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新股评论 - 正文

2.5亿人的焦虑,撑起这家公司的“好心情”

来源:格隆汇 2021-09-14 18:15: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5亿人的焦虑,撑起这家公司的“好心情”)

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期望着假期到来,可以名正言顺地与考试、论文、就业压力挥手再见;殊不知,成年之后太多人沦为“社畜”,愁住房、愁结婚、愁工作、愁钱袋,愁未来...离不开各种烦心事,这个时代的“焦虑”已经很是普遍。

如同兔子预知危险会竖起耳朵,这些“焦虑”只是一种人类常见的生理应激反应“焦虑感”。但当“焦虑感”升级成为“焦虑症”,胸闷、恶性、四肢僵硬等身体患病症状随之出现,这个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焦虑症”仅仅是精神心理疾病中的一种,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等其他精神病症也正在折磨人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近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影响。在国内,2017年底精神障碍患者达2.43亿人,占总人口17.5%,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2020年疫情,伴随着居家隔离、对新冠传播的恐惧等,收入和就业损失带来的压力加重了精神卫生问题,在此期间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大幅增长,越来越多市场玩家也正涌入这一市场。

作为精神心理领域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商,好心情在2020年可谓丰收满满,先后斩获数轮融资,线下精神心理专科诊所顺利落地。市场潜力巨大,资本聚焦,线上线下联动……好心情能否成为这一领域独角兽企业?


1

3万名注册医师,占80%


2016年被定义为互联网医疗元年,腾讯发布“腾爱医疗”、医护到家横空出世、微医好大夫争相布局互联网医院等,公开数据显示,当时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超过40家,其中超过30家互联网医院在这一年诞生。

这些玩家以问诊、挂号、就医信息及患者教育、送药等一系列服务纷纷介入全科或细分领域。也就在这一年,陈冠伟一手创办了北京好欣晴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App取名为“好心情”,瞄准的正是潜力巨大而又略显空白的精神领域。

曾在IT门户网站小熊在线工作过8年的陈冠伟,2012年又创办了定位于诊后、院后的医患沟通平台“医生树”和药品O2O服务平台“药快好”。

这一次创办的“好心情”,则是为中枢神经领域以及多个慢性疾病提供线上互联网就医平台,将线下的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等专科医生合作起来,从在线咨询到药品续方服务,为患者提供心理疾病医疗和管理服务。

目前,已有3万名神经科、心理科、神经内科、男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入驻平台,涵盖了中国精神心理临床医生的80%,用户超过了300万人。

深耕中枢神经疾病系统领域,短时间内好心情凭借着这一稀缺性捕获资本的心。刚成立不足一年的好心情,一举获得了由恩华药业领投的天使轮资金5000万元。此后数年,好心情先后完成了三轮融资,分别获得通和毓承、KIP、中华开发等各投资机构的数亿元资金投入。就在上周,公司C轮融资中斩获字节跳动领投的2亿元,跟投机构包含通和毓承、复星医药等在内。

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心情不仅积累了因业务积淀而来的医患规模,在5年的发展中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诊疗系统,其AI机器人能够判断精神健康疾病的风险和类别。

患者通过临床心理量表测评、填写电子病历、药品知识库和临床诊断系统,在获得结果后,由好心情平台匹配相应的专家,患者可自主选择服务。目前,好心情的智能辅助系统涵盖了患者的复诊、购药、咨询、心理测评、医疗质量检查、心理放松疏导这一全过程。

从线上到线下,是好心情的下一步棋。2019年,好心情首家精神心理专科诊所在北京试点落地,2020年好心情又在北京、江苏建了2家中高端精神心理专科诊所。陈冠伟曾透露,计划2021年好心情将增扩至30家共享诊所。

所谓共享诊所,主要是平台自身用户的模式。在每个诊所设有智能诊疗室,提供精准用药基因检测、质谱仪血液浓度检测、VR治疗、音乐冥想放松治疗等服务。

图源:网络

医疗的核心是诊疗,这也是患者的最终诉求。好心情通过线上积累的用户群体,加以线下粘性,确是走出一条不平常的路。


2

传统观念难改,市场教育难解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恐怕是无数从业者的心声,亦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痛病。

据2020年全球健康研究所(GWI)发布的研究报告《定义精神健康经济》显示,心理健康市场规模达1210亿美元规模。疫情是这其中催化剂之一,疫情期间,中国医护人员报告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失眠的发病率很高,分别达到50%、45%、34%。

另一方面,政策的助推。此前有人大代表提议,将抑郁症和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慢性病种。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先行先试,将对于普通人的心理咨询和面向心理障碍者的心理治疗纳入医保。试图通过政策将因传统观念束缚导致“不愿治”摆到明面上,从而改观。

值得肯定的是,互联网医疗的推出,为精神疾病患者节约了时间、精力以及地域限制,同时线上就诊也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数据显示,去年2月网上问诊量较1月增长了近90%,后续维持在高位。

不过,这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在昭阳医生《2020年中国精神心理健康互联网洞察报告》显示,79.4%的医生认为互联网医疗平台接入医保平台存在门槛,能够降低治疗成本是医患共同的需求。仍有半数以上的医生认为远程诊断的精准性需要提升,主要在于视频、语音及图文达到的采集信息效果不如面对面,在治疗效果上难以保证。

患者角度亦是如此。

抛开线上诊断来看,看病难,看精神病更难。不如发烧感冒那么平常,中国对于精神病大多停留在“疯疯癫癫”状态,以至于患有精神问题的人,大多还碍于面子不会主动就医,看心理医生这个事儿,也会被看作是一件不太光彩,甚至难以启齿的事情。想来,好心情在精神心理领域该做的市场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除了传统观念的阻碍,专业人才的稀缺亦是整个行业停滞不前的原因。

从数量上说,尽管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正在增多,但目前具有真正执业能力的心理咨询师只有3万名左右,若按照每千人需要配备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国际标准,则需要140万心理咨询师,目前远不足以匹配。

且不说资质如何,此前通过职业从业的门槛较低,心理咨询1小时至少要200块钱以上,导致行业人才鱼龙混杂,也是拉低了人们对心理咨询师的期待。

由此来看,行业的发展还亟需政策的引导与规范以及市场优胜劣汰。


小结


精神心理领域是一个典型的大需求、小市场。纵然千亿市场规模,但其中难掩市场渗透率低下、传统观念束缚、专业人才匮乏等窘态,行业内不少企业剑走偏锋,热衷于泛心理市场,处理婚姻情感出轨等业务,将心理服务当做生意做。毕竟,不是每家企业都是慈善家。

尽管领域内玩家不少,包括好心情、壹心理、昭阳医生等领先者,但基于精神疾病的独特性,行业也难以跑出独角兽企业。好心情,亦是如此。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