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国航(60111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要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国际、国内定期和不定期航空客、货、邮和行李运输业务;国内、国际公务飞行业务;飞机执管业务;航空器维修;航空公司间业务代理。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地面服务和航空快递(信件和信件性质的物品除外);机上免税品;机上商品零售业务;航空意外保险销售代理;进出口业务;酒店管理;承办展览展示;会议服务;物业管理;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技术培训;自有房屋出租;机械设备租赁;销售日用品、工艺品、纪念品、针纺织品、文化用品、体育用品、机械设备、五金交电、电子产品、服装、汽车、摩托车、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家用电器;住宿;餐饮服务;销售食品。(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销售食品、餐饮服务、住宿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公司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打造北京和成都“双核枢纽”,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双核枢纽驱动、四极组群立本、六条主轴畅通、多点中心支撑、多廊互通融合”市场格局。加快推动公司商业模式转型,深入推进一体化网络布局,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持续改善旅客出行体验,做强做优航空运输主业。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航空运输业概况
报告期内,民航业整体呈现“总体局面稳、国际增速快、货运韧性强、效率效益增”的特点。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83.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478.4万吨,同比增长11.4%、6%、14.6%,运输规模再创新高。其中,国际客运航线净增123条,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8.5%。
(三)公司市场地位
作为中国唯一的载旗航空公司,民航领域唯一“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公司肩负着打造国家航企名片、服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任。公司凭借庞大的机队规模、广泛均衡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长期领先的安全与品牌优势、高价值高品质的客户群体,现已跻身世界航空运输企业第一阵营。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提质增效重回报回顾
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快提升主业经营质效,持续改善效益水平,全面、系统开展提质增效工作,经营业绩明显改善。报告期内,本集团累计投入1775.76亿座公里,同比增长3.37%;运输旅客77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87%;营业收入807.57亿元,同比增加12.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8.06亿元,同比减亏9.77亿元。
持续提升核心资源使用效率,加快“一带一路”航线开拓步伐,国航“一带一路”通航点已达40个。
提升精细化把控能力,采取多项举措稳定收益。进一步加强战略协同顶层设计,强化国航系运力及收益管理协同以及营销产品及服务协同,统筹区域资源协同实现规模效应。从“集约化、协同化、精细化”管理入手,节支航油、起降、餐食、机务等大项成本,持续深化运行全链条成本精细化管控。
坚持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严格落实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截至报告期末,召开董事会6次,审议通过34项议案,其中党委决定2项,前置研究讨论重大议案13项;听取11项专题报告。2025年2月完成董事会换届工作,成立第七届董事会并调整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及联合工作组成员。落实新公司法以及境内外最新监管要求,结合规范董事会建设,系统修订公司章程、股东会和董事会议事规则及提名委员会工作细则。公司有关生产经营和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均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确保全部股东能够平等获得公司信息,维护投资者权益。报告期内,高质量完成定期报告及临时公告、股东通函的编制与披露工作。公司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被上海证券交易所评价为A级,即信息披露优秀类。
积极推进投资者关系工作,搭建资本市场沟通桥梁。组织召开2024年度线上业绩说明会,充分回应市场关切。开展2024年度业绩香港及上海路演,走访12家重要机构投资人,充分深入解答投资人所关注的各类问题,提振投资人信心。积极参加机构策略会,报告期内共组织参加投资大会及电话调研会议近20场。通过上证E互动、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网页等平台,及时更新公司各类信息、积极回复投资者关注问题,充分注重中小投资者需求。科学做好市值管理工作,制定《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方案》,促进高质量发展。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推动公司稳健发展。公司控股股东中航集团公司及中航有限长期看好中国航空业,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公司内在投资价值的认可,承诺自2025年4月8日起18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
