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科创板 - 新股 - 正文

五成营收用于研发,“AI四小龙”云从科技(688327.SH)将登科创板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2-05-09 20:03: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作为最年轻的“四小龙”,云从科技顺利通过科创板注册申请,于4月29日披露招股意向书,预计于5月18日开启申购,将成为第二家IPO上市的“AI四小龙”成员。

(原标题:五成营收用于研发,“AI四小龙”云从科技(688327.SH)将登科创板)

21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推动了数次技术浪潮,带动了整体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随着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实现突破,精准治理、刷脸支付、自动驾驶、无人零售等全新的经济业态生长出来,世界逐渐步入智能经济时代。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高速建设阶段,核心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涌现出大量人工智能企业。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291.4亿元,同比增速为30.8%。而随着新兴技术逐渐成熟应用并形成协同效应,更多的创新应用将成为可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点。预计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621.5亿元,增长率为28.8%。

(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行业政策也在快速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自2017年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和身体及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一步。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再次表明将人工智能作为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前沿领域,重点关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领域,加速推动基础理论、基础算法等,实现新的研发突破以及应用的更新。

在行业需求和各类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各人工智能企业也加快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从2019年开始,以商汤科技、云从科技(688327.SH)、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为代表的国内“AI四小龙”纷纷开启了IPO的上市融资之路。

继商汤科技成功赴港上市后,作为最年轻的“四小龙”,云从科技也顺利通过科创板注册申请,于4月29日披露招股意向书,预计于5月18日开启申购,将成为第二家IPO上市的“AI四小龙”成员。

成功闯关的云从科技到底优势何在?让我们从其招股书中一探究竟。

受益行业政策 2021年营收增长

云从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于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外加各行业智慧化转型的升级。

(来源:招股书)

技术水平方面,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完成智能感知到认知、决策的核心技术闭环。自主研发了包括跨境追踪、3D结构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技术等,都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报告期,下同),公司的营业收入波动上升,分别为8.07亿元、7.51亿元、10.70亿元。对于2020年业绩的下滑,公司表示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影响。

公司产品可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于报告期内分别为5.97亿元、5.15亿元及9.34亿元,占主营业务的比例分别为76.52%、68.50%及87.28%。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2021年的营收快速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紧跟国家新基建战略导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相关新基建项目在手订单顺利执行。

(来源:招股书)

智慧治理领域为公司带来超八成收入

而从应用领域来看,公司主要面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领域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这四个领域中,来自智慧治理领域的收入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该领域的具体场景包括智慧校园、医院智能化管控、安全生产管控、企事业单位立体化防控、智慧社区、街面治安防控、智慧商圈治理、智慧景区治理、娱乐场所智慧治理,及城市智慧防控圈等解决方案,其产品及技术已服务于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应用场景。

于报告期内,智慧治理业务的收入波动增长,分别为4.69亿元、4.34亿元及8.65亿元,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由2019年的60.08%增至2021年的80.78%。来自智慧金融、智慧出行以及智慧商业业务营收则呈现下降趋势,收入占比也持续下滑。

(来源:招股书)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目前智慧治理市场发展相对成熟,整体价值市场认可度高,应用场景用户配合度高、外部环境稳定。报告期内,公司把握市场机遇,面向治安、社区、校园、医院等场景提供多类型解决方案,因而取得快速发展。但公司的智慧金融、智慧出行及智慧商业等业务均处于发展初期,相关市场对技术要求和切入难度较高,公司仍在积极布局。

研发投入高企 拖累公司盈利表现

身处严重依赖研发的AI行业,公司快速的发展离不开高额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云从科技的研发费用4.54亿元、5.78亿元、5.34亿元,累计研发支出15.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25%、76.59%和49.67%。公司每年都将过半收入投入研发,再加上日常经营必须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这对身处快速扩张期的云从科技来说,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并不理想。于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波动下行,分别为38.89%、43.21%和36.76%。此外,与另外三家“AI四小龙”企业一样,云从科技也尚未盈利。于报告期内,扣除非经常损益净亏损高达7.01亿元、8.67亿元和7.5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到23.21亿元,这也是云从科技迫切上市融资的主要原因。

此次上市,云从科技拟募资37.5亿元,分别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来源:招股书)

其中,云从科技所专注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是国家人工智能的重点支持领域之一,在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列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之一。此次上市,公司将会投入8.13亿元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进一步提升覆盖感知、认知、决策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配套技术,提升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云从科技还将投入8.31亿元在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上,以及14.12亿元投入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会帮助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扩张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毫无疑问,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的整体实力的不容小视的。但是当前AI水平支撑不了广泛应用,学术研究要突破到什么阶段,才能实现更多的技术变现,这点充满着不确定性。在成功登陆A股市场后,云从科技能否成为最早扭亏的AI公司?这值得市场的持续关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