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再获改革自主权 广东22条措施支持综改试点)
一直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并支持深圳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先行先试的深圳,再获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实施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若干措施》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2项支持事项,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授权类,包括广东省主动下放的口岸出入境证件签发、类金融机构设立等省级权限等;二是不涉及授权、省层面可以创造条件给予支持的事项,包括深圳要求探索的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制度改革等;三是支持深圳先行先试的事项,如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等。
一直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并支持深圳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高规格召开过全省的相关工作部署推进会,并以“省政府令”形式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的决定》,将117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其中涉及深圳市的事项共103项。
而此次《若干措施》的正式出台,将是深圳获得的又一重磅政策利好。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创新,既是深圳过去创造巨大经济奇迹的核心密码,又将是深圳未来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有力支撑。
此次的《若干措施》围绕科技创新环境、制度、人才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支持深圳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主要从优化创新资源管理、完善引才用才制度方面提出支持措施,如布局更多重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平台,切块下达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部省市联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出,委托下放深圳口岸出入境证件签发权限,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出入境管理制度和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等。
曾任职深圳星河产业集团常务副总裁的阎镜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要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企业、人才,最需要的是营造一种国际化的制度环境,包括通关制度等。
而在具体的产业领域,《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深圳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其中包括拓展金融平台和数字人民币应用;支持发展数字贸易等。
去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就曾提出,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深圳下属机构的基础上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应用和国际合作。
数字人民币应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数字人民币适应经济和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是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相比实物货币及现有网络支付手段,可以提高支付及其他金融业务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从而为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深圳在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
要持续推进创新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深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主要从完善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特区立法方面提出支持措施,如支持依法降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刑事立案门槛,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
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深圳应该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从20多年前开始,深圳全社会就逐渐形成产权保护的理念,保障创新者的积极性。
但放在全球视野下,深圳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香港一位经济观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内地公司去海外收购,对方可能会提出,要以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名义去签约,因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香港的法律更加完善。
今年6月,深圳发布《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其中专门提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包括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建立海外纠纷案件预警、监控、响应机制,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设立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在知识产权仲裁员、调解专家互认互通等方面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等。
此次的《若干措施》还强调,支持制定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试点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其中就提到,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在4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尽管从151项到了123项,但还是偏多,社会上普遍期待我们不断压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更多的行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选择的几个区域都是改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比较好的、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区域,在这些地方选择进行特别准入的措施,更有利于探索到改革突破的经验,同时通过市场准入,更好地推动整个区域战略目标的实现。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后杨海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有必要在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中先行一步,在医疗卫生、金融领域、文化教育等领域做出有益探索,这既是深圳助力广东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需要,也是深圳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需要,同时,深圳形成的经验和模式也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广。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如果说,过去深圳已经称得上是经济和创新发展的标兵城市,那么,在民生领域,深圳离“民生幸福标杆”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平安证券曾有一份分析指出,从211大学数量和三甲医院数量来看,深圳的教育和医疗短板非常显著。提升教育医疗水平难以像招商引资那样大规模一蹴而就,需要在引入制度上进行创新。
此次《若干措施》,就有不少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方面的支持。譬如,在医疗方面,支持深圳开展国际前沿药品、医疗器械临床应用。
一般而言,国际前沿新药进入国内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而深圳开展临床应用,将有望为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并由此吸引和集聚医疗人才。
《若干措施》还提出,推动在省博士生招生指标分配上给予支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就指出,深圳高校普遍受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招生规模偏小的掣肘。
以深圳大学为例,2020年总科研经费超过了15亿元,全校博士生导师也近400人,但只有170多个博士生招生指标。“这实际是一种浪费。”李清泉表示。
当前,尽管深圳的高等教育整体处在一个蓬勃发展期,但2020年深圳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市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招生1.08万人,在校研究生2.28万人。可供比较的是,2020年,北京研究生教育招生13.4万人,在学研究生38.7万人;上海招收全日制研究生6.33万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81万人。
与北京、上海等高等教育强市相比,足见深圳在校研究生数量之少。如果在广东省博士生招生指标分配上给予深圳一定的支持,未来,深圳本土培养的博士生人才规模将有望快速增长。
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出,支持深圳安居型商品房纳入省共有产权住房体系。
2018年,广东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开展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索试点的通知》,提出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茂名5个城市先行探索试点共有产权住房政策。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安居型商品房与共有产权房有一定的差异,前者是在土地出让环节降低地价,并同步降低房价,后者则是购房人与政府按份共有房屋的产权。此次广东省提出把深圳的安居型商品房纳入省共有产权住房体系,深圳能够更好地在全国大的住房保障体系下供应政策性住房,再做出自己的创新。
(作者:王帆 编辑:李艳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