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北证券付立春:做市商制度需要二次创业)
2017年3月22日,在由读懂新三板、中信建投证券和东北证券联合主办的2017年做市商大会上,东北证券付立春接受了记者专访,就目前新三板最热门的话题进行了沟通。
付立春认为,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部分,服务中小微企业,符合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做市商更需为优质企业提供流动性。面对越来越多新三板企业选择IPO,付立春认为企业选择IPO收益、风险并存,应审慎选择,而从投资角度,目前投资新三板部分拟IPO股票价格已比较贵,现在介入长期持有,可能收益不达预期。
以下为付立春专访实录:
企业并购估值倒挂?新三板公司不多,更多地是溢价收购
问:新三板公司从前两年开始,逐渐成为主板上市公司的并购“选秀池”。但现在有些公司在被并购时估值反而下降了, PE机构投资的一些公司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也出现了倒挂现象,机构实际上没有赚到钱。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付立春:其实倒挂在新三板并购事件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这种倒挂的情况在新三板比较罕见的,一般来说,更为普遍的情况是,新三板公司被并购的时候都会有溢价。但是这种倒挂现象出现了,我觉得和这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上市公司有动力发起并购,因为它在并购方面有很大优势,可以更方便的融资,有一个更高的一个市值和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可以给被并购企业有一个更高的估值等。
从交易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很多时候都是溢价的,否则实际控制人和主要股东估计也不会同意的。
定价和交易是新三板市场非常重要的事,也是新三部公司估值的重要参考。今天我们开做市商大会,就是因为做市是新三板市场定价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做市的股票很多都是打折拿的,做市商的报价跟他的真实企业价值之间很有可能有一些差距。
再比如说协议转让,价格不连续,但对企业的估值也提供了参考,新三板公司二级市场的市值跟企业内在价值之间有一定差距的。
但是,从市场自身的角度来讲,并购也受政策和市场周期的影响。上市公司收到增发新政的影响,融资能力和并购能力受到更多限制。并购市场的活跃程度,长期来看新三板被并购的情况热度也可能逐渐的消退,这样在市场热度高时并购的企业,价格可能会出现倒挂。
怎样看待新三板企业做市转协议
问:请教您一个问题,此前根据我们一个不完全统计,2017年到现在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近70家做市公司的交易方式由做市变为协议,对此现象您有什么样的评价?
付立春:其实今天我也讲到这个问题,从整个新三板市场交易方式占比来看,现在的协议转让比例在增加,另外一些优质企业包括创新层的企业从做市转成协议,这个趋势其实是比较明显的。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做市商制度需要二次创业。做市商制度在实施当中有一些积极作用,但是他的一些弊端,一些不足已经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了。现在整个新三板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呼之欲出很多的东西,做市商也迫切需要升级到2.0时代才能跟得上企业和市场、政策的需求,企业和做市商都有各自的一些痛苦。
目前有的企业做市商数量减少,有的干脆转成协议,如果做市不能很好地提供流动性,股票的交易和定价有可能被强制转成协议的形式,这是强制的。还有更多的挂牌公司是自主的、主动的去转成协议交易,这可能是出于企业自身的规划,比如说他要去IPO,他想被并购等等,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多一些。
怎样看待新三板企业奔赴IPO
问:自从去年IPO加速以后,很多新三板企业开始接受辅导想要上市,这个时候是不是意味着有很多优质企业要离开三板去A股?作为做市商该如何来看待这个现象呢?还有如何应对优质企业逃离三板的情况呢?
此外,IPO加速以后,也有很多企业觉得IPO这个过程实在太漫长了,所以一定要被并购,但这时有的挂牌公司已经在做市,这个时候做市商会怎么选择呢?做市商该怎么应对企业被上市公司并购?
付立春:优质企业想被并购或者去上市,这是一个趋势。从政策和现在市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新三板是一个自由的充分竞争的市场,而且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企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现在的市场条件下不可能有谁去限制。
政策也是很明确,新三板是“苗圃”,也是“土壤”,你想转板就转板,不想转板就留在新三板继续绽放。可以说“土壤”功能在这个时点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企业考虑去IPO,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
而对做市商而言,筛选优质企业,精选优质企业始终是不变的一个命题,无论企业在新三板继续绽放还是转板也好,只要是优质企业,做市商就愿意给他提供流动性,陪伴好企业共同成长。不管怎么说,做市商应尊重企业的选择,去充分的协调沟通,该配合的时候配合,只要他是优质企业,我相信做市商还是比较愿意去接近这些企业的。
此外,新三板企业被并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无论是上市还是并购,其实做市商刚才提到了一些比如说国有股收益划归社保的问题,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障碍,是始终不能忽略的,无论退出或者做市转直投,我觉得都可以协商解决。
问:刚才您提到一个技术问题能不能再解释一下?如果新三板企业被并购,做市商持有的股份怎么去解决呢?
