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首席气候官 专访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CEO肖松:碳中和带来的不仅是能源革命,更是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首席气候官 专访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CEO肖松:碳中和带来的不仅是能源革命,更是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中国的“双碳”目标不仅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经济社会系统化、规模化的减碳提出了新的要求。

刚刚履新不久的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由于现代产业链条高度融合,各个环节交叉关联,未来真正的碳中和应当是整个产业链的净零排放。因此,西门子在中国启动“零碳先锋计划”,将以数字化创新和跨领域知识与经验,在中国携手各方伙伴共创绿色生态,赋能打造端到端的零碳产业链。

作为全球首家承诺至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西门子将力争至205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

针对供应链,西门子将力争至2025年在中国帮助超过500家重点供应商加速减碳步伐。目前,西门子已建立起覆盖近9000家在华供应商的减排信息管理系统,并计划自2022财年起将低碳相关指标纳入采购决策过程。

肖松认为,碳中和将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新一轮的产业变革。随着减排潜力的挖掘,越往后难度越大,要冲刺碳中和终点线尤其需要突破性的技术支撑,因此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是打造端到端零碳产业链的关键所在。

肖松。资料图

打造零碳产业链,205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

《21世纪》:作为刚刚履新的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能否谈下西门子中国在碳中和方面的整体考虑?

肖松:西门子中国在低碳发展方面一直有清晰目标和行动计划。

西门子早在《巴黎协定》签署之前的2015年,就已成为全球首家承诺至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自身运营方面,2014至2020年,西门子中国为西门子全球碳足迹减少54%作出了突出贡献。

针对供应链,西门子力争至2025年在中国帮助超过500家重点供应商加速减碳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向客户,西门子力争至2025年在中国赋能数十个行业的上万家客户节能增效,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21世纪》:西门子提出到205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在实现上述目标、打造零碳产业链上会采取哪些措施?

肖松:供应链是产业碳中和的关键一环。有数据显示,工业产品的碳排放超过90%产生于供应链。面向供应链,西门子中国加强对供应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评估,对供应商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并计划自2022财年起,将低碳相关指标纳入采购决策过程。

目前,西门子中国已建立起覆盖近9000家在华供应商的减排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提高能源效率、现场发热和供电、购买绿色电力、实施节能流程、优化物流、减少商务出行,以及应用再生/可回收材料等7大领域帮助重点供应商推进绿色转型。

2020年10月,我们正式设立“西门子中国供应商日和可持续发展日”,邀请200余家顶级供应商参加,聚集多方力量,为实现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的愿景而努力。西门子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全球供应链减排20%,到2050年达成供应链碳中和。

《21世纪》:打造零碳产业链对企业、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肖松:在“双碳”目标的推进下,企业自身需要转换“新赛道”、谋划“新布局”,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转型。企业要灵活应变,时刻关注自身发展的战略是否与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目标相匹配,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打造零碳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带头作用至关重要,应主动挖掘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潜力,带动相关企业的节能减排投资热情,形成对产业链上下游绿色转型的正向激励。正是着眼于此,西门子中国推出了“零碳先锋计划”。

《21世纪》:如何确定产业链碳中和的行动方案?从灯塔项目走向规模化实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肖松:不同行业产业链的碳排放现状有所不同,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各异,所肩负的碳减排任务也有所不同。同时,企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均不一致,因此行动方案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量身定制。

低碳转型从灯塔项目走向规模化实施,首先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结成联盟,共创绿色生态。各方伙伴应凝心聚力,确立清晰的减排目标。

其次,充分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企业碳中和的战略与规划。碳中和之路需要全局思维和长远规划,这并不仅仅关乎技术,还要登高望远,在组织、管理、商业模式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推动转型。

其三,企业需因地制宜,在“高碳”上做减法,在“低碳”上做加法,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迭代优化。

打造零碳产业链关键是科技创新

《21世纪》:早在《巴黎协定》签署之前,西门子是全球首家承诺至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在中国减排效果如何?

