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2020年GDP超11万亿,深化“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12月18日,《南方日报》刊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
总结当前,广东省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首位。
展望未来,广东省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今后五年之间,广东省坚持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供与需、内与外、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平衡更加协调,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建议》指出,广东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科技创新强省行动纲要,以深圳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虽然广东省的总体研发强度在全国领跑,但基础研究仍存在短板。因此,《建议》格外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广东将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形成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此外,针对长期存在的关键科技“卡脖子”问题,广东将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
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议》还指出,广东将会制定人才强省建设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同时,广东还将增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培养能力,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根据《建议》,广东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分行业强化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强化要素支撑,壮大支柱产业链,打造新兴产业链。同时,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深入推进“广东强芯”等重大任务,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实现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建议》还指出,广东将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方面,广东将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旅、体育、家政等服务业。现代金融产业方面,广东将优化金融空间布局,携手港澳共建国际金融枢纽。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还将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展数字货币试点,打造金融科技高地。数字经济领域,广东将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图。《建议》指出,广东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为现代化建设拓展新空间。
一方面,广东将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畅顺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另一方面,广东将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湾区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在区域合作、经济纵深方面,《意见》亦有着墨。广东将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对接、协同联动,推动与雄安新区深度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另外,广东也将支持粤东地区双向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城市群,支持粤西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联动走廊,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强与闽赣湘桂等周边区域的经济互动。
《意见》指出,广东将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中央战略意图,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化粤港澳高水平互利合作,把“双区”打造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
一是以高水平软硬联通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广东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与港澳在市场准入、标准认定、产权保护等方面接轨,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同时,广东也将进一步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协同港澳增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国际影响力,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水平。
二是以改革创新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意见》尤其指出,广东支持深圳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赋予深圳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先行试点,加快在新经济审慎包容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
三是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广东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教育医疗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此外,围绕广深“双城”联动,《意见》强调,广东将推动广州、深圳全面深化战略协同、战略合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放大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着力建设“半小时交通圈”,推进建设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拓展粤港澳协同发展空间上,广东也将强化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的先导作用,进一步探索粤港澳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深港口岸经济带,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与生产力空间布局,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一方面,广东将大力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具体而言,珠三角核心区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推进深度一体化,延伸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沿海经济带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完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另一方面,广东也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意见》强调,广东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作者:刘美琳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