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国内首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报告发布:诈骗罪占比最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愿 2021-02-02 05: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国内首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报告发布:诈骗罪占比最高)

2月1日,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在京发布。

该白皮书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的裁判文书,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法院已经审结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进行专项挖掘和深入分析而成,也是国内首份针对行业从业者犯罪问题进行研究的报告。

21世纪报系总裁虞伟、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主任王殿学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慧发布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法律顾问卜祥瑞、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金融犯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峰作主题发言。

案件审结呈上升趋势

白皮书显示,在金融反腐高压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审结件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1573件,从年度分布来看,2018年审结264件;2019年审结688件,同比增长160.61%;2020年审结621件,同比下降9.74%。

白皮书同时预计,在相关监管制度不断“扎牢”之后,预计相关案件的审结态势会进入“触顶回落”走势。

从罪名分布来看,诈骗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职务侵占罪和受贿罪等案件量排名靠前,占比分别为27.12%、7.88%、6.74%、6.42%;从业务领域来看,贷款占比48.41%,排名第一,其他为信用卡、保险、理财、金融票证,占比分别为24.07%、12.70%、8.99%、5.82%。

从被告人身份来看,法人占比1.31%,自然人占比98.69%。而从身份为自然人的被告人所在金融机构来看,银行占比达31.90%,居第一,保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小贷公司分别占比23.41%、16.56%、5.48%;从身份为自然人的被告人职务分布来看,高管、中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占比分别为12.37%、20.74%、66.90%。

从身份为自然人的被告人年龄来看,19岁至29岁占比24.09%,30岁至39岁占比34.88%,40岁至49岁占比21.91%,50岁至59岁占比15.67%,60岁及以上占比3.45%;以及从身份为自然人的被告人学历来看,初中、高中及初等职业教育、本科及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及以上占比分别为25.19%、24.49%、48.36%、1.96%。

从身份为自然人的被告人刑罚分布来看,有期徒刑占比88.11%,拘役占比4.48%,仅处罚金占比3.27%,免予刑事处罚占比3.09%,无期徒刑占比1.00%,管制占比0.05%;从刑期分布来看,一年以下占比9.07%,一年(含)至三年(不含)占比37.85%,三年(含)至五年(不含)占比30.85%,五年及以上占比22.23%。

案件平均涉案金额超700万

而从身份为法人的被告人所在金融机构来看,金融资产管理、评估公司占比40.74%,银行占比29.63%,保险公司占比7.41%,小额贷款公司占比7.41%,基金公司占比1.85%,信托公司占比1.85%,其他占比11.11%。

以及从身份为法人的被告人判处罚金金额分布来看,一万元以下占比3.13%,一万元(含)至十万元(不含)占比25.00%,十万元(含)至百万元(不含)占比53.13%,百万元及以上占比18.75%。

白皮书还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从涉案金额分布来看,一万(不含)以下占比4.05%,一万(含)至十万(不含)占比14.27%,十万(含)至百万(不含)占比27.38%,百万(含)及以上占比54.30%,平均涉案金额为717.48万元;从追回金额分布来看,一万以下占比4.76%,一万(含)至十万(不含)占比23.81%,十万(含)至百万(不含)占比28.57%,百万及以上占比42.86%,平均追回金额为254.4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重点罪名分析来看,诈骗罪犯罪手段中虚构理财产品占比最高,超三成,具体为:虚构理财产品占比为31.45%,谎称减少利息或无息贷款占比23.14%,骗取保险占比20.56%,谎称保险分红占比15.78%,谎称提高借款额度占比9.07%。

而违法发放贷款罪银行的占比最大,远高于信用社等,具体为:银行占比85.27%,信用社占比12.40%,小额贷款公司占比2.33%。

白皮书认为,做好以“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为主体的犯罪预防和处置工作,不仅事关金融反腐工作成效,也事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因此建议加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法律教育学习常态化,不断健全监管机制,实现业务合规和管理的“全覆盖”, 有效化解此类监管风险;“贷款”发放管理环节需持续完善监管机制, 持续扎牢涉及审批权等焦点问题的制度“笼子”。

(作者:李愿 编辑:曾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