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破“投资者偏见” 中概股掀起新一轮回归潮)
近日,乐信CFO曾岩表示,积极考虑回归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在此之前,新浪披露,其董事会收到了一份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搜狗也宣布收到了来自腾讯的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越来越多的中概股积极筹措回国事宜。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中概股的回归原因主要集中在:瑞幸咖啡的造假引发的估值危机、再融资需求。分析称,大多数中概股回归会首选港股二次上市,因为这些公司不乏全球投资者,A股目前对外资的进出有所限制。此外,回归A股需要拆除VIE架构变成纯内资公司,操作上也更麻烦。
中概股又现回归潮
随着今年6月网易和京东在港二次上市后,越来越多的中概股正在考虑回归。日前,在中国CFO发展中心主办的中概股回归主题线上研讨会中,曾岩表示,乐信的业务主要在国内,如果有机会回归中国的资本市场,会积极考虑该可能性,并注意保护投资者利益。此外,市场消息称,百度、携程等正在推进香港上市事宜,唯品会也在考虑在香港二次上市。7月6日,新浪也在官网披露,其董事会收到了一份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7月27日,搜狗也宣布收到了来自腾讯的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
自今年4月,瑞幸自曝财务造假,引发了做空机构对中概股的大范围“猎杀”。研究公司Wolfpack Research做空爱奇艺,浑水连续发布针对好未来的做空报告。在当时,不少中概股公司担心数年前的估值噩梦再次重演,纷纷传出回归的信息。分析称,瑞幸咖啡的造假丑闻可能影响到中概股的估值、公司后续融资等一系列动作,进而刺激中概股回归港股或A股。
选港股还是选A股?
不少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都表示,除了政治因素,再融资需求也是不少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因素。港交所的上市规则改革,吸引了大量中概股回归再融资。
根据2018年4月底港交所修改的上市规则,允许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挂牌。港交所的上市改革,吸引了阿里巴巴在港股二次上市。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率先回归港股,募资1012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去年最大的IPO。阿里股价在港股的连续上涨,为其他中概股回归起到了示范作用。
但港股市场也对中概股回归设立了门槛。首先必须在英、美等少数“高级市场”(纽交所、伦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其次是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但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亿港元。以此来看,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粗略统计,约有20家中概股符合标准,包括拼多多、腾讯音乐、好未来、微博等。
此前,港股市场结构趋于僵化,企业类型集中在金融、地产、消费,也没有二次上市的相关规定。如今,港交所的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了条件。在美股,中概股普通遭受估值偏低、融资相对紧张的困境。港股二次上市可以扩宽融资渠道。在“自家门口”上市,不仅可以最大化降低“投资者偏见”,还可以扩大在本地市场的影响力。同时,A股正在逐步开放中概股回归的大门,先去港股二次IPO,可以为优质中概股未来在国内A股市场IPO做铺垫。
谈及中概股回归路径,曾岩指出,第一种路径是退市后回归A股,但是这个过程漫长,需要考虑到实际控制人变化、国内市场审查节奏、人民币和美元的资金操作、股东退出机制等众多因素,需谨慎选择;第二种则是在港股二次上市,这种路径是香港联交所的一种创新,能让企业方便地在两个资本市场同时交易,既保证现有投资人的利益,也让本地投资人有机会参与进来,在当前的特殊时期,这个选项的存在解决了大部分投资人对中概股被美国资本市场限制的担忧。
此外,也有分析称,目前创业板的改革对拟上市企业有了更多的包容性,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创新创业企业不用远赴海外,可选择在国内的创业板上市,甚至创业板还会迎来一波中概股回归潮。一些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也许将会从美股退市,回到创业板上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