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外资并购颠覆二级市场估值模式 钢铁水泥受青睐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曹腾 2006-03-09 08:2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曹腾
  英博天价收购雪津啤酒的麦香还未淡去,外资的触角又伸向了钢铁和水泥行业。在相关个股和板块沉寂的股价被唤醒时,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外资并购给二级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价格,更是对相对僵化的估值模式的颠覆。而这种颠覆,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行情的主线。
  并购凸显重置成本意义
  日前,全球第二大钢铁巨头阿赛洛与莱钢集团签署协议,以每股5.888元的价格受让莱钢集团持有的莱钢股份38.41%的股权,该价格已超过协议签署日的二级市场价格,而如果考虑到对价支付,阿赛洛的受让成本更是远高于流通股价格。
  水泥板块的定价也在经受着一场“良性”的颠覆。刚刚完成股改的华新水泥近日公告,拟向公司第二大股东Holchin B.V定向发行1.6亿股A股,发行价格则不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均价的120%。而另有消息说,正在谈判中的海德堡收购冀东水泥,更有可能创出天价。
  外资为何以如此高的价格介入相关公司?它从什么角度来评判收购对象的价值?业内人士认为,在近期发生的收购案例中,重置成本的概念非常清晰。而以此衡量,外资看似匪夷所思的收购价格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如果以7元/股的增发价格计算,Holchin B.V.增资华新水泥折算成的吨产能收购价格不过110元,华新同日公布的投资决议则显示,新增产能的平均成本大致为165元/吨,而这一水平还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以二级市场现有的估值体系衡量,华新水泥31倍的最新PE显然缺乏吸引力。但从重置成本的角度,外资的这项交易又确实很合算。一些业内人士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定价的偏离。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这种解释并不充分,因为无论是什么形态的资本,在逐利和追求投资回报方面并无二致。
  在产业资本看来,对于钢铁、水泥这种周期性非常强的行业,以波峰、波谷时期的业绩为基础进行市盈率定价有失偏颇。2005年,华新水泥毛利率跌至近年来的低点,仅为19.07%,利润总额也因此降至8138万元。但如果熨平产业周期,华新水泥近7年的平均毛利率为28.33%。其潜台词是,如果公司毛利率恢复到平均水平,按2005年主营收入计算,利润总额将达到3.2亿元左右,由此计算的市盈率无疑具有投资价值。
  从这个角度理解,重置成本定价模式其实也隐含了可观的财务收益率。对此,更宏观的一种解释是,类似水泥、钢铁这样的资金密集行业,长期看将获得一个社会平均利润率。而当200元/吨的重置成本能够获得平均利润率时,以110元/吨的收购成本介入,显然又意味着超额利润。
  资产价值重估初露端倪
  事实上,在估值模式嬗变的好戏中,外资并购只是其中的一出,重置成本也仅是嬗变的一种结果。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同时,本土智慧也在孕育一场革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催生了投资性房地产估值方式的变化,进而又导致了G陆家嘴、G金桥等个股价值中枢的上移。
  分析人士认为,从资产价值重估的角度审视具有丰富土地储备的地产公司,既是对主流的PE估值模式的扬弃,也是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升华。但问题并未因相关个股的上涨而结束。因为稍加延伸就不难想到,具有与土地储备同样内涵的煤炭、有色等资源类个股又为什么不能适用同样的估值方法呢?在这层意义上,重要的不是外资并购,也不是会计准则变更,而是对投资对象价值核心的重新审视。
  改造投资“短视”任重道远
  种种迹象显示,上市公司业绩回落趋势正在确立。在原有的估值框架下,冀望上市公司业绩来染红大盘不太现实。而此时,多种诱因产生的估值模式嬗变,则为市场凭添了一抹亮色。
  事实上,一些业内人士早已对追逐短期盈利变化的投资模式提出批评,而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倡导一种更长期、更具经济内涵的理念。这一轮的经济周期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钢铁、水泥、电解铝炙手可热、盈利大幅增长的周期顶点,相关公司二级市场定位“精确”地反映了盈利的变化,远远脱离了由净资产和重置成本衡量的安全边界。其结果是,大量的公司借机实施再融资扩张产能,在短短的两年间,行业盛极而衰,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盈利下滑和股价重挫。
  显然,这样的估值模式扭曲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助长了产业的波动,因此难以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理念。不过,分析人士也表示,改造投资“短视”症依然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投资者对自身进行洗脑,也需要制度变革予以配合。(中证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