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多地规划数字经济占GDP比例达到50% 1100万人才缺口成最大瓶颈

来源:财联社 作者:郭松峤 2022-07-20 15:4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多地规划数字经济占GDP比例达到50% 1100万人才缺口成最大瓶颈)

财联社7月19日讯(记者 郭松桥)近期,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多地印发文件或者召开会议,明确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发展任务和目标。记者梳理多个地方政府此前公布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文件发现,“十四五”期间,包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计划达到50%左右。

有分析人士还指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生大量投资机会。尤其在引领智能制造方面,会产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发展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多位分析人士建议,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补齐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短板,各地还要因地制宜得发展数字经济等。

多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明确发展重点和目标

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此后,多地加快推动“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落地。近期,多地发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

7月8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这是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引性文件。7月12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7月18日,江西省印发《2022年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7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

“近期各地密集发布数字经济政策,基本沿用了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设想,同时结合各地情况做出了本地化的调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财联社表示。

记者注意到,近期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数字经济的文件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等。其中,《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等重点领域,发展数字金融、数字零售、智能城市等,并提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工程等十项重点任务。还提出对标国际自由贸易规则,做强做大数字贸易,培育数字贸易新亮点;

广东则提出围绕芯片设计与架构、特色工艺制程、先进封装测试工艺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5G基带芯片、光通信芯片、射频芯片等专用芯片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制造,提升核心芯片自主化水平。

山东提出的重点任务则是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打造智慧服务示范区、和加快培育数字化新业态5个方面。

“十四五”期间多地数字经济在GDP中占比计划达到50%左右

各地也明确了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

上海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力争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山东则提出,到2022年,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重要领域数字化转型率先完成,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在7月13日举行的浙江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省经信厅厅长姚高员表示,未来五年,力争浙江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万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6万亿元,实现新一轮“双倍增”。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多个地方政府公布的数字经济目标显示, “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计划达到50%左右。比如,天津提出,到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不低于55%;浙江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60%左右;广东省提出,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力争到2022年突破6万亿元,占地区GDP比重超过50%;江西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5%左右等。湖南省也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

“随着各地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数字经济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并将改善中国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汪玉凯表示。

那么,这些还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会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生大量投资机会。“目前中国农业数字经济领域还相对薄弱,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经济发展将赋能涉农科技企业,农业生产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汪玉凯说。

“此外中国智能制造存在短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未来数字经济将引领智能制造,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市场,将诞生很多优秀企业。”汪玉凯认为。

“目前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最大难点在于缺少人才”

“十四五”期间,地方政府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发展目标,还面临哪些挑战?

在欧阳日辉看来,目前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最大难点在于缺少人才。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而随着全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人才需求缺口还会持续放大。

“无论是东部发达省市还是西部省市,都缺少专业人才。”欧阳日辉表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做数字产业化亟需高端人才,而中西部地区做产业数字化则需要应用型人才,目前这两方面人才缺口都很大,应建立全面、系统、专业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

汪玉凯则认为发展数字经济需补上四个短板,一是发展数字经济要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的部署,补上工业互联网短板。二是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补上智能制造短板。三是大幅推进数字化国际贸易。四是全面激活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补上新技术或关键技术“卡脖子”短板。

谈到我国数字发展面临的问题,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则表示,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

“一是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相对于东部地区和城市来说,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化程度偏低;二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不均衡。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来说,我国产业互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差异较大,特别是工业、农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较低。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有待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衍生了数据安全、数据鸿沟、平台垄断等一系列负外部性问题。随着数字场景和数字应用日益普及,企业过度搜集公民信息现象严重、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突出。四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在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存在卡脖子问题,比如芯片、工业软件等。”吴琦说。

吴琦还建议,地方发展数字经济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在全国数字经济总体格局下,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打造差异化优势。此外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共享,加强多方数据融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