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家新三板企业热衷“炒房” 传统及新兴行业均涉及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6-10-18 10:5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企业“炒房”是全民“炒房”缩影

通过Wind数据统计,以2016年半年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作为衡量“炒房”程度的指标,新三板市场共有520家挂牌公司拥有“用以出租或短期出售”的房产,价值合计达117亿元,相当于这520家公司合计净资产的6.5%。值得注意的是,这520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仅为70亿元。

新三板资深分析人士布娜新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不光新三板企业,很多上市公司都热衷于“炒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实体经济不振,挂牌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景气,经营性收益的获取难度加大,所以倾向于通过“炒房”这种方式快速获取投资收益。

广州市君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剑飞更是直言:“新三板企业热衷于 炒房 的现象,只是全民 炒房 的一个缩影。”

“经济整体疲软,企业可能投资的项目及其他企业情况都不好,而房地产市场比较好,企业当然会投资房地产。”一家会计公司董事长表示。

市场人士指出,新三板挂牌企业扎堆房地产,直接原因是今年以来,深圳、上海、合肥等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产价格涨幅较大,远超实业的增长,企业将资金投入房产的短期效益远高于投资实业。同时,对于新三板金融类企业而言,随着新三板投资遇冷,好的项目很难找,找到之后变现的时间又很长,股权类投资也都比较谨慎,选择地产投资既是无奈也是必然。而新三板其他公司在新三板获得融资后,没有太好的投资项目,所以部分投向投资性房地产。

传统及新兴行业均“涉水”

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房价节节走高,促使社会资金潮水般涌向房地产领域。虽然新三板市场内还较少见,但是主板市场内已有一些公司偏离主业,把“炒房”作为主打产业。

为抑制企业及全民“炒房”,国家近期也是连出“重拳”。国庆节期间一二线城市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约有20个城市在国庆节期间通过限购限贷等方式抑制房地产需求。

“长期来看,如果不从土地制度方面解决供给端的根本问题,房价依然难以抑制。”光大证券(16.26,0.010,0.06%)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

市场方面,密集的政策还没有明显降低“炒房”企业的热情,那么到底是哪些新三板企业较为热衷“炒房”呢?

据Wind数据统计,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投资性房产最多的前十甲分别是中城投资、九鼎集团、东盛园林、环渤海(2839.98,2.600,0.09%)、好百年、利尔达、青浦资产、东软股份、华龙证券、东忠科技。其中,有三家主业与房地产没有关系,有两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挂牌公司。分行业看,计算机软件、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的挂牌企业持有投资性房产市值分别达59亿元、42元亿、35亿元,揽下前三把交椅;分地域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的挂牌公司为“偏好炒房”的第一阵营,持有的投资性房产的市值分别为43亿元、30亿元、28亿元、25亿元。

对此,布娜新指出,有着“炒房”行为的企业在一二线城市居多,因为一二线城市房价从目前来看较为坚挺。

黄剑飞表示,一些传统制造行业的企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但由于市场竞争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收益率不如市场利率的原因,企业扩充产能的动力不大,所以就有部分企业将资金投向房地产行业以求资产保值。此外,一些准入门槛较高但市场占有率已很高、现金流充裕的科技型企业,也会因为看到房地产投资丰厚的利润而投身此中。

企业应防范风险理性投资

业内人士分析,挂牌公司争相“炒房”是典型的“脱实向虚”。工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经济增长下行,实体经济不景气。货币流动性泛滥,却没有流入实体,过多的流动性反而刺激投机,掏空实体、冲击实业。

谈及新三板企业热衷“炒房”将带来的风险及如何有效防范,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诚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企业炒房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过热,而非新三板公司的整体性行为。从数据来看,新三板企业持有的房产规模其实并不算大。高位减持房产的公司整体看对于未来收益有一定的帮助。但目前依然投资房产和购买非经营性房产的公司需要警惕,这种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未来的风险相对较大。

“企业参与炒房,会进一步助推房价上涨,而房价上涨又会吸引新的资金不断加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布娜新表示,一方面助推房地产的泡沫,一方面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阻力。从投资者角度而言,好的企业表现为主营业务明晰稳定,且战略方向明确,需警惕经营性收益持续减少而且投资收益不规律增加的企业。

黄剑飞分析,由于中国的房地产总体供大于求,房产税的全面实施具有不确定性,人民币新增房贷开始大于新增存款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下跌,预计房地产行业的价格和流动性将会进入长期下降通道。若有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资金投向投资性房地产,并通过房地产进行质押贷款,将会对企业的财务安全造成较大的隐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