行的方式,缩短单车行驶时长,提升通行效率。在湖北鄂州机场收费站数字化升级项目中,通过窄岛化和无岛化技术增加收费车道数量,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收费站全域数字化管控,提升收费站整体运行效率和智慧化管理水平。此外,公司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重庆等多地均有数字收费站解决方案项目实施。

  城市应用拓展方面,公司已形成覆盖停车硬件、管理平台、ETC多场景解决方案、城市级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拓停车场天线销售渠道,与科拓股份、红门、捷顺科技(002609)、道尔智控等众多知名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平台方面,ETC拓展应用平台在江西省部署上线,助力ETC拓展应用规模落地。ETC多场景拓展应用方面,公司针对当前城市路侧停车实收费率低的痛点,推出了基于ETC的路侧停车缴费系统,可大幅提升收费率。公司ETC城市应用相关方案已在北京、上海、湖北、广东、天津、浙江、山东等20个省份落地应用。

  后装ETC-OBU方面,公司在原有双片式OBU降低成本的同时,继续在全国推广单片式OBU。公司单片式ETC-OBU产品已完成开发,并与北京、山东、江苏、辽宁发行方合作完成产品上市销售,重庆地区已完成产品发行系统兼容性、实际道路、全国联网测试,近期产品将会上市销售。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取得北京支付宝ETC3.0(单片式)项目,成功中标江苏地区定制化OBU产品标段,成为单片式OBU互联网发行渠道的首个合作品牌,是公司OBU互联网发行渠道市场探索、公司产品成功转型的重要标志。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充电OBU产品,致力于解决ETC上车后产品高频使用导致的寿命问题;并进行ETC2.0产品预研,推进ETC车路协同项目。智能OBU方面,公司通过线下和线上渠道向终端车主销售产品,继续布局全国性营销网络渠道,对全国门店的安装服务进行培训,提升售后服务体系能力和在线客服体系能力,为车主提供更优质服务。同时,公司积极开发新一代智能OBU,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5)动态称重业务

  公司入口治超系统将称重与激光检测技术、ETC技术等相融合,形成了涵盖重量检测、轮廓检测、车型识别、驱动轴检测、大件车检测等一系列功能的标准化建设方案,并结合窄条传感器的高速自由流称量能力和高速入口特殊场景,开发了高速入口疏堵系统,可对货运车辆进行高速自由流预称重和预分类,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入口车辆通行效率。以上方案公司在北京、辽宁、浙江等地进行试点,提升了公司整体系统集成技术能力和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定制能力。公司非现场执法建设项目已在湖南常德、山东德州等多地陆续开始交付,提升了公司区域级规模化非现场执法治超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并逐步强化了公司大项目的支撑能力。

  研发方面,公司对产品质量进行提升,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对窄条传感器产品进行优化,开发更小体积的薄窄条,改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基于桥梁等浅路基场景的快速施工工艺以升级完善非现场执法检测能力和超限超载治理技术手段。同时,公司改进提升平台业务应用,实现了软件平台运维标准化,完善了多技术融合,编制各治超解决方案的标准化流程。公司将激光应用到称重中,实现了称重与激光的技术及方案相融合,在城市交通治理方向为客户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6)全球化战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激光雷达的全球商业计划战略规划,丰富了管理、研发、销售等组织框架,招聘国际激光雷达专职负责人,对海外客户及海外代理商进行了摸排,并实现了单线激光雷达产品的规模化销售。公司积极推广动态称重与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提升收费车型识别的准确率,重点在印尼开展合作。同时公司积极准备参加国际展会,将公司车路协同、V2X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推广。

  2、技术开发与创新

  多线激光雷达方面,公司完成了128线激光雷达针对车企要求的软件开发交付,将激光雷达与智能识别算法和点云数据处理相融合,以满足自动驾驶更高需求。MEMS激光雷达加快工程化进度,同时对MEMS激光雷达进行小型化设计开发。硅基全固态激光雷达OPA,提高其测距范围,开展多轮流片及研发迭代。

  V2X方面,持续开发V2X车载通信终端和路侧通信终端,基于国产化芯片进行V2X路侧通信终端设计开发,样机已通过测试;同时公司积极参与车联网C-V2X安全验证活动并顺利通过测试,将V2X通信终端更多的应用在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车路协同中。

