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三角“大飞机制造”图谱:苏州聚焦航空零部件,杭州主攻机体结构件)
从2008—2018年十年间,长三角迎来航空产业园建设热潮。有的城市大飞机产业雏形初具,有的航空产业园“不了了之”。
随着民用大飞机(下文提到的“大飞机产业”均指民用)研发制造的发展,各城争先布局航空制造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从2008—2018年十年间,长三角迎来航空产业园建设热潮。
目前,多座城市提到本地有数十家、上百家涉航企业。但若仔细辨别,其中能为大飞机提供零部件制造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而这类企业才是中国商飞、波音、空客等飞机总装企业供应链中的主要成员。
IASC国际航空产业链董事总经理高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部分产业园只拥有“数家”能达到国际标准的大飞机制造企业,行业在国内整体仍处扩张早期。
21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城市大飞机产业雏形初具,有的航空产业园“不了了之”。除了上海的总装制造基地,长三角中尤其是上海都市圈大飞机产业链发展情况如何?
2008—2018年十年间,随着上海中国商飞的落户发展,加之临空经济、通航产业等新经济、新产业风口的叠加,长三角的航空产业园建设热潮涌动。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十座城市布局航空产业园。
经过多年发展,这些航空产业园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经过一段时间卖力宣传,现已杳无音讯。相关政府人员向21记者证实“现在不提这个了”。
存活下来的航空产业园,一方面有一些“实在”的企业支撑;另一方面,经21记者多方问询,企业的聚集速度多比预期中缓慢,一些已开展宣传的重点签约企业最后仍未能落实 。
这些产业园的形态有所不同,有的在临空区域发展飞机维修、航空物流等,一般称为空港产业园,大飞机零部件制造暂不是园内主导产业。还有一类聚焦于通用航空,也就是“小飞机”制造、维修及相关产业。由于航线申请难度大,市场尚且有限,目前通航产业园发展自然较慢,有相关政府人员告诉21记者,现在是一边布局基础设施比如标准化厂房、一边等待时机。排除上述产业后,能从事大飞机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就不多了。
而无论是通航产业还是大飞机制造,许多城市都秉持着“先抢占赛道”的思路。与中国商飞合作的太仓,相关人士指出这是有前瞻性的举措,将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率先为相关生产线做准备。无锡相关政府人员告诉21记者,无锡在上一轮汽车制造中“动作晚”,因此希望提前布局、占好通航赛道。
因“大飞机制造”行业尚在扩张早期,除了上海总装制造的绝对优势,长三角产业分工格局尚未成形,各座城市未来还有不同的可能性。对于目前发展较好的城市,高昀认为可以看见一些产业链的雏形,比如苏锡常的发动机零部件、杭州的机体结构件。
尽管苏州没有机场,但其大飞机产业规模比较亮眼,主要为外资。苏州工业园区拥有数十家企业为波音、空客、中国商飞等提供关键零部件产品和技术服务,其中与中国商飞开展合作的就有18家。由苏州代管的太仓市也有相关企业。
据《苏州日报》报道,近年来,苏州集聚航空零部件及其配套企业200余家。高昀告诉21记者“苏州一串儿(中国商飞、空客、波音)的供应商企业名单拉出来,也很让其他地方羡慕。”
无锡在发动机零部件上有优势。全球航空发动机整机市场长期被GE航空、Rolls-Royce、普惠三家公司垄断。而无锡已拥有一些融入了GE航空、RR供应链的叶片制造企业,例如无锡透平叶片、无锡航亚科技。
常州、镇江都拥有比较出色的航空复合材料企业,例如常州的科泰思(中国)、镇江的航天海鹰。在南通也有民用复合材料生产线。
放眼浙江,杭州企业数量少但代表企业较为强势,整体在机体结构件方面亮眼。比如近两年新诞生的合资企业西子势必锐,此前西子航空有C919大飞机舱门的业务,而美国势必锐是世界最大的一级航空结构制造商。另外舟山未来也有潜力,坐拥波音737飞机完工和交付中心。
从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一方面是从本土自生,比如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国企直接投资或孵化,以航天海鹰为例,它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306所和镇江新区共同组建。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是主流,与海外企业合作可以加速融入全球市场。比如西子势必锐成立后凭借势必锐的国际网络与相关技术,也迅速成为波音、空客的供应商。另外,国内也有企业在对外股权收购空客/波音的供应商企业,比如常州启赋安泰。随着航空工业的全球化,大飞机零部件转包市场逐渐扩大,这些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走得更远。
“目前发展大飞机产业效率比较高的办法,就是引进国外成熟的制造商的分支机构。”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在接受21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飞机制造企业是由其他领域的“老牌”制造企业转型拓展而来,比如西子原本是以制造电梯闻名的民企,无锡透平叶片以前做能源叶片。这也是当下的一个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近年来全球航空产业市场规模约在1万亿-1.5万亿美元区间内。中国航空产业规模占比7%,还有很大空间。那么发展大飞机产业有哪些普遍性的难点?
出于安全需求,中国商飞、波音、空客等总装企业对大飞机零部件都有严格的认证体系,“这些认证往往标准高、历时长,这也意味着大飞机产业的投资金额高、回报周期长。”高昀告诉21记者。
不仅产品需要认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和特殊工序也需认证(NADCAP),否则该本企业就不能开展这道工序。因此,由有制造基础的企业“转行”也并不轻松。无锡叶片管理层曾表示,做飞机叶片不是简单的产业延伸,而是披荆斩棘的二次创业。
也因此,大飞机产业发展“需要至少以10年为周期的产业规划、稳定的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金融支持。”高昀说,国际上有的零部件供应商历史已超数十年。从一些国内企业的感受来看,尽可能参与国际转包业务,借助国际巨头对供应商的培育体系来成长也是一种策略。
另外大飞机零部件还有总量多、品种多的特点。例如波音747的零部件超400万个,由分布在65个国家的1500个大企业、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海外有数以万计的“小而精”的企业,各自负责特定种类的零部件制造。
这样的产业形态也对我国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从外资招商的角度看,海外有不少“小而精”的企业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但是缺乏渠道了解中国市场,国内也缺乏相关辅导服务体系,还需更高效的国际合作。”高昀提到。
整体来看,如果一座城市想要发展航空制造业,其经济开放度、民营经济活跃度、金融支持的效率都将是重要因素。
(作者:朱玫洁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