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资金再度向蓝筹股聚集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桂浩明 2007-03-10 15:0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进入2007年以来,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在原有基础上又上了台阶,基本上保持在日均1000亿元以上的水平。“2.27”暴跌时,由于两市放量超过2000亿元,根据“天量天价”的经验,人们曾经担心股市是否就此构筑头部。而大盘要能够稳住的话,则需要有一个缩量的过程。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头部之说似乎很难成立,但大盘的缩量也不是很明显。最近一段时间,两市只有一天成交金额低于1000亿元,其它日子仍然保持在短期均量水平之上。本周五,两市的成交量达到1391亿元,已经高于20天均量线。从成交的角度来看,市场的确仍然很活跃,这恐怕也是支持股市较快地从暴跌中恢复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仍很活跃
  成交量大,表明资金在大量入市。那么这些资金青睐于什么样的股票呢?盘面显示,在暴跌前增量资金的流入似乎并不如想像的这样明显,但这些资金的活跃度很高,往往集中在题材股板块、S股板块,甚至是ST股板块上。其特征就是快速介入,强势拉高,随后渐次撤退,转向下一个品种。因此,当时盘面非常活跃,很多股票因为被传闻有这个题材那个概念而大幅上涨,以致一天下来涨停板的股票不少,指数也随之不断走高。而与此同时,在蓝筹股板块上,却出现了资金的外流迹象。这种外流,有的是受到题材股活跃的吸引,转而前去追涨。也有的则是持有者考虑到相关股票估值偏高,或者在短期内无法有效地降下来,或者是一时无法让市场对这种高估值形成共识,于是选择了退出。部分金融股,包括工商银行和刚上市不久的中国人寿等,在当时都有明显的资金流出。所以,在这个时候,市场上的资金特征是增量资金不是特别多,而存量资金则出现了从蓝筹股中流出而进入题材股的状况。客观来说,这也是和此前一个阶段没有新基金发行、年初机构资金没有全部到位和市场热点集中在题材股有关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月度资金报告就提示,在这段时间,市场的总资金供应量是有所下降的。
  资金重返蓝筹股
  如果我们以“2.27”暴跌为分界线,那么可以感觉到在这以后,市场资金流向开始悄然出现变化。其特点之一就是资金流向题材股的规模下降了,尤其是流向S股、ST股的资金,更是大幅减少。这也就是从本周二开始此类股票出现大面积下跌的原因。那些退出的资金,则有重返蓝筹股的动向。另外,随着新基金发行的启动,来自场外增量资金的入市也逐渐升温。一般来说,在出现暴跌以后,多数场内资金会选择先行观望,很少立即下手抢反弹的,通常在这个时候市场会出现缩量的现象。但是,现在则是由于存在很多场外资金,它们的蜂拥而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原有的格局,以致缩量现象不再,成交仍然得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进一步说,对于多数蓝筹股来说,调整是从1月份开始的,有的甚至还要更早一些。虽然不能说蓝筹股现在已经调整得很充分了,但就估值水平而言,确实是大大下降了,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具备了对市场的吸引力。特别是一些本身也与一些题材有关,譬如涉及大股东资产注入、被当作实现整体上市的资本运作平台、或者具有参股券商概念等的那些蓝筹股,在时下这个特定的阶段,显然是受到了市场各界的欢迎,不但短线资金乐于介入,中长线资金也对此有很强的好感。人们从最近这部分股票的强势上涨行情中,可以看到大资金活动的影子。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时下那些市值特别大的蓝筹股,还没有成为资金流向最为集中的品种。但这个局面有可能在近期就会有所改变。在“两会”期间,有关方面负责人明确指出,股指期货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市场的格局也将随之出现重大的改变,那些市值特别大的蓝筹股,很可能会因为其所拥有的权重因素而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估值,真正体现出大盘股溢价。而一旦投资者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那么毫无疑问就有较多的资金进入这些股票。而不管这种情况是否马上出现,资金重新向蓝筹股聚集则已经是目前的一个趋势。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把握住这个趋势,那么也就能够实现与大资金共舞,在蓝筹股升温的过程中分享财富增值的喜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