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的至暗时刻?300天只有21家公司转做市,做市商却退了1660次

来源:读懂新三板 2018-10-24 23:2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莫为浮云遮望眼。

(原标题:做市的至暗时刻?300天只有21家公司转做市,做市商却退了1660次)

300天,21家公司选择做市。连坚守在新三板的某券商做市人员都被惊讶到了。

“这么少?”

9月份,单月未新增做市公司,这自2014年做市商制度推出以来,还是首次。10月份至今也没有新增做市的公司。

与此同时,做市商在不断撤离。今年以来,做市商累计退出做市多达1660次,净退出1448次。

一些做市商甚至采取“清盘”行动,只保留几家公司,象征性做市。个别券商的做市部门,早已形同虚设。还在坚守的做市商,则是顶着压力等待市场反转。

做市商制度推出的第五个年头里,似乎正经历着它的至暗时刻。

毋庸置疑的是,过去几年,做市商在促进价格发现、改善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做市商制度何以遭遇当前困境,不能也不该把责任归咎于某一个主体。未来何去何从,才是一个值得当下每个市场参与者深思的问题。

/ 01 /

300天,仅21家公司选择做市

“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我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公司做市。”

早在去年,就有新三板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对读懂君表示。眼下,“不做市”似乎成了新三板公司们的共识。

今年以来,从竞价转为做市的公司只有21家。2017年同期,协议转做市的公司有95家,2016年同期为404家,2015年同期,504家。

300天,21家公司选择做市。连坚守在新三板的某券商做市人员都被惊讶到了。

“这么少?”

最近一家从竞价转为做市的公司是德菱科技(835881.OC),时间还是在8月10日,也就是说,9月、10月都没有新增做市公司

大家对于做市的态度,可见一斑。市场疯狂时,倾巢而出,市场低迷时,避之不及。

2015年4月至今,做市指数跌幅已经超过70%。股价跌下来,异议股东问题导致融资、并购、IPO遇阻,很多公司的流动性和融资直接就被堵上了,这也成为公司拒绝做市最直接的理由。

现在还敢做市的公司,它们的需求更多是定价,而非追求流动性。除本身流动性就不错的少数公司外,大部分今年转做市的公司,流动性并没有放开。

21家今年转做市的公司中,做市后都有过成交。但其中15家公司的成交天数寥寥无几。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30%以上的,只有6家公司,占比只有28.57%。

如果说这些公司质量太差可不合适。这21家公司,2017年的营收中位数达到了1.23亿元,净利润1500万元,远超新三板整体水平,其中还有8家是创新层的公司。

现在做市还放开流动性的公司,可能是因为机构有退出需求。”某做市商相关人士告诉读懂君,“大部分公司做市并不是为了流动性,主要还是其他需求,可能是为了进入创新层,也可能就是需要一个‘市场价格’。”

“虽然现在很多情况下,做市的价格也不被认可,但做市价格相对于不连续竞价,还是更能被接受。有了这个‘市场价格’对于后续的并购等后续业务开展和资本运作还是有一定帮助”,上述做市商相关人士说。

/ 02 /

300天,做市商净退出1448次

不仅是公司不愿意做市,做市商也不愿意做市了。

今年以来,做市商退出的做市的次数达1660次,净退出1448次。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90家做市商,平均每家做市商退出10家公司。目前每家做市商平均为43家公司做市,足见10家这个数字的份量。

这还是被平均的情况。一些做市商甚至采取“清盘”行动,年初为大几百家公司做市,目前只保留了几十家。个别券商的做市部门,更是形同虚设,象征性做市。还在坚守的做市商,则是顶着压力等待市场反转。

这样的市场行情下,做市商的种种选择都应该被理解。

一块业务是否要发展,关键还是要看这块业务的前景。做市业务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做市业务在很多券商都属于风险处置的范畴了,降规模、裁人、合并划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大洋彼岸发展的顺风顺水的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的第五个年头里,似乎正经历着它的至暗时刻:公司不愿意做市,做市商不愿意做市,大家都不玩了。

这一切的一切,直观反映在了做市交易的成交额上。昨天,做市交易成交额为4921万元, 10月份的做市成交额中位数为7479万元。

1135家做市公司,一天瓜分7479万元,平均每家6.6万元。

今年以来因做市商不足2家被强制转为竞价交易的公司多达74家,而去年同期,仅有2家公司被强制转为协议交易。这里有做市商的缘故,也有公司自己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做市商不足2家后会被强制停牌,若一定时间内凑不足2家做市商,才会被强制转竞价。

这个数字,也直观反映了市场各方微妙的心态。

/ 03 /

至暗时刻之后,

做市商制度何去何从?

很多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做市,几无好消息——指数一路跌破1000点、800点,公司退出做市,做市商退出,某某离开了做市岗位……以至于某位前辈感慨,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

读懂君听过太多关于做市商的抱怨,也听到了不少做市商的无奈和反思,他们的诉求和建议。显然大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暗时刻之后,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8月25日,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发言称,“我们建立的多元交易机制可以为不同流动性股票提供交易支持,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对于市场大多数小市值股票,做市商制度的效益还是最好的、最优的选择。

莫为浮云遮望眼。做市商制度纵有百般不好,但它是新三板市场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对市场的贡献不可忽视,促进价格发现、改善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做市商制度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鼓励交易,形成定价促成融资,这是新三板的正路,而非单纯追求交易活跃。

隋强指出,交易制度并不是区分交易所和交易场所的可能,但是不同的交易制度是匹配不同流动性需求的股票。

“新三板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改革已经把竞价制度要回来了,很多人说是不是可以搞集合竞价、连续竞价,这个是可以的,关键是看股票本身流动性需求在哪里?因此我们就要考虑,市场有一部分相当数量的小市值股票,怎么优化做市制度,扩大做市商队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甚至在减少做市商的交易成本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隋强曾这样表示。

新三板的制度建设与改革不会停止。做市商制度何以遭遇当前困境,不能也不该把责任归咎某一主体。未来何去何从,才是值得当下所有市场参与者深思的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