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百克生物(68827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医药制造业(代码C27),主要从事人用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属于生物医药产业。
(1)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驱动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在“健康中国2030”政策推动下,医防融合概念深化,疫苗价值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延伸,疫苗行业与公共卫生体系的协同性显著增强,“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模式成为新趋势。
2025年上半年,国家医药卫生领域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从监管创新、成人疫苗处方普及、医防协同、公共卫生服务和质量标准等多个维度,为疫苗行业的创新发展、服务优化和质量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监管体系改革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过完善监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为疫苗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成人疫苗处方普及方面,多地开展“疫苗处方”试点,为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疾病的预防和疫苗接种探索了新路径;医防融合政策推进方面,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卫生健康委先后发布《关于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5年版)》,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在疫苗接种服务中的职能定位,通过医防融合试点促进疫苗接种服务与临床医疗的有机结合,为提升接种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拓展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将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5元,达到99元;同时强调,将结合基层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和基层数字化预约接种门诊建设,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为疫苗产品的市场应用提供了稳定保障。疫苗行业相关政策不断颁布与实施,将不断推动我国医药行业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
(2)重磅产品布局加速,技术创新驱动升级
当前,我国疫苗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整体在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原创研发能力和高端产品管线布局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医药卫生领域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行业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逐步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新发展格局,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是疫苗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伴随mRNA疫苗等新一代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进一步促进医药行业寻求技术突破,如对国产替代、治疗性疫苗、mRNA技术、新型佐剂等方面的布局;此外,产品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疫苗市场正从传统预防领域向治疗领域延伸,治疗性疫苗在肿瘤免疫、慢性病管理等领域的突破,显著拓宽了行业增长边界,进一步打开了疫苗行业的成长空间。
(3)疫苗行业竞争多维升级
2025年上半年,我国疫苗行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款非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批次同比下降,部分产品批签发批次下降超过50%。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新生儿出生率的下降,儿童疫苗市场容量下降;传统疫苗领域,参与企业同类产品陆续增多、同质化趋势加重,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纳入地方免疫规划的疫苗中标价格大幅下调;另外,受疫苗犹豫、消费意愿等因素影响,非免疫规划疫苗特别是成人疫苗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不足,市场空间萎缩,行业竞争压力持续增加。
(4)寻求海外拓展增长动力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也为我国疫苗企业走向国际化带来发展机遇。当前,中国疫苗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国内疫苗企业一方面通过获取WHO、FDA等国际认证增强市场认可度;另一方面与国际巨头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同时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并通过技术授权和专利输出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百克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公司目前拥有水痘疫苗、鼻喷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液体鼻喷流感疫苗等已获批的疫苗产品。其中水痘疫苗的市场占有率多年处于领先地位;鼻喷流感疫苗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流感疫苗行动计划项目(GAP),是国内独家经鼻喷方式接种的流感减毒活疫苗,极大提升接种者依从性;带状疱疹疫苗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为公众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新的选择;液体鼻喷流感疫苗是在原鼻喷流感疫苗冻干剂型的基础上的剂型改进,提升了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三)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模式
公司紧密围绕人用疫苗创新研发,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积累,依托突出的研发优势、成熟完善的产业化技术、质量管理和销售体系,形成了稳定的盈利模式。在研发、产业化与质量管理方面,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和技术平台的建设,持续深耕“病毒规模化培养技术平台”“制剂及佐剂技术平台”“基因工程技术平台”“细菌性疫苗技术平台”及“mRNA疫苗技术平台”五大核心技术平台优势,各大技术平台覆盖人用疫苗(预防用抗体)研发和产业化的全流程。同时,公司拥有细胞工厂、生物反应器等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高效、稳定、规模化地培养动物细胞,并凭借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稳定。
