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6日审议通过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两税合一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以今年中报披露信息为准,两市共有680家公司的名义所得税率高于25%。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的所得税法实施后,税率的降低将使明年国内上市公司的业绩更加值得期待。
内资企业净利提高一成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改变过去内外资企业税率差异化的做法,用一部新的法律取代过去的两部所得税法律法规,在税率、税基等方面做到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新法取消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内、外资企业法定税率统一为25%,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前扣除项也将统一。
对于内资上市公司而言,两税合并将增加上市公司的税后净利。一方面,大部分内资上市公司的名义所得税税率将由33%调低至25%;同时,税前抵扣项目的调整,将降低内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使税基缩小。这两个变量的减少导致企业应缴所得税税额减少,从而使企业税后净利增加。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税负的平均水平高于两税合并后25%的名义税率,若不考虑税收优惠因素影响,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将使企业税后净利提高11.94%。
"两税合并总体上提高了内资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和外资企业属于竞争性关系的内资企业而言,新税法很明显地增加了这类企业的盈利率。"东海证券分析师聂辉华如此评价。
银行饮料业受益更多
尽管两税合一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整体而言是利好,但对不同行业的利好程度有差异,对部分行业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就名义税率的调整来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银行、饮料(尤其是白酒)、通信、钢铁、煤炭、造纸、石化、商贸、房地产等实际税负高于25%的行业,其税负在新税法下的下降空间较大,并将带来税后利润的大幅增长;而造纸、电力、医药生物、纺织服装、汽车、家电、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等税负接近或低于25%的行业,将难以从名义税率的调整中受益。
从税基的变化上看,由于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允许内资企业在税前扣除包括福利在内的全部实际工资,将大大减少内资企业的应纳税额,银行、保险、零售、咨询等以人力资本为主的行业,将因此获得更多的税后收益;新所得税法同时规定,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150%的额度在税前扣除,这将鼓励高科技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并有利于企业减少税费支出;对于广告支出较大的企业而言,新的所得税法加大了广告费用等项目的扣除额度,将有助于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
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则认为,由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的合资企业比较多,受合资企业名义税率提高的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上涨的压力较大,因而新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业内上市公司的影响偏负面。
业内人士同时提示,由于两税合并本身并不影响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改变上市公司的增长状况,有些公司税后净利可能因此而获得一次性提高,但公司的可持续增长仍然取决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关注税制变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