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 “财爷”暗示开征新税)
卖地收入是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新冠疫情重创香港经济,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即将于下月出炉。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月10日发表网志,指有市民希望政府派发现金或消费券振兴经济,但同时有市民指政府赤字庞大,建议应“上调税率、开征新税项、及扩阔税基”。
他坦言,不少市民最关注的是预算案将有何具体的纾困措施。“就此,过去一个多月咨询期间所反映的意见颇为分歧。”
同时,连续两年的经济萎缩对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造成压力。陈茂波指出,近几年政府的经常开支持续迅速增加,以2020/21年度的经常开支预算4800多亿港元为例,较三年前(即2017/18年度)增加了超过三分一,并且相等于1997/98年回归时的三倍。此外,持续反复的疫情,导致特区政府录得破纪录的财政赤字,财政储备在一年间减少近30%,降至8000多亿港元。
“以去年初在预算案公布向合资格市民每人派一万港元为例,在制定该计划时,我们估算今个财政年度的赤字为1391亿港元,但受疫情影响,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再推出多轮措施,令预算赤字急升至3000亿港元水平,”他表示。
陈茂波指出,外围政经局势复杂多变,“面对不明朗的内外环境,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综合平衡考虑,并留有实力,以应对不时之需。”
一直以来,卖地收入是特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的资料显示,2019-2020财政年度,地价收入为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25%。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利得税(23.2%)、印花税(11.1%)和薪俸税(9.6%)。这4个项目共占政府整体收入的68.9%。
受到疫情拖累,特区政府放慢卖地步伐。数据显示,2020年特区政府仅卖出10幅住宅用地及1幅工业地,卖地收入仅为369亿港元,相比2019年全年卖出11幅住宅地及2幅商业用地,卖地金额为1311亿港元,同比大幅下跌72%。
香港一直实行简单低税制,税基狭窄早已成为社会共识。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特区政府的财政压力将与日俱增。特区政府2001年推出《扩阔税基改善税制》咨询文件,提出开征资产收益税、利息税、股息税、消费税等。
事实上,陈茂波曾在去年初向媒体透露,考虑到政府财政开支不断增加,要检讨收入基础,是否需要开拓新税源,不排除会开征消费税。
据了解,多名建制派功能界别议员于1月7日约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出税制改革建议。议员谢伟铨建议,特区政府的税制改革可以从调高股票印花税、博彩税、汽车首次登记税出发,并建议研究引入物业资产增值税,让有能力者多付,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时任财政司司长唐英亦曾于2006年计划开征销售税,但因各界大力反对而搁置。当时的咨询文件指,特区政府有意开征5%商品及服务税,预计可增加300亿港元收入。
(作者:朱丽娜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