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飞乐音响(60065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智能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检验检测三大板块,其中,智能硬件板块包括汽车照明、汽车电子电器、模块封装、芯片测试服务等业务;解决方案板块包括智慧水务、智能制造等业务。未来公司提供具有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品质优异的智能硬件产品,多场景、成熟工业智能解决方案,以及高端检验检测服务,并逐步构建工业数字底座核心能力。
2、经营模式
汽车电子业务以全资子公司上海仪电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为主体,围绕汽车照明业务、汽车电子电器业务及家电与汽车线束业务三部分展开。汽车照明业务主要产品是车灯LED模组,公司作为二级配套供应商,通过在行业中所处的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积极布局国际化、中高端市场,为客户提供多品类、高质量的汽车照明产品。公司客户覆盖众多国内外车灯生产商,主要客户有马瑞利、麦格纳、斯坦雷等车灯企业,整体实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汽车电子电器业务,拥有自主的电子电器软硬件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内饰表面设计、产品测试台架设计的交叉整合能力,完整的产品试验验证能力,柔性多样化的产品制造能力,不断满足整车厂对于产品技术,质量和成本的定制化要求,提供一流的车身电子电器解决方案和产品,主要产品聚焦于汽车配电系统、车身电子电器系统、空调及风扇冷却系统。公司客户包括大众、吉利、东风、上汽、奇瑞、广汽埃安、一汽解放、五十铃等国内外车企。家电与汽车线束业务,以稳定的质量及快速交货的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线束加工和制造服务,其中汽车线束产品主要包括天窗线束和变速箱线束。公司客户以大金、松下、恩坦华、邦奇为主。
模块封装及芯片测试服务业务以全资子公司上海仪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为主体,聚焦智能卡模块封测和芯片测试服务。公司模块封测业务产品主要包括接触式模块、非接触式模块、双界面模块三大类。同时,公司借助智能卡封测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纵向延伸到其他领域的芯片测试、减薄、划片等芯片服务业务,提供一流的芯片服务解决方案,重要客户有华虹宏力、德国捷德等公司。
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以上海亚尔精密零件制造有限公司为主体,其产品主要包括光源零部件、医疗器械零部件等产品,具备业内领先的精密加工能力。主要客户有昕诺飞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常州市纽菲克光电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检验检测业务以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为主体,以SITIIAS/NEPSI检验检测认证品牌为核心,聚焦高端仪器仪表检验检测业务,专业从事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气设备、工控系统等产品的检测、认证、检验、校准、培训和行业服务,围绕安全与质量,为国内外上千家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温度、流量、压力、液位、阀门等专业试验室,也建立了防爆安全、电磁兼容、电气安全、老化与可靠性等共性试验室,具备可靠性、功能安全、软件测试、信息安全等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防爆安全检查、评价、验收、监理等技术能力。主要客户有霍尼韦尔、重庆川仪、西门子、浙江中控、中石化、中石油、中广核等。
智能制造业务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体。智能制造业务覆盖新能源、水利、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规划、设计咨询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服务。主要客户包括上海电力、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上海西门子开关、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智慧水务业务以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自仪院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为主体,提供智慧水务方向的仪控工程与运维服务和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利用自身研发和专业技术优势,积极研发智慧水务智能化装置、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软件平台;提供智能化产品与工程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上海城投水务、广东环境集团等数十家水务集团公司。
3、行业情况说明
(1)汽车电子行业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5%。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5.4%,相比之下,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0.3%,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3%。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量增利减”,规模扩张仍在继续,但上游成本传导快于终端提价能力,导致行业整体进入“靠规模摊薄成本”而非“靠溢价提升盈利”的阶段,行业内卷将进一步加剧,从整车到供应链的价格战持续。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数据,上半年整车总体盈利水平依然较低,1-5月汽车行业4.3%的利润率虽较1-4月的4.1%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工业企业5.7%的平均利润率,且行业内部盈利水平呈现明显波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均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95%,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
(2)模块封装及芯片测试服务行业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14464亿元,同比增长20.1%,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9万亿元。2025年1-5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达5264亿元,同比增长18.9%。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2025年上半年在自主可控道路上取得显著进展,国产替代正在加速,晶圆制造产能扩张成为关键趋势,也将带动芯片测试等芯片服务业务的增长。
近年来,由于移动支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卡市场面临逐渐萎缩的状况,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如交通系统中的电子票务、金融服务的身份验证、安全旅行领域的电子护照、医疗保健的电子健康记录管理,以及政府和企业安全访问等,仍为智能卡带来了持续的市场需求。
(3)检验检测行业
