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信证券:维持药明康德(603259.SH)“买入”评级 目标价166.6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维持药明康德(603259.SH)“买入-A”评级,目标价166.6元,预计2021-23年实现净利43.5/58.04/75.82亿元,同比增46.9/33.4/30.6%。
事件:10月29日公司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Q1-Q3公司实现营收165.21亿元,同比增长39.84%;实现归母净利润35.62亿元,同比增长50.4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1.06亿元,同比增长87.81%。
安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2021Q1-Q3业绩持续高增长
收入端,2021Q1-Q3公司实现营收165.21亿元,同比增长39.84%。其中,2021Q3实现营收59.85亿元,同比增长30.58%。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营收快速增长、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服务能力边际增强、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管线价值逐步兑现,药明康德一体化布局的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利润端,2021Q1-Q3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62亿元、31.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41%、87.81%。其中,2021Q3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87亿元、9.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23%、87.28%。
“FollowandWintheMolecule”策略推动化学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坚定推进“FollowandWintheMolecule”策略,以药物发现为流量入口,为下游CDMO等业务进行有效导流,推动化学业务快速增长,2021Q1-Q3化学业务实现营收100.77亿元,同比增长47.5%。
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方面,2021Q1-Q3公司已完成20万个化合物合成,通过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推动小分子药物发现服务快速增长,2021Q3该业务实现营收16.16亿元,同比增长37.1%;
CDMO服务方面,公司项目订单漏斗效应明显(I期临床及临床前、II期临床、III期临床阶段项目分别为1229个、235个、47个),且通过收购百时美施贵宝位于瑞士库威的制剂生产基地等强化产能供给,推动CDMO业务高速增长,2021Q3该业务实现营收20.35亿元,同比增长31.5%。
2021Q1-Q3测试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9%,毒理学、SMO等业务龙头地位凸显
测试业务主要包括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临床CRO及SMO服务,2021Q1-Q3测试业务实现营收33.35亿元,同比增长43.9%,毒理学和SMO等业务国内龙头地位凸显。
其中,2021Q3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实现收入8.09亿元(+39.8%),公司为客户提供临床前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申报资料撰写和递交等一体化服务,毒理学业务国内龙头地位凸显,2021Q1-Q3其收入同比增长高达72%;2021Q3临床CRO及SMO服务实现营收4.19亿元(+33.0%),SMO业务拥有4500名员工,覆盖1000家医院,员工数量保持国内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
生物学业务着力建设新能力新技术,2021Q1-Q3大分子生物药和新技术新能力相关收入同比增长56%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通过充分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驱动生物学业务快速发展,2021Q1-Q3该业务实现营收14.24亿元,同比增长33.2%。此外,生物学业务着力建设包括寡核苷酸,癌症疫苗,PROTAC,载体平台,创新药递送系统等新能力新技术,2021Q1-Q3大分子生物药和新技术新能力相关收入同比增长56%,生物学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得益于中国区业务强劲增长,2021Q3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环比改善
2021Q1-Q3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实现营收7.36亿元(-5.2%)。2021Q3得益于中国区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强劲增长,该业务有所环比改善,2021Q3实现营收2.83亿元,同比增长14.7%。当前该业务订单充足且产能积极扩张,持续看好其中长期成长性。其中,项目储备方面,目前临床前/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项目数量分别为45个、6个、10个,项目漏斗效应逐步显现;产能方面,上海临港基地于2021年10月投入运营,强化公司“测试+工艺开发+生产”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DDSU管线实现第一个产品上市申请,公司有望逐步享受销售提成收益
截止到2021年前三季度,DDSU管线当中处于上市申请、III期临床、II期临床、I期临床阶段项目数量分别为1个、1个、14个、73个,70%项目临床进度位于国内同类候选药物中前三位,DDSU管线项目储备丰富且研发进展领先,2021年7月,公司的合作伙伴已递交了DDSU管线中产品的第一个上市申请,公司有望逐步销售销售提成收益,DDSU管线价值逐步兑现。
风险提示:订单数量增长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订单价格下降、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公司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疫情发展影响海外药企订单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