在销售方面,公司已建立起专业的营销管理团队和广泛的销售渠道,产品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至境外国家。其中,国内销售采用直销模式,公司以自身营销管理团队为主导,制定市场推广策略、提供销售支持,在渠道管理方面,拓宽销售渠道,为在售产品及在研产品管线做好布局和建设,聘请专业市场服务商(CSO公司)开展具体的市场推广活动。同时,公司持续优化营销团队结构,并探索聘请专业学术推广人员在试点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接种门诊(POV)开展专业学术推广活动,拓展营销渠道,持续深化市场覆盖层级,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受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受种者疫苗接种意愿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带状疱疹疫苗销售、使用数量大幅减少,销售收入承压,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净利润造成影响,收入、利润同比下降。对此,公司紧密关注市场动态,结合产品特点、市场情况及医防融合相关政策,持续采取创新营销渠道策略,努力提升公众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度,提升疾病预防意识,以激发受种者需求。同时,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在研管线进度,为未来发展储备新的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489.62万元,上年同期61840.12万元,减少33350.51万元,下降53.9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57.34万元,上年同期13760.45万元,减少21117.79万元,下降153.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23.24万元,上年同期13530.61万元,减少21753.85万元,下降160.78%。
1、创新研发工作
公司始终秉承创新为企业基础生命力的理念,围绕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依托“病毒规模化培养技术平台”“制剂与佐剂技术平台”“基因工程技术平台”“细菌性疫苗技术平台”“mRNA疫苗技术平台”五大核心技术平台,实施在研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策略,以覆盖项目规划、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等各阶段,聚焦创新性疫苗、单克隆抗体等公司优势产品。
2、市场营销工作
报告期内,受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受种者疫苗接种意愿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带状疱疹疫苗销售、使用数量大幅减少,产品销售承压。公司基于产品特性、市场环境变化及医防协同政策导向,持续采取创新营销渠道策略,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学术层面,公司结合基层医生培训和公众科普教育,通过学术推广活动,纠正公众认知误区,以增强带状疱疹疫苗认知度,推动主动预防接种,提升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公司聚焦社会疾病科普,产学研媒多方协同,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带疱者说”系列活动,聚焦带状疱疹疾病防控,填补公众的认知空白,推动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助力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健康普惠与社会协同方面,公司依托《健康中国2030》政策框架,与地方政府合作将疫苗纳入区域公共卫生项目,围绕社会协同、惠民项目等多维度举措,减少带状疱疹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国际营销方面,公司在持续推进海外出口销售的同时,借助国际性行业展会“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积极开展海外市场开拓工作,以提升公司和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活跃度,加深与海外市场经销商粘性,加强与新意向经销商的了解与互动。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已上市产品在俄罗斯等国的注册工作,同时与多方开展合作意向对接。
3、生产质量工作
公司始终坚持“创于科学、重于质量、精于制造、致于安全”的质量方针,严格遵循《疫苗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及《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运用恰当的质量管理策略,开展全员、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包括优化文件架构、优化偏差和变更处理流程、优化物料管理流程、不断强化环境监测策略、优化验证策略等,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各个管理模块的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率,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生产方面,公司通过固定批次的标准化投料和动态采购计划,确保物料和能源供应精准匹配产品生产需求;通过分包装中心统一管理和原液车间多岗调配,优化人员效率,整体实现了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成本控制。通过对产品质量实现要素和产品质量保证要素的管控,公司生产、批签发工作有序开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产品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
4、产业化建设工作
公司拥有三个厂区,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卓越大街138号的厂区为募集资金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地点,报告期内,募集资金项目工程建设部分均按照计划完成,并进入收尾阶段。此外,结合产品研发管线进展,公司积极开展相关在研产品的厂房建设工作。报告期内,重组带状疱疹项目及佐剂流感项目的工程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设施现场验收测试;同时,正在开展mRNA疫苗项目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工作,为在研产品实现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5、内控管理提升及人才发展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此外,人才培养方面,公司深化薪酬与绩效管理融合,有序推行薪酬包政策,构建业绩关联的即时激励机制,资源精准倾斜高绩效员工,驱动组织效能与员工积极性双提升。通过差异化薪酬激活团队活力,形成“战略-绩效-激励”闭环,严控总额预算,保障公平与效率平衡,为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同时,为加速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公司坚持“内部梯队建设与外部高端引智”双轨并行,重点引进生物医药领域的硕博人才,强化核心技术平台的创新能力。在关键位人才培养计划执行层面,公司战略聚焦硕士及博士管培生梯队建设,通过导师制、双月述职汇报及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复合培养机制,强化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以管培生为引擎驱动企业人才供应链与战略目标深度融合,为公司战略落地提供人才保障。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489.62万元,上年同期61840.12万元,减少33350.51万元,下降53.9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57.34万元,上年同期13760.45万元,减少21117.79万元,下降153.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23.24万元,上年同期13530.61万元,减少21753.85万元,下降160.78%。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526468.73万元,较年初520486.88万元增加5981.84万元,增长1.15%;总负债119337.48万元,较年初98712.06万元增加20625.42万元,增长20.89%;资产负债率为22.67%。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