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南微医学(688029)报收于82.88元,较上周的88.33元下跌6.17%。本周,南微医学10月27日盘中最高价报90.65元。10月31日盘中最低价报80.15元。南微医学当前最新总市值155.69亿元,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18/126,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219/5163。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南微医学股东户数为1.25万户,较6月30日增加170户,增幅1.38%。户均持股数量由1.52万股降至1.5万股,户均持股市值为150.62万元。
南微医学2025年三季报显示,主营收入23.81亿元,同比增长18.29%;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12.9%;扣非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13.89%。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15亿元,同比增长20.1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74%;扣非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93%。毛利率为64.55%,负债率18.27%,财务费用-7223.75万元,投资收益1001.45万元。
公司第三季度产品毛利率为63.9%,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主要受国内集采导致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下降、CME并表拉低整体毛利率及国际物流与关税成本上升影响。
GI类产品EMR/ESD、ERCP及EUS为第三季度主要增长点,均实现30-40%增长。止血夹国内销售收入同比持平,销量两位数增长;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微波消融国内销售因黑龙江集采同比下降30%,海外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可视化产品国内销售基本持平,海外同比增长40%以上。
创新产品增长主要由可视化产品和海绵支架带动,前者在欧美市场高增长,后者在欧洲同比增幅约80%。增长源于产品力驱动,公司坚持围绕临床需求进行研发迭代,未来将持续推出新品。
公司创新研究院已有多项目完成内部立项,聚焦新技术、新产品形态及新材料应用,后续将适时发布新品,推动创新产品矩阵拓展与临床转化。
面对集采持续推进,公司认为行业秩序趋于稳定,降价有助于扩大使用量,对明年国内业务持稳中求进预期。
公司近两年执行“去库存、去风险”策略,当前渠道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公司第三季度受汇兑影响明显,未来将视情况采用套期保值手段以平衡利润波动。
CME并购后整合按计划推进,明年将重点推进新产品导入,通过渠道协同加速上量。公司全球市占率仍处个位数,若有合适标的将积极评估并购机会。
泰国工厂预计年底完工并逐步投产,初期供应美国市场,后续拓展至欧洲及其他地区,定位为支撑“双循环”的制造中心及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目标构建安全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南微医学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营收23.81亿元,同比增长18.29%;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12.9%。第三季度营收8.15亿元,同比增长20.1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74%。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5.62%,同比增加0.08个百分点。总资产51.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0.72亿元,增长6.43%。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取消监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拟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其职权,该议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同时同意使用不超过5.3亿元或等值外币1亿美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12日召开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取消监事会、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治理制度等14项议案,股权登记日为11月6日。
公司拟取消监事会,调整治理结构,明确审计委员会职责,并修订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新增董事高管薪酬管理、离职管理等制度,相关文件已披露于上交所网站。
公司制定累积投票制实施细则,规定股东选举董事时投票权为持股数与应选人数乘积,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分开选举,每位当选者需获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支持。
公司修订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要求独立董事具备独立性,人数不少于董事会三分之一,其中至少一名为会计专业人士,任期不超过六年,每年现场工作不少于十五日并提交述职报告。
公司制定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原则上不对非控股子公司担保,确需担保须经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且应要求反担保,持续监控被担保方财务状况。
公司制定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设立投资部归口管理,投资项目依权限由股东会、董事会或战略委员会审批,重大资产重组需报证监会审核,强调信息披露与风险防控。
公司制定规范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制度,严禁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禁止以拆借、委托投资等方式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关联交易需经审批并签订协议。
公司制定董事和高管持股变动管理制度,明确禁售期、减持限制及申报义务,禁止短线交易,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总数的25%。
公司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规定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决议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同意通过,部分事项需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公司制定董事、高管薪酬管理制度,薪酬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拟定,董事薪酬报股东会批准,高管薪酬由董事会批准,绩效薪酬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发放。
公司制定董事、高管离职管理制度,明确辞职、解任程序及离职后忠实与保密义务,离职半年内不得转让股份。
公司修订股东会议事规则,规定普通决议需出席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特别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会议记录保存不少于10年。
公司修订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募集资金须专户存储,不得用于财务性投资或质押,募投项目变更需履行审议程序并公告。
公司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重点审查对外投资、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等事项,每年提交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公司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关联交易需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关联方应回避表决,达到规定金额标准需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并披露。
公司制定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管理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信息可审慎暂缓或豁免披露,需建立内部审核流程并接受事后监管。
公司修订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强调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禁止选择性披露,董事长负首要责任,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协调。
公司制定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选聘须经审计委员会审核后提交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采用竞争性谈判或招标方式,质量管理水平权重不低于40%。
公司修订《公司章程》,注册资本18,784.7422万元,总股本18,784.7422万股,均为普通股,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利润分配优先采用现金分红。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