肖松:目前,西门子在12个办公园区和制造工厂进行了包括暖通空调和照明系统能效提升等在内的能效改造和维修项目,并将继续在更大范围推进该类项目落地。同时,西门子已经在14个园区和制造工厂实施了分布式屋顶光伏系统,并计划在更多制造工厂新增这一系统。此外,西门子在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园区以及31家运营企业已采购并使用绿证电力,公司将持续深入贯彻这一减排举措。

《21世纪》:从西门子角度看,为何科技创新将是打造端到端零碳产业链的关键所在?

肖松:正如前面提到的,随着减排潜力的挖掘,越往后难度越大,要冲刺碳中和终点线尤其需要突破性的技术支撑,因此科技创新将是打造端到端零碳产业链的关键所在。

中国迫切需要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支撑,来打造安全高效的能源网络、清洁循环的制造体系,以及智慧低碳的宜居城市。

而在碳中和进程中,数字化创新将成为最为强大的加速器。无论是能源生产的清洁化、能源消费的电气化,还是能效的提升,数字化创新都将赋能企业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目前,西门子节能环保业务组合囊括数字化、自动化的技术与解决方案,以及精深的行业知识与经验,致力于将“绿色”和“数字化”基因融入企业发展,帮助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例如,西门子已在成都数字化工厂启动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产品碳足迹安全可信追溯项目,利用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精确追踪控制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实现碳足迹透明化。西门子数字孪生结合其他先进技术可使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节省50%的原材料,在制造执行阶段降低40%的能耗。工业边缘计算可提升信息透明度、优化流程,节能达45%。西门子MindSphere平台支持智慧能源管理,可帮助减排20%。

碳中和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你最近提到,中国将经历“达峰”、“减碳”和“中和”三大阶段。随着减排潜力的挖掘,越往后难度越大,原因是什么?这些困难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肖松:中国的能源结构高度依赖于化石能源,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完全转变。从2010年到现在十年时间,中国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在能源结构方面一直想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现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另一方面,非化石能源的成本以及入网都有很多挑战。中国在调整能源结构时,既要考虑不能对经济有过多的伤害,同时又要保证减排在逐步推进。

《21世纪》:中国的低碳转型有哪些具体的抓手?

肖松:从中国国情出发,推动低碳转型有三大抓手:能源生产的清洁化、能源消费的电气化,以及能效的提升。在从供电到用电的全产业链上,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赋能企业显著提升“速度、质量、效率和灵活性”,推进有序减碳。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讲究科学,有全局思考,实现碳中和需要循序渐进、有计划地推进,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同时协调好各行业和企业减排与发展的关系。

《21世纪》:除了自身运营与供应链,西门子在助推客户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肖松:对于客户,从前期评估诊断,到总体规划设计,再到整体实施、优化,西门子正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迈向碳中和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工业、基础设施和交通等领域,从IE3高能效电机到环保气体绝缘开关设备blue GIS,再到“数字孪生”、低排放列车,乃至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5G、区块链和知识中台等前沿技术,西门子节能环保业务组合正赋能客户企业在速度、质量、效率和灵活性等方面取得飞跃。据统计,将IE2替换到IE3电机,每一个小电机都能节约一度电,全国年节电量可达900亿千瓦时(接近于广州市的2020年用电量),市场上有好几亿的电机,其节电总量是非常可观的,约等于每年可减少5960万吨碳排放。

不仅如此,西门子还能以金融服务支持工业、基础设施、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客户与合作伙伴,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融资决策的考量因素之一,优先支持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项目。

《21世纪》: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这与西门子的主要业务高度重合,如何看待上述领域的节能减排?

肖松:碳中和将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上述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例如在工业领域,实现碳中和并不意味着产出的降低。碳中和目标将推动企业在工艺、技术方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关键。

在交通领域,无人驾驶地铁、低碳列车、充电桩、加氢站、智能道路等领域将极大提升交通的效率。

在建筑领域,被动式建筑,对新建、改造建筑物进行能效提升、新能源替代、碳排放监控等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作者:夏旭田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