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南财快评:花21万培训费考59分值不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殷俊 2021-04-22 21:4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南财快评:花21万培训费考59分值不值?)

21万,59分,这两个数字联系起近日的一桩奇闻:重庆市某高三学生家长花了21万给孩子培训数学,结果最近一次摸底考试只考到59分,因此上门争论,但培训机构则认为学生的基础只有20多分,59分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双方的争执最后引致警察上门调解。

21万补数学贵不贵呢?说贵也贵:一线城市的顶级私立学校一年学费也不过20多万。说贵也不贵:据说有些“名师”的一对一课收费可以达到几千元一次,那么21万也就是几十次课而已。

问题是,如果培训机构提供的是标准化的课程,家长对结果应更容易接受,甚至确有可能认为“是很大的进步”。但若机构大力宣传“名师”,甚至作出某些过高的承诺,就难免让家长有较高的预期,从而更容易失望甚至不满。

这起纠纷双方如何分担责任,需要通过行政或法律途径去解决,还要看更多的细节:例如当初的合同如何规定,机构有怎样的承诺等等。比如,机构是否会在签约前说明“59分就是成功”?

不管怎么样,这一新闻反映出一个问题:培训行业应该如何有序发展?

这让人联想起近日流传的“某医生揭露癌症治疗内幕”。虽然真实情况还有待有关部门调查,但医疗收费引发的矛盾确有存在。医疗和教育这两个领域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有很强的专业性,面对的主体(病人或学生)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被认为具有公共性甚至公益性,但在现实中又可能成为昂贵的“产业”。

但想象一下,假设有病人花了21万甚至更多仍然治不好病,是否一定会觉得被欺骗呢?应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更小一点。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医疗服务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制式”或者“项目式”的,患者的质疑主要是针对“项目”是否必要,而非结果。但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可能更关注结果

回到“21万”,双方判断“值不值”的标准并不一样:机构主张的是相对变化,家长要求的却是绝对成绩——甚至不一定是成绩,而是最后的升学:20分和59分固然差异数倍,最后却可能对应同样的录取结果。

那么,有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衡量“值不值”?教育服务无法如商品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似乎应该像医疗业一样标准化。但如果客户追求的还是结果而非过程,机构也可能仍以此为“卖点”。

当然,正如警察说的:家长不应追求“结果导向”,以为钱够多就能变成成绩。但培训机构也应反思,是否有意迎合甚至助长了这种倾向?媒体也曾披露,某些平台广告重复使用职业演员“扮演名师”,宣扬所谓教学效果,这些不仅如同某饮料的“零糖”一样构成误导,也暗中灌输了“名师无所不能”的观念。

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有愈来愈多的争议。其实培训本身并无原罪,也无法消除。但培训行业的发展不应陷入恶性竞争,更不能脱离教育本身是围绕人的成长变化展开这一最基本情景,否则就会形成一种社会骗局。

(特约作者)


(作者:殷俊 编辑:李靖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