检验检测行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质量强国、服务制造强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简乐尚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检测、检验和认证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1710亿元,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5870亿元,未来六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5%。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检测市场规模将突破5500亿元,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战略新兴产业爆发、国际贸易合规升级这三大领域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4)智能制造行业
在市场需求的强大牵引和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近年来呈现较高增长态势。根据《2024-2029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突破5.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比重约19%-30%,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15%之间。根据前瞻网的分析,预计到2027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6万亿元,其中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
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5年我国智慧水厂市场规模约为286.7亿元,同比增长20.92%,预计于2029年达470.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3.2%。虽然市场规模逐年有增长,但是伴随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和政策支持加强,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始进入水务行业,加剧了市场竞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年度经营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基本实现预定目标,经营工作整体平稳。
(一)科学谋划“十五五”,擘画发展蓝图
“十四五”期间,公司通过剥离低效资产,业务聚焦于“智能硬件、检验检测、工业智能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实现业务结构优化,财务状况明显改善。上半年,公司进一步聚集重点领域,科学分析发展环境,准确判断发展趋势,围绕“十五五”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讨论。在“十五五”期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深化内部协同,提升主营业务发展规模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二)聚焦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
上半年,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运营质效,公司制定了多项降本增效实施方案并进行落实。公司本部及子公司多措并举全面降本,四项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在运营方面,汽车电子应收账款及存货实现双下降,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自仪院销售收入稳中有增,积极推进系统集成业务优化调整;智能电子通过降本增效,扩产芯片测试产能,实现较大减亏;亚尔精密顺利完成主要经营负责人新老交接,二季度运营平稳。
(三)加速产业布局,积极开拓市场
积极布局以自仪院为主体的AI+仪器仪表新业务,搭建AI+仪器仪表创新孵化空间,助力构建AI+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配合徐汇区成功召开AI+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大会,以自仪院为载体的“智仪空间”高质量孵化器获得徐汇区授牌,目前已有数家企业和高校创新团队入驻。推进AI赋能检验检测,构建检验检测行业专用RAG知识库,拓展大模型对检验检测业务处理能力。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向自仪院授牌“上海市智能测控装置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逐步打造形成“一站式”综合技术服务能力。
主要业务板块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汽车电子延锋彼欧新的某豪华车品牌格栅灯项目及重点客户新项目进一步扩大销售份额;智能电网管理模块已在国内某新能源车企实现批量交付,全架构智能配电模块与国内某新能源车企开始合作预研。自仪院检验检测认证业务顺利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特种设备(压力管道阀门)型式试验机构、上海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等资质复审与能力扩项评审;承办“钢铁行业轧制力传感器国产化推进会”,大力推进轧制力传感器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园区规划整体逐步更新,与新的重点客户达成入驻意向。智能电子聚焦芯片服务以及超薄非接触式模块封装等高毛利业务的发展,芯片服务业务方面,继续深化与优质大客户华虹宏力的合作;智能卡模块封装业务上积极发展银线焊接工艺,已成功在公司重点客户德国捷德处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亚尔精密持续开发重点客户、重点领域的新产品新项目,已成功导入血管支架新系列部件、外周器械部件等多款新产品,实现产品线从单品类向多品类配套发展;不断挖掘传统光源工艺技术能力在新领域的应用需求,已进入医疗设备部件及净化杀菌设备部件领域。
(四)深化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公司科研投入率6.3%,申请知识产权42个,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9个。推进上海仪电掘进装备互联互通及智能终端技术等5个重点科研项目验收;完成国资委基于SaaS化安全运营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平台等项目。
各重点子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有序推进各项科研任务。自仪院申报市经信委及区科委等项目,牵头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探索AI赋能检验检测初见成效。汽车电子继续做好汽车一级智能配电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测试,以及衍生项目产品的配套生产准备。智能电子加快芯片测试能力建设,拓展自主可控的国产芯片测试平台,重点项目获市经信委专项资金支持。亚尔精密重点突破医用覆膜精密缝合技术等关键技术,探索拓展技术应用边界,助力新业务的拓展。
(五)强化管理赋能,提升发展质效
推进业财融合。金蝶财务核算系统已在本部及下属公司上线运行,为后续持续强化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管理,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进财务中心建设,强化业财联动和数据赋能,初步完成下半年信息化建设推进方案,不断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
