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简俊东 实习记者 马春萍 深圳报道
党开宇表示,第三季度,除了围绕有核心竞争力的快速增长的优势企业外,我们也将密切关注股改后上市公司的注入型增长。
虽然基金经理们在刚刚公布的二季报中对股市的看好热情不改,但是股市还是出现了逐渐变冷的趋势。
从7月5日开始(除了7月13日当天市场大跌导致恐慌性抛盘带来了巨大的成交量),作为市场冷热表的上交所成交量逐步萎缩,从327.9亿元一路下滑至7月24日收盘时的174.4亿。7月24日,上证指数在大跌31点后反弹,收盘前填补下跌缺口,最终收于1665.94点,微涨0.04%。
7月5日,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到8%;而在时隔不久的7月21日,央行拟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施时间为8月15日。
历史将会重演?
由于传闻央行将再次加息,7月13日,上证指数大跌逾80个点,但最终,央行选择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加息。
然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还是让市场感觉到“寒意袭人”。
回顾过往,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央行也曾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受此影响,2003那次,股市出现2个月下跌;而2004年那次,股市从1783.01点振荡下行直至跌破千点后才回头。
表面看来,6月16日央行公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阻断上证指数上攻的步伐,但货币紧缩政策对股市资金面的影响仍很明显。比较今年年初到5月中旬及6月16日到7月5日市场上涨区间中的量能配合可以看出,在前一个区间,随着股市上涨,成交量稳步增加;可是第二个阶段,尽管市场还在向上,但成交量却没有相应放大。
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是否会导致2004年4月的历史重演?
不少经济学家开始用今年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和2003年的相比较。
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2006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中国国内实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10.9%和11.3%,这是12年以来官方数据所显示实际生产总值的最快增长率,“它表明目前的经济过热问题甚至比2003年更为严重。”
但“详细指标却显示出不同的结论。”安德森分析发现,“实际的信贷、投资、消费和物质活动数据均表明,尽管经济增长迅速,但过热问题仍比3年前有所好转。”
广发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陈仕德认同安德森的后一种观点:“在国内宏观经济方面,今年比2003年更健康了。”
陈仕德认为,今年国内股市的情况与2004年没有太多可比性,“2004年市场下跌是对政策的预期不明朗,不知道政府会出什么招。在那时候,全流通是一个重大利空,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但更多优质新股上市只会使绩差股票跌下去,优秀公司的股价仍会上涨;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新股上市的速度还是赶不上资金入市的速度,所以股指不会长期跌下去。”
谁将继续推动市场上涨?
即使宏观经济紧缩对市场资金面不会带来根本影响,但是仍会降低行业的景气度。
截至7月24日,共有478家上市公司对中报进行预告。其中业绩预减、续亏、首亏以及略减的上市公司共有252家,占总数的52.7%。中报预减部分个股过半的现状似乎很难给予市场上涨的动力。
在此情况下,市场上涨的依据又是什么?
国泰君安策略研究员刘兆萍认为,随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场监管的加强,公司经营层面的非系统性风险正在逐步降低,公司盈利水平的回落明显追随着行业发展趋势;而随着股改带来的市场深层次变化,公司业绩增长的非系统性风险加大,主要是公司并购式扩张、大股东资产注入、母公司整体上市等因素导致外延增长的比例提升。
“这种外延增长将长期持续并给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刘兆萍认为,“与以往年度比较,上市公司对外并购资产导致合并利润的增长、母公司注入资产或资产置换带来收益率的提升、以资产认购增发股份导致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外延增长比例显著提升。”
资料显示,G靖煤、G丝绸、G一致、G申能、G鞍钢、G宝能源、G大亚、一汽夏利、国能集团、三精制药等个股预增都不同程度来源于公司的外延式增长。
刘兆萍认为资产注入和重组将对市场带来持续利好,“以往年度的重组,多集中在绩差公司,为了保牌重组的比例较高,股改后大股东成为公司市值的最大关注人,导致优势公司获得资产注入和重组的机会增多,如果把市场看成一个系统,没有摊薄效应的资产注入或置换是对市场实实在在的输血。”在很多基金经理二季报的市场展望中,对于上市公司重组带来的机会都表示看好。
诺安平衡基金经理党开宇认为,第三季度,我们将更加注重个股的选择,市场的活跃必将吸引业绩优秀的上市主体,除了围绕有核心竞争力的快速增长的优势企业外,我们也将密切关注股改后上市公司的注入型增长。
但是也有部分基金经理持不同观点。
陈仕德认为,选取市场上所说的存在外延式增长的个股应谨慎,因为这种股票很难把握,如果投资于这些个股,则命运操纵在别人手上,这些公司收购能否成功、收购的资产如何估值等方面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的基金对此也配置了一点,但它不是我们的重点品种。”
“我们现在还是要看估值。我们会从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估值相对低的。如果市场的总体估值水平是20倍市盈率,我们就选择20倍市盈率以下而未来具备成长性的上市公司。”陈仕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