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影响流动性
现金流短缺的情况下,通过股权质押获取现金流成为上市公司的普遍做法。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比例甚至接近100%,因股价下跌导致出现平仓风险。以奥瑞德为例,公司5月10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左洪波所持19%的公司股份中98.1%已经质押;其妻褚淑霞所持12.83%的公司股份中95.98%已经质押;截至5月10日收盘,部分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
A股走势疲软,部分公司不得不减持股份防止质押股份爆仓。以迪森股份为例,公司8月13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马革于近日减持公司1.4%股权,减持后持有公司8.9%股权。本次减持获取资金全部用于偿还个人债务,主动降低个人股票质押率,避免因质押率过高给公司及股东带来的风险。
还有部分上市公司由于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迫于还款压力,试图通过股权转让摆脱危机,甚至引发控制权变更。以凯瑞德为例,公司6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任飞、王腾未能按山西证券2018年6月15日《盘后追保通知》要求继续追加担保物,目前正在寻求将所持股权进行协议转让的方式以还款,若上述股权转让完成,将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王德伦团队表示,今年确实出现一些新的因素,股权质押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流动性,自然会进一步影响到股价。而流动性包括两个方面,资金充裕性和变现的便捷性,这两方面在今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所以机构在选股思路方面,也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在今年大环境下,市场开始重视免疫于这些内外条件的标的。譬如消费板块就具有“三免疫”特点,即免疫于金融去杠杆、具有现金流;由内需拉动;免疫于经济下行,受宏观波动影响更小。第二,由于上半年一些企业信用风险加大,所以“避雷”也是今年选股中很重要的一条。举例来说,一些以民营企业为甲方的公司,因为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问题,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这也是需要规避的。第三,随着A股市场开放程度提升,加上北上资金和QFII参与股市的行业选择集中度较高的特点,国内资金开始注意到北上资金的动向,形成一些白马股的选股逻辑。
某基金公司经理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较之以前,目前选股的思路更注重宏观经济的变化影响。从策略来看,选股的思路更偏向受到宏观经济回落影响小的行业,消费品类、创新类和军工类行业相对占优;医药行业中的创新药具备必须消费品和创新双重特征,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也具有优势。从经济变量来看,受益于汇率贬值的外汇收入型行业将受益,如纺织服装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