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评:A股“红三月”可期 风口转向周期品

证券之星 2016-03-01 08:29: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红三月”可期 关注三主题

连跌两个月后, 2016年第三个交易月A股市场会作何选择?存在哪些热点投资机会?分析认为,连续两个月的下跌后,市场风险得到很大释放。“两会”所引发的诸多热点有助于安抚投资者恐慌的情绪,并逐渐对市场形成正面推动。3月出现反弹的可能性很高。

三月反弹可期

《投资快报》记者统计近16年A股涨跌幅发现,沪指全年跌幅超过20%的次数只有3次,分别是2001年(-20.62%)、2008年(-65.39%)和2011年(-21.68%)。但截至2月29日,沪指2016年的累计跌幅己达24.06%,此跌幅在近17年沪指年跌幅中位居第二,仅次于2008年时的全球崩盘时期。

如此来看,除非重现当年的极端宏观环境,否则今年后10个月很难再现连续下跌。其实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在3月份收涨的机率还是挺高的。数据显示,过去25年,A股3月份下跌有10次,其余15次均出现或大或小的“两会行情”,其中最大涨幅出现在1997年3月(18.68%)。最近的2015年3月,股指涨幅为13.94%。

而从长周期技术指标来看,尽管A股经历了所谓的股灾1.0到4.0,但是沪指在月线上,目前正处于48月线强有力的支撑上。有技术分析人士指出,48月均线的技术含义主要是揭示长期趋势的走向和压力及支撑。通过该均线的技术含义,可以更好地把握好长期牛熊市的转换以及在关键点位的支撑或者压力。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从周小川在G20的高调发声,到央行意外降准(中国人民银行29日宣布自3月1日起降准0.5百分点),以及“两会”前后,监管层努力维稳预期仍在,“两会”所引发的诸多热点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安抚投资者恐慌的情绪,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积聚做多能量。

在国联安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罗春鹏看来,短期内市场并不具备持续下跌的基础,一季度的春季行情依旧值得期待。“政府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意图明显,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大跌更多的只是情绪面的反应,这种情况必然不具备持续性。”

“三月市场反弹可期。”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已日趋显性化。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以及行业“十三五”规划等有望正面推动市场。

热点或围绕“两会”展开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历来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事件,今年“两会”将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分析人士表示,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等涉及“两会”热点的主题受到高度关注,3月份市场热点很大可能将围绕“两会”议题展开。

民生证券广州寺右一马路营业部首席投顾赵金伟表示,短期内货币宽松氛围将维持,汇率贬值预期将改善,资本流动限制将加严,目前低成本资金有迹象再次进入房产领域,短期将对股市资金产生抽离作用,投资者要关注的是这些资金会否在地产平抑后选择进入股市操作。“随着供给侧改革效果逐步显现,股市的吸引力将逐步增强。”

“楼继伟财长近日谈到了财政赤字有扩张空间支持经济稳定,同时供给侧改革步伐将加快,企业减负措施也将加快跟进,这对经济基本面改善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赵金伟指出,实体企业盈利改善是当前化解中国经济多难局面的唯一出路。

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投资快报》记者,在目前的市道中,投资者应该按照震荡筑底思维来对待市场。预计3月份沪指很大可能将在2600点-3000点的新箱体中震荡。在指数相对稳定的背景中,一些结构性机会将会出现,个股赚钱效应依然存在。

操作上,赵金伟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个角度:一、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国家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策。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将有效化解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供需平衡,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二、央企国企改革。今年是央企国企改革的落实年,试点的6家央企集团的改革持续推进并有望逐步推广,特别是业务存在竞争性或相互有重叠的央企集团存在较强的整合预期,如建筑建材、有色、航运等领域。另外,上海、广东等地方国资体量庞大,有强烈的改革动力,有望继续引领地方国企改革继续前行。

信诚基金表示,大环境下仍坚定看好代表市场转型的新兴行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以养老为代表的医疗服务、智能驾驶等。短期反弹后需调整组合,精选业绩好,估值合理的个股配置,同时周期性行业短期或有交易性机会。

可重点关注三主题

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健康中国、民生消费等涉及“两会”热点的主题受到了资金的高度关注,相关行业和个股在二级市场上也有明显阶段性表现。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三大主题的投资机会。

主题一:供给侧改革

在中国经济前景依旧不明朗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很有可能成为即将召开的2016年全国“两会”重点讨论的话题。中信证券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供给侧改革肯定会成为“两会”最重要的看点,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去产能。

实际上,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中,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破题,不少省份也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了2016年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并部署了一系列实质性措施。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了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预计供给侧改革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业内人士指出。

专家普遍认为,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关键是放松管制,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体制机制改革内容,也包括很多政策调整内容。

中金在报告中称,国务院春节前分别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但去产能力度大幅低于外界预期,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在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善。因此,关于后四项目标的具体进展,还需观察后续相关执行文件的规定和具体部门的政策。“预计改革目标会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明确,相关文件将在上半年陆续出台。”

市场人士认为,中央推进的供给侧改革落实到二级市场投资,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周期板块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

主题二: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主题全面提速再次站上风口浪尖。国资委近日表示,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是国有资本相对集中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上半年将确定首批试点企业,并着手制定试点实施方案,下半年正式启动试点,稳妥有序推进相关改革工作。

“2016年是国企改革落实年。”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日前在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研讨会上表示,今年将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十项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突破、多点开花。

分析人士认为,深化国企改革必将成为“两会”焦点之一,因为通过国企改革收获的改革红利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以来,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及地方国资监管会议勾勒出地方国企改革路径,以重组、混改、资产证券化为亮点的地方国企改革进入全面加速期。”

在操作上,中金公司建议可从三条主线对国企改革主题进行投资。一、已经公布试点的6家央企及旗下上市公司,这批央企的试点方案酝酿已久,有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二、有整合预期的央企。在106家央企中,业务在竞争性领域且业务相互有重叠的央企更容易激发市场对其的合并重组预期,包括建筑工程、有色及冶金、航运、军工、电信及旅游等消费服务领域;三、推进相对较快的地方国企,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地是国企改革进展相对较快的区域。

主题三、养老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问题有望继续引起今年两会关注。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产业链与产品类型标准体系,而未来随着养老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机制将不断完善。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4.1万亿元。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等资料统计,2014年养老行业市场容量预计超过4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仅为6.5%。而美国养老服务消费占GDP的比例22.3%,欧洲养老产业产值占GDP比例约28.5%。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2010至2030年是实体创业做养老的黄金20年。2015年之后,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开始加速,养老服务业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启动,着重在养老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机构保守预测,养老服务业市场空间至少3万亿。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的养老地产将不仅仅是以地产业为主导,而是结合服务业,实行跨行业整合(养生、护理和治疗),甚至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市场将趋于细分化,对于不同需求,如活跃老人、低度照顾老人和高度护理老人。

在投资上,除了布局养老产业的公司外。中航证券认为,可重点关注创新仿制能力突出的细分领域龙头;成长确定、擅长外部整合的经营型企业;专注构建医疗服务生态圈、具备品牌溢价的服务型企业;主动触网、主动参与控费的连锁药店和流通企业等。(投资快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金岭南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