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部策略:为什么“促消费”比“稳增长”更值得关注)
4月下旬以来,疫情预期修复推动A股表现显著强于海外。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4月下旬以来美股持续调整,周五盘中标普500指数低位较其近期高位已下跌20%,触及技术性熊市的标准。本周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跌3.05%。对比美股开始交易“衰退”,A股市场由于疫情预期改善走出了独立行情,4月27日以来万得全A已经反弹11.87%。
随着上海疫情扰动消退,市场将逐步由博弈稳增长预期回归到经济修复主线。从市场层面来看,自去年末以来,市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担忧加大的背景下,对于稳增长政策给予了较高期望,而每次经济和市场走弱时,这一预期便愈发强烈。而随着4月以来市场交易逻辑由对于经济担忧转向疫后经济的恢复,市场的主线逻辑也将随之转变。
上半年“稳增长”发力,下半年“促消费”接力。从经济层面来看,今年以来财政前置发力,带动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后续进一步超预期难度已经较大。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内需比较疲软的时期,政策发力的主要抓手逐步由投资向消费转变。参考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2008年的四万亿基建投资计划推动我国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上升,基建与地产板块率先受益。而后随着2008年末起有关汽车与家电的政策相继落地,2009年家电与汽车销量迎来显著提升。
消费券范围扩大标志着“促消费”进入新阶段。五一以来,消费券发放有加速趋势。“五一”期间至少有15省市及其下辖地市发放了近21亿元消费券,其中广东、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发放规模超过2亿元。本轮消费券发放的新特点是除了以往侧重的餐饮、文旅、娱乐、百货等非耐用品消费外,有不少省份和城市开始发放诸如汽车、家电、房产类等耐用品的消费券。另外一方面LPR利率调降,居民房贷压力缓解,也从侧面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沿着疫后修复阻力最小方向前进。随着近期对于海外扰动,以及汇率担忧告一段落,市场正在重新回归疫情修复主线。对于市场而言,风格选择会比市场整体判断更加重要。从结构上看重点关注四条主线:1)随着通胀预期逐步升温,CPI相关的农业等必需消费品板块仍然是全年的主线行情;2)有望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汽车、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3)疫后复苏相关的快递物流,餐饮旅游,机场航空,以及传媒等线下经济相关行业;4)受益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纺服,家电,轻工等。
风险提示
地缘冲突超预期,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疫情反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