  智能网联云控平台方面,制定时空一体化方案,构建智慧高速和智慧城市云控平台,利用高精准感知及数字孪生技术,结合边缘物联网平台的实时应用服务,落地开放测试场项目、数字化收费站等精细化、高价值场景应用项目,设计开发智慧园区等更多场景,实现实时边缘计算、全域全要素监控、伴随式信息服务、基于全息感知的交通信控优化等功能,提升城市端通行效率,赋能双智城市应用升级,全方位提升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数据获取和信息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持续增长,在路侧智慧基站技术、V2X、激光雷达、前装OBU、ETCRSU、动态称重系统等方面均有新的专利授权。报告期内,新增36项授权发明专利、6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新增21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共1000件,软件著作权236项。有效专利中包括225项发明专利、715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外观专利、1项美国专利。另有711项专利正在审查阶段,包括2项美国专利、2项欧洲专利、12项PCT专利。其中激光雷达方向有效专利332项,V2X智能网联方向有效专利70项、申请中专利236项。

  3、运营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进行数字化运营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为满足新产品和新技术要求,公司保持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库存、交付、成本等方面管理。在智能制造方面,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以满足规模化生产与定制化生产的需求。在北京顺义二期生产基地中,公司配备了全自动化生产线和全自动固晶机,扩大了单线激光雷达和多线激光雷达产能,能够满足激光雷达产品的产能和工艺需求。

  公司继续实施信息化建设,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SRM(供应商协同管理系统)已上线使用,通过供应商分类选择、战略关系发展、供应商谈判和供应商绩效评价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综合管理,以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管理、技术和应用几个方面对客户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预计今年下半年系统整体上线。同时,公司完成了SAP系统的NPI(新产品导入)工厂建立,提高了新产品切换效率,重构了管理流程和规范。顺义二期生产基地完成了IMS(库存管理系统)接口设计和开发并已上线,通过对仓库、货位、出入库等进行管理,为公司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4、对外投资

  (1)报告期内,公司出资5,099.93万元以公开摘牌方式参与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6.4761%股权转让项目,公司通过受让湖南交科院股权,结合湖南交科院优势和资源,共同打造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加快智慧交通产业发展。双方通过紧密配合,把握未来高速公路和城市智慧交通业务机会,特别是在交通新基建领域的业务机会,共同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地位。

  (2)公司出资人民币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万集数字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湖南为核心拓展智能网联智慧城市业务,增强公司在湖南地区市场开拓及本地化项目承接能力。