法治国企建设。持续加强法治国企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明确将法治建设职责纳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职能。严格落实“三项法律审核”要求,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全面实现法律审核。根据新《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合规要求,公司及时完成治理体系优化及配套制度文件的修订。
强化审计监督。全面推进内部审计集中管理,建立“飞乐音响审计中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开展三年任期考核、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有效防范经营及财务风险;对内控缺陷及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突出整改实效,抓实抓细审计整改落实。
严抓安全生产。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基固本年”工作任务为主线,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及各类安全检查行动,排查隐患问题,未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100%。
加强人才培养。紧扣公司战略转型,强化任期业绩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强关联机制。实施人才多岗位锻炼,加快90后干部的培养使用。组织开展“飞乐音响第三期青年人才培训班”,推荐公司人才参加仪电集团中青班、高潜班及导航班培训,多措并举推动人才横向交流与纵向发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汽车电子业务
汽车照明业务方面,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LED车灯模组提供商,已成为细分市场龙头。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车灯模组研发团队和技术储备,产品定位清晰,前期开发反应迅速,一直以来与众多车灯厂、整车厂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终端客户涵盖国内外中高端车型,并已成功打入多家新能源车供应链,完成了新能源车灯模组战略布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汽车电子电器方面,公司具有一支磨合多年的研发、管理、销售团队,拥有自主的电子电器软硬件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内饰表面设计、产品测试台架设计的交叉整合能力,完整的产品试验验证能力,柔性多样化的产品制造能力。不断满足整车厂对于产品技术,质量和成本的定制化要求,与国内几十家整车厂和一级配套供应商等形成良好的配套服务关系。
家电及汽车线束业务方面,公司拥有超过20年的专业线束生产经验,具有柔性化制造能力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交货需求,在消费电子线束市场属于一线配套企业,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
(2)模块封装和芯片测试服务业务
公司在集成电路细分的智能卡模块封装测试领域,有丰富的量产经验,产品类型较为齐全,有较强的工艺能力和技术能力。公司拥有国内半导体封测行业首张EAL6证书,公司培养了一支有丰富集成电路产业化经验的管理团队和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工程技术团队,客户覆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及系统集成商。
芯片测试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建立了1K级的净化测试环境,拥有多种先进芯片测试平台,能够为集成电路客户提供测试方案制定、测试硬件设计、测试程序开发转换、测试稳定性和测试效率优化等专业服务,能配合芯片设计公司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客户需求。公司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量产的质量稳定且效率较高,设备可以覆盖低中高端各类产品需求。
(3)精密制造业务
公司是全球电光源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在传统光源零部件方面,市场占有率高,处于行业标杆地位,品牌知名度高,并有多项专利,公司研发成果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振兴攻关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近年来转型进军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市场,为医疗器械等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精密零部件加工服务。公司通过了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TüV南德颁发的证书;公司通过知识产权体系的认证审核,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获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能力、专业化程度、行业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4)检验检测业务
公司作为拥有如国家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和自动化仪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验站(NEPSI)等多项国家资质授权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公司检验检测业务主营清晰、亮点突出,专注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的同时关注标准化、培训等行业服务;瞄准综合一站式服务,通过自主创新,在高端仪表性能测试、防爆检测技术、核级产品鉴定技术、核电氢爆测试、软件测评技术等方面有深厚技术储备和积累;拥有自仪院强大行业资源后盾;拥有国际和国内知名行业专家,在检验检测认证各个方面都有深厚的人力储备,重点业务板块团队技术水平扎实、市场服务意识强。
(5)智能制造业务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拥有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团队,具备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的综合技术能力,是上海市承担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的主要单位。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覆盖农水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规划、设计咨询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服务。公司参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承担多项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是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理事长单位。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