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正元地信(688509)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21:39: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正元地信(68850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当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实景三维中国”、“城市数字孪生”、“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持续释放需求,带动无人机航测遥感、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等细分赛道爆发式增长。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智能化、泛在化、普适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型、数据驱动、应用广泛和政策依赖性强等特点。主要技术门槛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GIS技术、网络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标准与互操作性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产业将继续向智能化、自动化和广泛应用的方向发展。

    一是技术创新与融合加速。包括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推动等。二是深化传统领域,加速拓展新兴领域。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传统领域,地理信息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精细化;加速融入自动驾驶、智能电网、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传统领域。三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2024年总产值达到7524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7.5%。四是政策支持不断涌现。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明确将GIS技术作为重要支撑之一。自然资源部等部门也通过发布《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通知,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十五五”期间,绿色低碳、数字中国、城乡协同和产业升级等四大国家战略为行业提供新赛道也提出新要求。“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政策预计将全面加码,节能降碳成为刚性约束,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深化。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商业模式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重大工程项目采用数字设计和数字建造成为基本要求,地理信息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答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家首批获得甲级测绘资质的大型地理信息企业,拥有覆盖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获取、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的多项高等级资质;主要业务为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和地理信息相关服务;现有从业人员1600余人和多项具有突出优势的核心技术。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全国,服务领域覆盖城建、规划、国土、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林、海洋等各行业,是第一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首批战略合作伙伴。公司现有科研平台16个,其中省部级5个,截至6月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03项和软件著作权965项。公司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21项、地方标准11项,目前在编标准18项。

    近年来,公司相继获得“十二五”中国智慧管网领军企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战略合作伙伴、“十三五”化工园区优秀服务商、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2021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2024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商、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中国测绘学会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2023、2024年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AAA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等众多荣誉称号。产品先后被评为202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最具潜力奖、2023年测绘地理信息自主创新奖、卓越贡献奖、2023年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软件奖、2023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典型实践案例、宿州市智慧管网项目-优秀应用案例奖,“中国测绘学会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2024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福建分赛优秀奖、2025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公司作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石油石化安全与应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理事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员单位和北京总部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等,积极参与相关技术和产业研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产业持续发展。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地理信息行业的新技术发展情况:一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方面,国产GIS(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维处理、虚拟现实、分布式跨平台、遥感影像处理、全栈开发等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云原生、大数据治理、智能应用、全空间三维、分布式协同、信创软硬件适配、遥感GIS一体化服务能力。二是定位导航技术方面北斗高精度定位已成为车载导航、手机、穿戴设备等一系列智能产品的标配。三是时空智能技术方面,时空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和空间计算等技术,为城市、园区、商圈和门店等不同颗粒度的智能决策提供服务。

    报告期内,地理信息行业的新产业发展情况:一是商业航天方面,卫星互联网作为商业航天的核心部分,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预计到2030年,与空间计算相关的市场将达到3400亿元。二是低空经济方面,低空经济融合了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广泛应用,正在成为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预计将开拓第二互联网经济空间。根据招商证券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至少已有16个省级行政区的四套班子“一把手”参与了关于低空经济的调研、会议等活动,约20个省级行政区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积极发展低空经济的各项政策。三是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从基础辅助驾驶向高阶智能驾驶跨越,全场景NOA预计将在2025年进入集中上车量产阶段。

    报告期内,地理信息行业的新业态发展情况:一是数字营销方面,电商平台运用数字孪生、增强现实(AR)、元宇宙等地理信息技术为消费者打造“人货场”新交互场景,提供沉浸式线上购物体验。二是数字零售方面,一是线下零售业态与数字平台协同联动形成即时零售,依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就近为消费者实现快速送达服务;二是地理信息技术让自助式消费模式得到普及。三是时空数据服务方面,时空数据服务深度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如电力、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基础设施,带动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

    报告期内,地理信息行业的新模式发展情况:一是数据资产运营方面,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数据有偿使用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二是智能化测绘方面,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数字化测绘提升为智能化测绘,其在新型基础测绘、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精细化城市三维模型智能建模、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健康诊断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科技力量。三是众源测绘方面,以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数据源的众源测绘模式,可大幅降低测绘成本,提升地图更新频率。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未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与融合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技术跨界融合、数据融合应用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信息数据融合,会形成可用性更强、作用更大、价值更高的信息数据,也催生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二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地理信息行业将不断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进一步融入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更多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三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新增长极,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由测绘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三大业务板块组成。公司以地下空间安全智慧化应用为切入点,坚持大力拓展新兴业务,坚持发挥地理信息的行业优势,加快以精细化城市管理和行业公共安全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化和专项应用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面向行业应用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智慧城市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420.4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9.64%,较上年同期增长9.45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30.77%,较上年同期增长0.12个百分点。

    地下管网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908.9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9.52%,较上年同期下降14.48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29.50%,较上年同期增长0.44个百分点。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274.9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0.84%,较上年同期增长5.04个百分点;板块毛利率24.85%,较上年同期增长0.53个百分点。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继续坚持“陆海空地”四位一体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的业务方向,大力拓展新兴业务。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业务优势,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大市场开发投入和创新商业模式力度,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平台和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申报与转化应用成效明显。一是公司“4+2”核心业务方向逐步形成。“4+2”核心业务方向包含四大基础核心业务和两大战略新兴业务,即: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化工园区安全能力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四大基础核心业务,以及“低空经济+数据资产治理与运营”“区域碳治理+林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两大战新业务方向。二是企业侧客户逐步扩大。围绕拓展二元客户结构的目标,加强在大安全大应急领域的产业布局,聚焦能源和化工两条领域赛道,成立能源推广部,负责能源安全保障和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企业侧业务拓展推广和行业主管部委的对接及维护,实现与多家央企国企的深度对接与合作,逐步打开企业侧市场局面。广泛开展政企、校企对接交流与合作,与22家单位对接交流,与其中3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绿色低碳战略逐步落地。开展“双碳”信息化业务,从低碳转型规划设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碳核算理论方法,打造全方位碳产品体系。

    为加快发展智慧城市新兴业务,创新地理时空数据、物联网、智能化工程应用服务,在智慧管网、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园区等领域与地方国有企业深入合作。公司持续加大高端装备投入力度,提高拓展航空摄影业务和盈利水平,发挥在航空遥感测绘方面的核心优势,积极拓展相关市场,测绘板块业务向新兴领域聚焦。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上升的不利局面,公司在业务结构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上持续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坚持双轮驱动,打造“基础+战新”二维业务结构,立足公司业务基础,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数据资产治理与运营”“区域碳治理+林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两大战略新兴业务市场。二是持续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政府侧+企业侧”二元客户结构,在巩固和扩大政府侧优质客户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企业侧优质客户。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新质生产力探索方面,聚焦“低空经济x数据要素x低空应用”战略新型赛道,着力打造服务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低空数据要素服务超市。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122.56万元,同比下降3.8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811.15万元,同比增长19.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988.20万元,同比增长21.42%,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长25%。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正元地信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