  (3)公司出资2,000万元增资北京车百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后公司持有车百科技33.33%股权。公司本次投资车百科技,旨在共同推进车百科技的发展经营,联合探索新兴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融合,探索“新基建”、“新城建”后城市实质性应用生态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到城市应用的技术转化,探索城市从数字化跨越到智慧化等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双方将结合住建部、工信部联合推进的“双智”示范项目,共同促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4)公司出资1,636万元增资上海济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后公司持有上海济达12%股权。基于公司在交通智慧化的全息感知及解决方案的能力,上海济达在交通仿真软件和场景及模块仿真的能力,双方致力于共同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高速仿真相关高价值场景,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智能网联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5)公司出资人民币1,275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三川在线(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持有三川在线51%股权。三川在线主营智能ETC业务,作为公司优势业务ETC在C端新领域的拓展,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加速业务发展,把握市场机遇,有利于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是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曾参与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也是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讯委员并加入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与车路协同工作组、智能驾驶工作组等,中国公路学会会员和理事单位。取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和《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是2019年度交通运输部认定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向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的重要参与单位。 公司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构建了激光雷达、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专用短程通信、动态称重等领域的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体系。报告期内,新增36项授权发明专利、6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新增21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共1000件,软件著作权236项。有效专利中包括225项发明专利、715项实用新型专利、59项外观专利、1项美国专利。另有711项专利正在审查阶段,包括2项美国专利、2项欧洲专利、12项PCT专利。公司持续加强对管理人员及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通过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充分认识本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根据整体发展规划,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线、稳定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等一系列领先同行业厂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形成了技术研发优势。 激光雷达领域,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的发展路线,在光学结构、激光发射、接收电路设计等方面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储备。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关于激光雷达产品累计获得专利332项,涵盖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自主研发的激光产品曾获得“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等奖项。公司参与激光雷达领域标准制定方面,已发布2项团体标准《交通信息采集激光车辆检测器》(公司为牵头单位)、《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另有2项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参与制定中。智能网联领域,公司多年来持续在智能网联领域深耕,已经完成了基于LTE-V2X通信模组的V2X车载通信终端(V2X-OBU)和V2X路侧通信终端(V2X-RSU)的开发,V2X路侧通信终端已经在雄安、北京、江苏、山东、湖北等车联网示范项目运行测试。公司的路侧智慧基站设备参加国内首次车联网路侧系统标准化先导评测,也是在开放道路环境中开展系统级评测,同时公司也参与了制定测试方案、处理测试数据及撰写测试报告。广州祈福隧道及秦岭隧道交通数字孪生系统应用落地。此外,公司的标准团队在智能网联领域参与的已发布标准39项,其中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35项。参与的在编标准109项,其中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8项,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63项。其中包括工信部组织的《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测试方法》《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层测试方法》《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直连通信系统路侧单元技术要求》《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消息层技术要求》等多项行业技术标准。 ETC领域,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ETC领域的研发投入,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公司采用基于卫星授时的多车道联排技术和无线同步技术彻底解决困扰ETC领域的邻道干扰问题,采用该技术研制的ETC-RSU产品在港珠澳大桥成功应用。公司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多车道自由流下的多天线联合工作方法及系统”获得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三等奖。公司作为国内ETC多车道自由流技术的引领者,将DBF相控阵技术、空间阵列定位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ETC自由流系统中,在RSU动态区域控制、ETC-OBU动态跟踪和准确定位、ETC-RSU/OBU交易调度、ETC-OBU并发处理等关键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极大的提高了多车道自由流产品对高速过车及车辆跟踪的适应性。近年来,公司密切跟踪国家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政策,积极布局关键技术研究,先后研制的“多义路径识别系统”、“5.8GHz多义路径复合通行卡”、“自由流分段计费天线”等产品,在国家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中大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公司正在产品化的“基于精确匹配的智能门架与路径还原系统”通过将公司的激光雷达、ETC路侧单元和高清摄像机深度融合,并结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运营水平。依据对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的准 确判断,公司近年来加大对前装ETC-OBU的研发投入,将“滤波屏蔽拟合技术”、“OBU自诊断技术”应用于前装ETC-OBU中,为前装业务拓展奠定了产品和技术基础。 动态称重领域,公司多年来在动态称重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研发经验,通过对设备使用数据的分析和测试,率先提出数据采集与算法逻辑相结合的技术解决方案,使公司动态称重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创新性融合动态称重设备、传感设备等开发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并在多地区实现销售。在治超信息联网管理平台领域,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研发治超平台系统联网公路超限检测站点及非现场执法系统,对采集的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为交通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深度信息。 2、产业化能力优势 公司在智能交通行业深耕28年,在智能交通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方面熟悉交通行业对产品特性的要求并形成了工艺积累,另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全流程管理和品控经验。公司在北京顺义已建成4.25万平米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构建万级/十万级无尘车间,用于ETC产品、前装ETC-OBU、V2X单元及车载多线激光雷达的生产和测试、智能网联大数据中心的运营。引入全球领先的ERP系统(SAP)、生产管理系统(MES)、仓库管理系统(WMS),配备多条高速SMT贴片线和全自动化装配测试线,可以生产车规级PCBA及产品,满足车路两端业务需求。通过工厂管理系统数据实时采集、多端多角色实时协同、大数据可视化呈现、深度学习智能决策,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品控能力。 3、营销网络渠道 公司设立矩阵式营销管理模式,设有产品事业部,负责统筹产品线的营销工作,同时,按照区域设有销售分公司或者派出机构,以分公司作为支点覆盖区域销售工作,保证市场的无缝隙网络覆盖,不断将产品与服务向覆盖区域渗透。公司在包括武汉、重庆、广州、沈阳、南京等地区设有营销机构。同时公司建立了一支跨越三大洲六个国家的高效的全球销售团队,采用矩阵营销管理模式,由产品部门和销售部门组成。公司的销售代表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俄罗斯、墨西哥和孟加拉国。公司重视营销网络梯队建设和培训工作,各营销机构设有销售经理、副经理,并着力培养经验丰富的销售业务骨干。 4、专业服务优势 公司各产品线配备了技术服务、质量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售前售后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产品介绍、方案设计、产品安装测试等专业服务,并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不断的、及时的向公司进行反馈。公司通过完善的技术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增强与客户的黏合度。 公司在总部设立技术服务中心,统筹各区域的客户服务管理工作,并实现与质量管理部门、各事业部的业务协同。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客户服务体系,具备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能力。 5、资质优势 ETC产品市场实行资质准入制,公司相关产品具备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ETC产品的检测报告。动态称重产品市场实行法制计量管理,公司相关产品均取得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型式批准。此外,公司拥有建筑业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等,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ECQQC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ANSI/ESDS20.20:2014&IEC61340-5-1:2016静电防护管理体系、GB/T27922全国商品售后服务达标认证、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符合性证书。 通过了汽车电子供应商所必备的IATF16949汽车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认证,同时取得了CMMI_DEVML5能力成熟度五级认证和CNAS实验室认证。公司这些资质为市场开拓和维护奠定了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详见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中“对半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的风险提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捷顺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