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社部出手!整治“山寨证书”,违规培训机构广告平台或受影响!)
(图源:图虫创意)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长期以来,技术技能类培训中的乱象饱受诟病。除“山寨证书”外,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甚至免试发证等现象突出,技术技能培训也是教培领域投诉高发地。
“国家技术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开展此类培训、评价和认证等业务市场蛋糕大,获利能力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技术技能类培训认证等便成为部分机构的牟利工具。”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01
整治“山寨证书”
人社部通知提到,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诚信和经济社会秩序,保障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规范运行,拟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专项治理。
此次专项治理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一是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等情况。
二是是否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等情况。
三是是否存在违规培训、违规收费等情况。
四是是否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其他违法违规情况。
重点打击的是违规使用“国家”“全国”等字样,违规使用国徽、政府部门标识,假借行政机关名义进行培训评价发证宣传等活动,无办学许可证开展培训等行为。
●通知显示,今年3至4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全面自查;4至6月,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集中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7月,在专项治理基础上,将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黑名单”制度,将违纪违规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纳入“黑名单”。此后,对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
02
行业乱象频出
此次专项治理的范围,是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培训评价发证活动。
在人社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共有13项,如焊工、保安员、消防员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共有59项,其中准入类33项,如教师资格、法律职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水平评价类26项,如税务师、精算师、证券期货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等。
上述位列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职业资格培训,是此次整治的核心,也是一直以来培训乱像最为高发的领域。
以2021年为例,中消协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年度,在具体服务投诉中,培训服务的投诉量为4.85万件,同比增长74.3%。其投诉量仅次于经营性互联网服务,高居第二。
中消协表示,一些机构对不符合职业资格考试条件的参训人员,伪造报名资质,承诺保过,事后又以各种借口拒不担责,是教育培训领域被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不应轻信包报名、包拿证等宣传。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此前调查发现,目前,技术技能类培训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打着包过、包拿证等旗号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违规报名的;另一类是假冒各机构名义,山寨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
如国家明文规定,报考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最低条件为“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4年“。但在调查中,众民教育、安普教育等机构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声称,中专学历如果确实想考一消,可以付费后,由机构帮忙操作辅助报名。
证书挂靠是另一乱象高发领域。各职业资格制度中多有明确规定,严禁“证书挂靠”、出租出借注册证书等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在招生时,都会重点向学员宣称,获得证书后挂靠可以赚取费用,一些机构甚至表示可以为学员提供挂靠渠道,吸引报名参训。
上述问题及现象,均是此次专项整治中的重点。
“国家技术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高,信誉度高,社会认可度高,开展此类培训、评价和认证等业务市场蛋糕大,获利能力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技术技能类培训认证等便成为部分机构的牟利工具。”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03
培训机构、广告平台或受影响
目前,参与技术技能类资格认证和培训的机构众多,且多为中小型机构。长期以来,对这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治理都存在一定空白,也直接导致行业乱象逐步加剧。此次专项整治有望对这些机构产生威慑力。
“这次专项治理是在技术技能资格认证领域正风气,压邪气,扬正气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打击违规使用国家标识、虚假宣传或夸大宣传、违规培训、违规收费和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恶意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违法违规情况,对于规范技术技能类资格认证和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宋向清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专项整治行动并不仅仅针对培训机构和组织。
一直以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大多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此次发布的通知也提到,将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上的培训评价发证宣传活动进行审核监测,对其中不合法不合规的依法依规关停相关网站和新媒体账号,清除关联网页。
“新媒体等广告平台是网络时代维护社会诚信和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窗口,有义务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保障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规范运行。”宋向清说。
“作为企业,新媒体等广告平台应提高维护平台信誉的意识,恪尽社会责任,对发布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培训、评价、发证等信息应严格审查,尽到监督监管责任,从源头杜绝乱收费、滥发证等现象。”宋向清表示。
04
社会化认定是趋势
2017年,我国正式实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职业资格认定的整体趋势是,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分批有序退出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转为社会化等级认定。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进一步减少技术技能类职业资格认证确实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部分技术技能领域的执业水平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去甄别,由企业或用人单位通过实践去检验,是否录用或者如何定岗定级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更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需要。”宋向清表示。
2020年,我国分批取消了数十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经过大幅压减后,2021年版目录中,仅剩民航安全检查员、消防员、森林消防员、应急救援员、机场运行指导员5个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压减空间已不大。
而在将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转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后,如何保障社会化认定的公平、真实、有效,是该项制度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此前表示,将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转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效监管是关键。汤涛介绍,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在实施过程中,将对相关机构实行备案,将依托社会公开遴选的方式,选出有影响力、有质量、有公信力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并对他们进行监管。
目前,一些培训机构、组织正是抓住部分职业资格在退出目录后,与社会化认定衔接的空白期,以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
此次整治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关工作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