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伊力特(60019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公司是一家集白酒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合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白酒酿造与销售企业,白酒行业属于传统酿造业,公司白酒产品以富含淀粉类的谷物作为原料,以中国酒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发酵方式,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贮存和调配而制成的蒸馏酒(浓香型)。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白酒行业属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C15)。
(二)经营模式: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核心技术团队及150余项注册商标及专利。多年来,公司坚持选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天然富含淀粉类的谷物作为原料,采用独特酿酒工艺,并结合现代酿酒技术,经过衍生、进化、纯化,最终形成了伊力特酒体醇厚绵长的风格。作为“新疆第一酒”公司产品线覆盖高、中、低档,主要产品分6大系列,300余种单品,销售模式以传统经销模式+新型代理模式相结合,根据不同品牌分设经销商,以“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在现代营销和市场拓展中,已发展成为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
(三)行业情况:白酒行业整体面对政策调整、消费动能趋弱与行业调整深化带来的多重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企业需以战略定力精准把握消费迭代与产业变革的时代脉搏。既要顺大势而为,在宏观政策导向与市场结构演变中校准航向;更要顺趋势而动,以主动转型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品类创新、渠道变革、价值重塑中开辟新赛道。(摘自《2025年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竞争格局重塑的关键期,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质”总基调,锚定“五争一稳”任务承压奋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0249800.7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563605.1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5188274.9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90%。
一、市场运营情况
上半年,公司围绕“稳市场、拓增量”精准发力,多维度筑牢市场基本盘。在市场布局上,重新确定西安、兰州等为重点开发市场,深化四川酒类销售公司改革,通过组织优化、产品线聚焦及营销模式创新,推出“直营+合伙人+推荐官”新模式,带动直销收入同比增长64%;成立伊力王酒、馆藏销售供应链等平台公司,加速市场渗透,南疆专销新品“伊力金标”实现合同销售额500万元,覆盖终端渠道362家,物流配送高效落地。
品牌建设与推广成效显著。电商渠道创新形式打开年轻消费入口;双展联动参展第112届全国糖酒会,引流超4000人次,签约2000多万元;经销商年会、伊力王酒千人答谢盛典及第四届酒文化节暨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名商进名企活动成功举办,近百家行业协会、超商代表参与,全网传播量破亿。同时,伊力王酒品鉴馆落地伊宁,赞助兵团职业技能大赛及CBA地贴广告,持续强化“新疆名片”品牌认知。
二、技术创新情况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推动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上半年,三项成果获中国技协职工技术创新奖,第三十四次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评审成果26项,有效激活一线创造力。明星产品伊力王荣耀70斩获中国酒协青酌奖,成为兼具创新性与市场潜力的标杆产品。
2024年科技项目全部结题,2025年聚焦窖泥菌种优化等关键技术立项;全员深入开展工艺标准化学习与执行,健全基酒质量监控体系,以酿酒三厂窖池管理规范为标杆推广优秀经验,带动全公司酿酒班组管理升级。
三、内部管理情况
上半年,公司从安全、人才、风险防控等维度强化内部管理,为发展筑牢根基。安全生产方面,层层签订安全生产、防火和环保目标责任书,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厂区绿化升级工程推进,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持续优化。
人才与作风建设成效凸显。从21名品酒员、勾调员中选拔尖子备战国评,开展“技能传承强基固本”行动,强化酿酒关键岗位技能培训;首届“伊力特工匠”评选诞生8名杰出代表,树立技艺标杆。同时,组织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培训,加强廉洁教育,推动风气持续向好。
四、下半年经营计划
下半年,公司将聚焦年度目标攻坚,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市场拓展攻坚:深化“8+1”核心市场战略,推动市场从“点状突破”向“面状深耕”、“以价换量”向“量价齐升”转型;加速四川公司精细化运营,压实销售大区任务,打造可复制的县级市场模型;以成都为枢纽开拓西安、兰州等市场,提升疆外销售占比。强化伊力王酒价格管控与终端建设,加速伊力金标等新品渗透,通过文化品鉴、圈层营销激活餐饮渠道,优化库存结构释放资金空间。
技术质量升级:针对优级酒品率不达标、包装印刷错误等问题强化过程管理与技术攻关;加快窖泥菌种优化等科研项目推进,规范经费归集与过程管控;聚焦亏损单位“止血”“造血”,深化降本增效,严控销售费用增速,加强原辅料定置管理与采购节奏优化,锁定优质高粱供应。
内部管理提效:狠抓6S管理,整治现场杂乱、标识缺失等问题,加强设备预防性维护;完善厂领导包联班组机制,强化工艺标准培训,开展酿酒、包装技能竞赛。巩固安全生产成果,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环保与危废管理,防范环境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