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新发地董事长:中国农批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不会变,应按区域分工,不能恶性竞争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发地董事长:中国农批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不会变,应按区域分工,不能恶性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旭田 北京报道   9月6日,在服贸会国际农产品市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指出,中国的农批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中国农业形成了“小生产、大流通”的格局,今后,中国农批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牵动中国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从产地到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在未来50年不会发生改变。

关于农批市场如何应对变化、持续发展,张玉玺认为,农批市场应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品牌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同时,市场要立法,按区域有分工,合理布局市场;市场可以竞争,但不能恶性竞争。

中国农批市场正经历振荡期

上述大会上,张玉玺表示,中国的农批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1985年是中国农批市场元年,彼时认为农产品销地市场应符合四要素:1、位于城乡接合部;2、交通十分便利;3、有自发基础;4、由原始车辆运输到市区不超一小时。

他介绍,此后,中国的农批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85年—2000年,这15年是中国农批市场的发展阶段,由零的突破发展到4600家市场,高峰期时每年可发展三四百家市场。

2、2000年—2012年,是中国农批市场的稳定阶段,全国稳定在4600家市场,有诞生,有消失。

3、2012年至今,是中国农批市场的调整期、震荡期。“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煤老板、钢材、矿产、房地产转向农业,和一些大资本转向市场,全国批发市场突破5500家以上,但有的有场无市,经营惨淡,相互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国家一直没有为市场立法,这个震荡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农批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主渠道

张玉玺介绍,世界农产品流通有三种模式:欧美是大生产、大流通,日韩、中国台湾是小生产、小流通,中国则属于小生产、大流通。

“由于地理、气候的复杂性,中国南北之间形成很强的互补性,在国内形成了小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南菜北运,北菜南运,还有智利的车厘子飘洋过海到达上海,再到北京,这些都是大流通,从产地到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在未来50年不会发生改变。”

他强调,今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牵动中国农业发展的牛鼻子。“所以说,中国农业的发展,市场主渠道的集散功能不会变。”

但张玉玺也承认,新形势下,农批市场的流通面临着冲击,首先是电商层面的冲击,比如,湖北秭归熊宜把脐橙电商化,通过直播,每天卖四五十万斤,从产地加工间直接发往全国各地;辽宁东港的草莓,大部分走精包装高附加值路线,70%依托电商对外销售。

另一个冲击来自小流通,从批发市场销往消费终端的物流,正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城市配送、便民服务、社区电商、网络店铺、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认为,这些都是小物流的范畴,批发市场可以积极参与。

按区域分工,避免恶性竞争

关于农批市场如何应对变化、持续发展,张玉玺认为,可以从七方面做起:

1、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要抓好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把关,加强产地检测和品控,把健康作为农产品流通的前提。

2、品牌农产品。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卖出去,而好品牌一定能卖出好价钱。今后,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

3、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从种苗选品到种植、运输、销售,要建立完善每一个环节,通过批发市场向两头延伸,加强对供应链全要素的整合。

4、大力发展电商经济。以传统渠道稳住市场存量,以电商、直播、社区团购、锻炼服务来开拓市场新增量。

5、加强物流建设。在产地和市场、市场和消费终端之间建立完整的物流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6、大力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选项,未雨绸缪,提前谋篇布局,将会获得更多的红利。

7、市场要立法,按区域有分工,合理布局市场。市场可以竞争,但不能恶性竞争。

(作者:夏旭田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