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受制度变革因素驱动 上市公司06年业绩挑战10年高点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查明 2006-11-13 09:0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受股改、整体上市、股权激励、清欠等制度因素驱动
本报记者 查明
大盘在上周五创下1920点的5年多来新高,但1900点的上证综指令部分投资者心生恐惧。分析人士认为,从业绩这一支撑股价最根本的因素看,“高处寒意”相对有限。
刚刚披露完毕的三季报以业绩的同比环比双增完美谢幕。分析结果显示,制度变革正通过资产注入、费用控制等途径逐步抬高上市公司业绩中枢。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宏观经济不出现大的调整,上市公司全年业绩有望创出1995年以来的新高,未来1-2年的业绩也很可能在此基础上持续增长。
制度变革“催肥”业绩
对三季报的统计显示,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实现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1元,与2004年所创下的三季报业绩纪录基本持平。另外,具有同比可比数据的1393家公司前三季度总共实现净利润1785.65亿元,增长21.66%;具有环比可比数据的1365家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84.82亿元,环比增幅为9.21%。
从报表分析,净利润的增长缘于主营利润大幅增长、费用率降低、非经常性损益增多。业内人士表示,宏观经济和制度变革是导致上述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而包括股改、定向增发、业绩承诺、股权激励、清欠在内的制度性因素已经渗透到了利润表的各个环节。
例如,以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股改的ST建峰,今年1-9月实现7284万元的净利润,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而在股改中彻底改头换面、实现业绩质变的公司还不胜枚举,其结果是三季报的亏损面大幅减小。
定向增发的效果也很明显。截至目前,共有29家公司在年内完成定向增发,部分公司由此实现了整体上市。三季报显示,29家公司前三季度共创造了96.46亿元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的33.82亿元增长了185.22%。其中,在年初实现整体上市的鞍钢股份,前三季度取得了51.52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0%。
另外,以在股改中提出业绩承诺的155家公司为样本,这些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78.46%,也显著高于上市公司整体增长幅度。
潜能释放刚刚开始
不过,制度创新的力量还只是初露端倪。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定向增发、整体上市的大面积推开、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激励规则的出台和实施,上市公司业绩中枢有望在未来数年逐步抬高。
事实上,在29家公司完成定向增发的同时,年内还有大约170家公司提出了定向增发预案。比照29家公司增发前后的业绩变化,这些公司如果顺利实施增发,将为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即使考虑到股本扩张的因素,按照监管部门的审核标准,定向增发也将增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
另一方面,备受关注的股权激励近日低调试行,尽管该板块在整体上表现出业绩向好的趋势,但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相关上市公司在此前的“盈余管理”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申万研究所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对比上市公司收入、毛利率和净利润增幅可以发现,在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存在做低业绩嫌疑的公司有25家,远远超过存在做高业绩嫌疑的11家。
分析人士表示,部分公司做低业绩主要是预留更大的业绩提升空间,而在股权激励发令枪响后,存在激励方案的公司将表现出更为趋同的盈余调节方向,那就是尽可能做高业绩。因此,随着股权激励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将获得新的动力。
全年业绩挑战10年高点
不过,对2006年年报来说,最重要的制度驱动因素或将是清欠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截至10月底,上市公司完成清欠金额224.40亿元,同时还有262.54亿元的占款余额。在总额487亿元的占款中,已有相当部分进行了计提。会计界人士表示,大股东以现金偿还占款部分将冲回计提,并增加当年利润。
这无疑将带给年报大“红包”。市场人士认为,尽管从往年的经验看,年报业绩都要低于三季报业绩*4/3,但“红包”的派发有望使今年的情况发生改变。因此,虽然今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与2004年持平,但上市公司全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仍有可能挑战2004年0.241元的近10年高点。
当然,挑战新高也有一些风险因素和“不利”因素。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大幅反弹,不过,这种强劲势头在三季度出现回落,7-9月收入环比增速下滑和毛利率下降已反映出这种变化。显然,如果四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下滑,将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形成拖累。
而所谓的“不利”因素主要来自工行。由于工行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权重超大,而每股收益又不及平均水平,所以其加盟必然会拉低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不过,从市场和投资意义上看,这种拉低并不是什么坏事。 (中证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