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 建议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提交了两份提案,主要聚焦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等话题。
马永生建议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建议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科技支撑,加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
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据了解,从国际看,2020年,全球利用CCUS实现碳封存规模约0.4亿吨,占碳排放总量的0.1%,CCUS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降碳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共识。
从国内看,中国工程院预测,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7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有26.8%,将产生27.1亿吨CO2排放量,其中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可抵消16~19亿吨,仍有10亿吨左右缺口。
另一方面,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且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2021中国CCUS年度报告显示,我国通过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可封存二氧化碳约51亿吨、90亿吨,利用枯竭气藏可封存约153亿吨,而注入深部咸水层的封存潜力更大,通过CCUS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马永生认为,总体看,我国CCUS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且成本较高,亟需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马永生建议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产业链示范、基础设施布局、政策法规等5个方面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在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方面,他建议国家层面制定CCUS总体发展规划,并将CCUS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CCUS在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应用。
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他建议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工业化利用、封存、碳汇计量等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在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方面,他建议支持能源化工等行业CCUS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CCUS产业化集群建设,逐步将CCUS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将CCUS项目列为公益性项目,畅通项目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等。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马永生介绍,当前,我国工业固废及废弃塑料循环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亟待加快解决,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对此,马永生围绕加大废弃塑料及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力度提出4条建议。
首先,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设计、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减污降碳和循环利用模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大统筹力度,支持大型工业企业,与掌握垃圾资源的市政部门建立废塑料供货关系,与快递、外卖、化妆品、食品、家电、汽车等塑料制品用户建立产业供需联盟,形成完整产业链,规范废塑料化学循环市场。
其次,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科技支撑。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产学研攻关,推广利用水泥、电力、化工、钢铁工艺装置协同处置工业固废;鼓励易回收、易再生塑料推广使用,降低废塑料化学循环难度及成本,并根据产品碳减排情况,对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予以碳税优惠。
此外,加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建议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提升重点区域、流域和重点类别工业固废的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参与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我国工业固废规模化集中化高值化利用。
最后,完善引导监管政策和标准体系。出台引导资源转换、全产业链疏通、财税扶持、市场调控、鼓励废塑料化学循环等方面的政策,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产品标准,保障固废综合利用渠道和产品销路。同时,加快与废塑料化学循环生产过程安全环保及产品质量相关的标准、认证及法律法规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