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需要各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李东荣表示,通过有效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有助于解决解决绿色金融领域跨国信息不对称和投融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5月29-30日,以“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从全球视角出发,围绕“更好地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
李东荣表示,近年来,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蔓延,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严峻挑战,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导致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大困难。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中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绿色金融改革发展明确了目标,并且为中国与各国进一步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契机。”李东荣说道。
“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意义深远。”李东荣表示,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深入,金融在支持绿色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等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而如何依托多元渠道去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形成更广范围的绿色金融国际共识。2002年,国际金融公司和部分银行共同提出赤道原则,绿色金融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国际社会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共识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共识还是远远不够。
李东荣认为,一些国家对于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疑虑,有的甚至在立场和态度上出现反复,特别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遭受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冲击,这对部分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优先级安排造成不利影响。
“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能够有效地推动各国绿色金融的理念、政策、标准和良好实践的交流共享,促进先发国家对后发国家的绿色金融提供相关技术援助,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加坚实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国际共识。”
二是有利于破解绿色金融供给的跨国外部性问题。“生态环境领域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这种外部性既包括绿色项目所带来环境改善的正外部性,也包括污染项目所带来的环境损害的负外部性。”李东荣强调,由此,可能导致绿色投资不足和棕色投资过度的问题同时存在,而且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一国之内,也同样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
国际上有个说法:“生态环境问题无需护照便可跨过国境线。”如果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以及建立在普遍共识基础之上的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发展还会有很多障碍,这也会导致各国绿色金融供给的内在动力减弱、规模相对不足。
三是有利于实现绿色金融资源的全球化市场配置。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反映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一个表现就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绿色项目具有大量的融资需求,但本国的绿色投资规模相对有限;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具有很强的绿色偏好,可投资金比较充裕。
在此情况下,李东荣建议,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解决绿色金融领域跨国信息不对称和投融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这将为绿色金融资源的全球化市场资源配置创造有利条件。
李东荣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是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在2016年的中国杭州G20峰会上,“绿色金融”首次引入G20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李东荣指出,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中国的绿色金融建设健康发展,为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阶段性成效,绿色金融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监管持续强化,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绿色金融科技应用日益广泛,数字技术更多引入到绿色金融探索中。
根据金融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连续多年位高居世界第一;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目前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1.2万亿元,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约90%的绿色债券发行期限在三年以上。
“在绿色金融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积极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李东荣说道。
“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国以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导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李东荣建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朝着以下几个方向着力:
一是着力形成绿色金融国际原则指引。借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巴黎金融科技议程等经验做法,不断总结提炼各国绿色金融领域的典型经验与良好实践,在国际组织层面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性和适用性的绿色金融国际原则指引。
二是着力促进绿色金融国际标准趋同。依托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制,以信息披露、数据统计、流程规范等为标准化重点,通过标准等同采用、联合发布、互通互认等多种形式,为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的标准基础。
三是着力完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按照“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等政府间的合作平台,发挥各种国际金融论坛组织的作用,为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有效且可持续的高端平台。
四是着力推动全球绿色金融能力共享。李东荣认为,目前,绿色金融已逐步成为体现一国金融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的重要方面,各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能力,并总结了很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因此,应该积极推动将绿色金融纳入国际组织已有的能力建设和共享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项培训、绿色金融全球案例库等方式,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全球经验本地化、本地经验国际化、能力共享机制化”。
(作者:舒晓婷 编辑:李莹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