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银行在沪机构合计罚没超2000万 另有多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向被点名 严监管下业内自查力度再加强)
财联社7月29日讯(记者 徐川) 针对银行业违规行为,监管部门打压力度不减。日前上海银保监局披露多份行政处罚信息,涉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天津银行在沪分支机构,违法违规事实分布在贷款、理财、内控等多个业务领域,合计受罚超2000万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严查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成为近期多地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被密集披露,涉事金融机构与相关业务负责人也受到“双罚”。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涉房金融领域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预计未来的检查频次与处罚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银行机构自身应加大风控合规力度,以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等领域。
工行在沪分支受罚千万元 业内正持续加强回溯自查
在这一批次的上海银保监局“罚单”中,工行上海市分行及其分支机构领罚1310万元,共涉及10项违法违规行为,大部分发生时间为2017年至2020年,个别业务可回溯至2013年。
分类型看,贷款业务是该行此次受罚的“重灾区”,包括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部分贷款存在以贷收费、部分个人贷款违规用于限制性领域、部分并购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此外,该行还于2020年5月至7月间存在违规代理销售行为。
在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天津银行上海分行及其分支机构因存在14项违法违规行为受罚710万元,涉及固定资产贷款投向违规、同业业务未实行专营管理且五级分类不准确、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个贷贷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问题。
除银行业务领域外,内控管理也是监管部门的重点惩治方向。信息显示,在2018年4月至10月期间,建行上海市分行因信息安全和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而受罚50万元,且相关直接负责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十年。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上述银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均发生在多年以前,个别距今已有近10年,这表明既往业务也在监管范围内。
某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表示,就信贷业务而言,属地的监管部门一方面是针对仍有授信余额的存量业务,另一方面也会对授信已完结的项目进行抽查。
另据华东地区某股份行信贷部门人士透露,其所在分行自去年起便在持续推进“回溯自查”。“主要是倒查过去3年至5年的贷款资金流向,现在监管的检查频率比以往有所加大,发现违规后的处罚力度也很大,为防止侥幸心理,所以这一轮自查力度很大。”她对记者表示。
涉房领域违规行为遭严查 预计高压仍将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资金违规流向楼市近年来受到监管部门严查,无论是贷款资金还是理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均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这一问题也出现在前述受罚的银行机构中。其中,工行上海市分行在2019年1月,将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且用途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此外,在2018年1月、9月,天津银行上海分行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提供固定资产贷款;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同业投资违规投向土地储备项目。上述两家银行相关业务的直接负责人同时受到警告处罚。
“理财资金流入楼市是非常明显违规的,按照目前监管部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要穿透理财资金的用途。”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对记者表示,针对这一业务,监管部门会检查存量产品资产与负债的使用去向,以土地款为例,可能目前仍处在存续阶段,通过穿透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违规的地方可能就会被发现。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银保监局披露了多份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处罚信息。据天津银保监局7月27日发布信息显示,农行天津蓟州尤古庄支行与商贸街支行的违法违规行为同为“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两家支行均受罚30万元;7月中旬,青岛银保监局连发38张罚单,合计罚没近700万元,8家银行分支行和2家保险公司分支公司受罚,罚款金额居前三的青岛银行、招商银行和邮储银行都存在涉房领域的违规信贷行为。
据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一些企业和个人挪用经营贷手段多样,通过各种方式规避监管要求。有的拆入资金全款买房后,申请经营贷款偿还买房资金;有的借款人将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在多家银行账户间流转套现,以掩盖买房的最终目的;有的编造交易背景、虚构贷款用途等。
“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频率高、惩罚力度大,使得金融机构进一步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政策,后续银行在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也将更加审慎。”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另一方面,银行自身内控手段也要进行创新,防范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当前监管层对信贷资金违规金融楼市的“严监管”已成常态化,预计这一高压态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