付立春:国有控股的这一部分这边也有一个详细的规定,非常明确的一个条款,主要涉及到国有的证券公司。其实很多证券公司是股份制的,国有的占比没有那么高,就不涉及到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做市这方面的障碍可能涉及到这个基础问题,也在呼吁相关制度的更新、改善,这个其实具有相当的一个限制性,所以市场也有呼吁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否则对这个企业不利,对做市商也不利。
比如说一些很好的企业,就是因为他要被并购或者上市,那我做市就是心有余悸或者是不能完全的跟他做市,这个无论是做市前也好,还是做市后退出也好,其实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就是在这个点上面。
私募做市和券商做市的区别
问:现在新三板已经开始推动私募做市试点,除了单一券商之外,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也可以列入做市商范畴,对于私募试点来说,私募做市的方向是什么?跟单一的券商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制度也好,试点也好以后怎么落地呢?
付立春:私募做市应该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也肯定会有它的特色。做市有两个目的:第一、为股票提供流动性,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赚取价差;第二、做市可以是一种投资,做市商可以选择重仓一些比较好的股票。私募做市规模和现在的券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考虑到私募过去的它的属性和经验,在两个选择里面,券商可能倾向于前者,私募做市可能倾向于后者。
新三板公司分化特别严重,一些好企业,最后你会发现无论是提供充分流动性也好,还是以投资的角度去介入也好,你最后发现都是集中到一小批企业。当然对于私募来说,它的做市业务和直投以及与其他部门的防火墙也好、监控也好,需要更加严格,否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另外,现在私募做市全是自有资金,包括券商也是自有资金。设想一下,是不是以后做市商制度的发展,2.0时代可能不需要,3.0时代是不是可以考虑加杠杆?比如说私募的基金,作为GP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杠杆。券商是不是也可以有类似的设计?
新三板企业离开的收益与风险
问:付总您觉得现在新三板企业IPO,逃离新三板的成功率会很高吗?风险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付立春:风险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获利空间比较有限。特别是经过这一波IPO集邮,很多拟IPO企业估值水平已经比较高了,再上创业板,未来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时间成本、未来的政策变化风险都是比较多的。即使考虑无风险的套利,现在的时点布局IPO的项目已经有一些晚了,特别是比较热门的已经比较贵了,你能获得的收益空间,所谓的流动性的溢价其实相对比较有限的。现在一些IPO也好,精选层也好,其实更适合短线炒作,赚取短期的投机收益,不太适合长期的,比如说未来两三年的持有,因为已经比较贵了。
第二、包括新三板企业在内的一批想要上市的公司,其实不是每个都能上市。这些公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动或者自己评估,自己以为能上市,其实从券商、投行的角度来说你不可能很顺利的上市。第二部分也不排除个别企业在IPO的趋势下,明知自己上市可能性不太大,有意或者无意的发布公告参与炒作。
从企业方面来说,IPO的风险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成本。第一是时间成本,压力主要在他的时间,比如说未来两三年是不是能等得起。第二、你在IPO排队期间是不能融资的,你的资金压力是不是可以?保持正常运营并且能保持一个持续增长?因为增长性也是很重要的,这个可能是主要障碍。第三、一些公司规模比较小,你是不是能付得起现在还是比较贵的IPO的辅导费用?有的公司IPO过程当中需要动刀子的,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的控制力、处置力是不是够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少企业其实最后都半途而废。
服务中小企业,新三板代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总是提到新三板,说明高层对这一块的市场开始重视起来,有哪些最主要的因素引起了高层对这块的重视?
付立春: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一些传统行业发展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挺不一样的。国内经济的未来方向肯定是双创,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部分非常匮乏。
在中国资本市场体系里,最大的增量或者说先头部队就是新三板,新三板从股转公司成立四年、扩容三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新三板的定位现在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双创企业,这个定位基本上是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要推动中小和双创企业的发展,推动资本市场体系的改革,推动整个未来经济的发展,新三板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新三板现在企业挂牌的速度降下来了,挂牌的门槛提高,退市也逐渐提出来了,未来企业质量提高,就能更好地解决优质企业的流动性问题。
我们判断新三板企业今后定增也好,二级市场的交易也好,估值也好,流动性也好,都会有非常大的一个提升,新三板未来还会更活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