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拓宽资金入市渠道
[观点交锋] 李振宁:股改积极效应已显现
"可以说股改基本上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资深经济学家、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说,目前股改市值已经过半,一旦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超级大盘股进入股改程序,则股改的决定性胜利就将板上钉钉。
"股改的积极效应其实已经在显现。"李振宁说,股改是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过程,公司管理层对股价的关心已经大大超过以往;股改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透明化的过程,很多经营信息都在股改过程中释放出来;股改是市场民主化的过程,流通股股东的地位得到很大提高;股改是购并市场化的过程,购并活动与二级市场的连接越来越密切;股改是改善国资定价机制的过程,一些外资并购活动形成的最终价格,已经越来越接近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股改是企业由完全竞争进入垄断竞争,提高国际市场定价能力和话语权的过程,前不久宝钢、马钢实现战略联盟,未来完全可以通过换股方式打造巨头企业;股改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过程,一些绩差公司通过资产置换、重组作为对价,解决了历史问题,提升了企业质量,将危机通过股改转变为机会。
李振宁认为,当前股市犹豫徘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新老划断的预期不明,为此,建议监管层果断实施新老划断。"但新老划断不在一个时点,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李振宁说,中小板早就具备条件,可以以试点方式推出再融资看看效果,逐渐让大家适应。这不仅将使预期明确,也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将潜力资金转化为实际入市资金。
为拓宽资金入市渠道、进一步活跃市场,李振宁提出了以下建议:尽快先行启动融资,开展股票质押融资试点;适时推出T+0,有效活跃市场;允许外资大规模进入二级市场;参考1999年推出的政策,鼓励国有、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三类企业资金入市;开展私募基金试点。(记者 周翀)
单一送股是隐患 建议深入探讨股改方法
[观点交锋] 刘纪鹏:2008年后才能见分晓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2008年6月才是后股改时代的起点,并表达了自己对单一送股的担忧。
"2008年6月,三一重工度过'锁一爬二'期,进入全可流通阶段,才仅仅是后股改时代的起点。"刘纪鹏说,真正的后股改时代来临之时,将是"T+3",单位不是天而是年,即最后一家完成股改程序、支付对价完毕的上市公司,度过三年锁定期之日。如果认为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完毕就算完成股改,将产生很多判断失误,甚至误导股民对未来三年行情的判断。就这个意义而言,单一送股模式已经决定了股改不可能在今年完成,而必须等到两类股东有关股改的责、权、利全部交接之后,才算完成。
"这就引申出我一直强调并担心的股改方法问题。"刘纪鹏说。在他看来,前期股改过程中的主流股改方法---单一送股模式加锁定期安排,将为今后三年的市场带来一定隐患。以今年将结束"锁一"期的170余家公司计,仅年内就将有300亿股左右的非流通股转为可流通状态,至明年6月之后,转为可流通的存量非流通股将达700-800亿股。"虽然流通意愿不确定,但最大的可流通量我们必须清楚,这才是对市场负责的态度。"
因股改而来的扩容压力一直笼罩于市场上空。刘纪鹏也依此解释了为何市场未因制度变革而出现行情转折:一个逻辑推理出的机制是,股改前期用手投票讨价还价,获得即期收益,股改后期用脚投票一走了之,避免利益损失。他说,如果方法对头,牛市本应早已到来。牵住牛鼻子,把牛市牵出来。刘纪鹏眼里的"牛鼻子"就是股价,而单一送股方式送出的股,被他看成"牛尾巴"---道理很简单,股价是金,股票是纸。为此,他建议把股改的对价从股数预期调整到价格预期,机制应该是要么让目前的持股者不离场,要么吸引更多资金入市。
"预设可流通底价,让大股东在解放投资者的同时解放自己",这个概念在刘纪鹏亦是老生常谈,只不过,与股改之初迫切需要坚定股改信心,速度要求恐略高于方法要求的情况相比,今时今日,重提对方法的探讨,环境毕竟宽松许多。刘纪鹏表示:"怎样用尽量小的代价尽快迎来最大的成功?方法问题,还要我们深入地加以探讨。"(记者 周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