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三类企业分食定向增发 基金渐退定向增发认购主流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宏 2006-10-13 08:3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周宏
  新股发行依旧如火如荼,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却开始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新面貌。
  实业机构占据半壁江山
  9月13日,名流置业发布《非公开发行情况报告暨上市公告书》,公告其向十名特定投资者定向发行(增发)11300万股的具体情况。
  公告显示,为该笔高达5.2亿元再融资出资的最大“金主”,不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基金管理公司,而是以实业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境内外证券机构等三类企业为主的新主力。
  名流置业此次认购的第一大机构为大连正源企业有限公司,第三大机构为长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大机构是华源投资有限公司,第九大机构是北京华天瑞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第十大机构是诚泰集团有限公司。专业金融机构以外的企业占据了名流置业非公开发行的半壁江山。
  同时,以往较少参与非公开的证券公司也跻身其中,长江证券以1200万股的获配额列十家机构的第七位。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也获配900万股。而几个月前还几乎“垄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基金已退至三席。
  新主力开始现身
  事实上,类似情况在之前一、两单定向增发中,已经非常明显。
  上月末公告的伟星股份非公开发行,获配的基金公司只有华安基金管理公司1家。其余的份额被3家实业企业、2家资产管理公司、3家券商和1家QFII所瓜分。刚结束的京东方非公开发行更是把6.75亿股的非公开发行额度全部分给了相关的大股东: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北京电控、控股股东北京京东方投资公司等4家机构“全盘接手”公司增发股份,出资达18.6亿元。
  从最近1个月的非公开发行情况看,三大类机构逐渐取代基金成为非公开发行的主要参与者。第一类是实业机构,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关联公司更是频频出击,成为非公开发行的最大买家,近期4单非公开发行中有2单被公司关联机构所“内部消化”。第二类是境内外的证券机构,比如证券公司、QFII等。第三类是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比如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大集团下属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等等。
  一退一进 三重原因
  那么,大量新机构积极投身非公开发行的原因在哪里呢?综合来看主要是三重原因。
  第一,A股市场长线看好大大提高了投资者进行中线投资的兴趣。而此前备受担心的12个月锁定期的风险被逐渐淡忘。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主管就表示,公司已经逐渐将自营重点转移到非公开发行的套利机会上。
  其次,基金受到法规限制,逐步退出了非公开发行的认购主流。证监会前期发布的《关于基金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流通受限证券有关问题的通知》,让基金公司开始重新审视非公开发行的投资风险。基金参与非公开发行急剧降温。一些基金公司事实上已经暂停了开放式基金参与非公开发行的行动。
  第三,上市公司大股东巩固控股权的需要。这从近期大量出现的控股股东以资产或资金认购非定向增发股份就可看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非公开发行的日益走俏,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也开始出现,走关系、谈条件、预存定金等情况死灰复燃,只考虑赚钱套利不考虑投资风险的苗头也开始出现,这都给非公开发行的节节升温敲响了警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