(二)业务概览
安全运行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定的政治责任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严格推进落实年度重点安全工作,本集团主要领导带队赴7家分子公司安全督导和调研。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制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全面加强过程管理,持续加强安全管理、飞行训练、运行管理、机务维修、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危险品航空运输、航空安保、消防、建筑施工等安全运行体系建设。紧盯复杂的运行环境和生产组织的关键环节,围绕“人、机、环、管”,扎实做好风险管控。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安全飞行146.5万小时,圆满完成多架次专包机飞行任务,执行海外文物归国运输以及缅甸、西藏地震救援、伊朗撤离等重要任务,彰显政治担当与社会责任。
经营效益
扎实推进提质增效,锚定全年经营目标。坚定执行“四个最大化”生产组织原则,提高有效投入规模。深化枢纽网络战略,持续优化航线网络,精心打造国内快线,提升竞争优势。稳步推进国际航线新开和恢复,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不断提升产品营销和创新能力,结合旅客差异化需求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创新升级“新生旅客计划、活力银龄计划、学生专区”等特色权益产品。
深化客户导向,推进落实客户经理制,提升核心客群体验,增强公司美誉度。持续深化协同发展,提升航线网络广度和深度,共同开展主题营销,打造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成本管控,深挖成本潜力,扩大效益贡献。持续强化资金统筹,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品质服务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集团的总目标,稳步推动创建“四个一流”年度重点工作。通过持续推进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标准质量,深化产品服务创新,聚力全流程服务数字化升级,以服务品质提升驱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修订服务赔补偿等关键服务标准,优化满意度调查分析,建立客票政策协同及支付监控机制,精准改善旅客服务体验。持续打造品牌化服务产品,乌鲁木齐“紫宸”贵宾休息室全新投运,新增“杭州-成都”快线、“重庆-深圳”城市快线,快线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提升旅客便捷服务体验,丰富APP支付方式,推出APP扫描护照芯片、跨航司特殊服务预订等多项功能,拓展空铁联运服务至73个城市,延伸国内通程航班服务至21地。加快推进服务系统平台建设与推广,全流程服务信息旅客告知系统正式运行,机上餐饮预订服务覆盖全部国内航班,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智能客服为旅客提供航班动态查询、乘机须知等咨询问答服务,旅客服务赔付系统、服务知识库等服务生产保障系统升级迭代,服务与管理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数字化转型
加速推动各业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安全运行领域,全球地面航班保障平台覆盖全部分公司,实现航班监控保障可视化、排班调度智能化、一线作业移动化,航班地面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依托航线智能工程师平台,赋能工程师制定故障应对方案,提升维修效率,以技术创新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营销服务领域,商业模式二期项目全部投产,提升精准营销与产品多元化管理能力,实现机票及产品快速灵活配置和销售渠道扩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打造智能客服、智慧维修等重点应用。
机上餐饮预订服务覆盖全部国内航班,智能客服为旅客提供智能语音咨询问答服务,离港集中控制业务实现国航在飞航点全覆盖,旅客服务赔付系统、服务知识库等服务生产保障系统升级迭代。打造全集团人工智能AI+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资源集约共享,为各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提供支撑。
品牌价值
锚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品牌卓著”目标,不断构建完善线上线下协同、空中地面联动的立体传播体系,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参展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乘西部之风赴世界之约”为主题,展现载旗航空全力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的实践成果。积极开展海外品牌传播,加快构建品牌管理和国际化传播体系。2025品牌全球传播力大会,国航位列“2025中国品牌全球传播力总榜”第26名,是入围该榜单的唯一航企。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评测,国航位列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5名,品牌价值为2755.76亿元人民币,在国内航空服务业保持领先。
机队发展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共引进飞机9架,包括1架A320系列飞机、5架B737系列飞机、1架C919飞机和2架C909飞机;退出飞机5架,包括1架A330系列飞机、3架A320系列飞机和1架公务机。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机队共有飞机934架,平均机龄10.28年。其中,本公司机队共有飞机510架,平均机龄9.92年。报告期内,本公司引进飞机8架,退出飞机2架。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