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数据解析 - 财报审计 - 正文

三友化工(600409)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02:29: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三友化工(60040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

    上市二十余年来,公司始终秉承“产品链接、工艺衔接、资源集约、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三友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公司已由成立之初单一的纯碱生产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纯碱、化纤、氯碱、有机硅四大主业并配套热电、原盐、碱石、物流、国际贸易等业务协调发展的大型化工化纤企业集团。主要从事纯碱、粘胶短纤维、烧碱、聚氯乙烯、混合甲基环硅氧烷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主要用于玻璃、纺织、有色金属冶炼、合成洗涤剂、化学建材等行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范围未发生重大变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公司正大力实施向海洋转身、向绿色转型、向高质量转变“三转”战略,着力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即“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双新”战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壮大循环经济规模。

    (二)经营模式

    公司本着“用户是生命,诚信是灵魂,质量是根本,创新是长久,人才是支撑”的经营理念,始终秉承“讲原则、重责任、守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理念,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把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及时提供给用户,服务客户,细节经营,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卓越企业,回报社会。

    公司原材料采购以直采为主、中间商为辅,产品销售以直销为主、代销为辅,生产以产销联动模式统筹安排。

    (三)行业情况说明

    1.纯碱行业

    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持续下行。行业高开工、高库存局面持续,部分新增产能在二季度逐步投产,供给过剩局面进一步凸显,下游浮法玻璃需求延续弱势,光伏玻璃维持刚需,碱企出货为主,市场持续走低。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纯碱产能约4120万吨,相比2024年净增40万吨。上半年纯碱行业产能利用率90%左右,国内纯碱累计产量约1976万吨,同比上涨6%。

    2.粘胶行业

    上半年,粘短市场呈先扬后抑行情。行业无新增产能投放,开工保持高位,美国关税政策扰动下,需求改善有限,保持刚需,行业库存缓慢上涨,粘胶企业出货为主,一季度粘胶市场稳步走强,二季度高位回落。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粘胶短纤维产能约508万吨(剔除部分停产时间较长的企业后,产能约490万吨),与去年底基本持平。上半年行业平均开工率约84-85%,产量约214万吨,同比上涨约1.4%。

    3.氯碱行业

    (1)PVC市场

    上半年,PVC市场呈震荡下行行情。行业供给保持相对稳定,高库存局面延续,下游刚需为主,供强需弱主导下,价格震荡下行。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PVC产能在2900万吨左右,与去年底基本持平,行业平均开工率在77%左右,累计产量约1190万吨,同比增长约1.2%。

    (2)烧碱市场

    上半年,烧碱市场高位运行。一季度行业供给平稳,下游氧化铝及印染等需求相对平稳,得益于需求预期恢复,烧碱价格先扬后抑;进入二季度行业检修与复工并存,供量阶段性缩量与宽裕并存,下游氧化铝需求维持刚需,印染等支撑偏弱,市场震荡整理为主,波动有限。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烧碱产能约4900万吨,较去年底增加约50万吨;行业平均开工约87-88%,累计产量约2158万吨,同比增长约2.8%。

    4.有机硅行业

    上半年,有机硅市场呈先扬后抑态势。一季度在单体厂限产挺价及春节后需求预期恢复支撑下,市场上行;进入二季度行业开工提升,下游需求恢复有限,单体厂出货为主,市场持续回调。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有机硅单体产能690万吨,与去年底持平。上半年行业平均开工率76%左右,有机硅累计环体产量约123万吨,同比增加20.6%。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干字当头、承压奋进,大力开展“精益管理提质效、极限降本再攻坚”等系列价值创造活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经济运行等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效益支撑,增强发展韧性。公司生产经营保持稳健运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纯碱160.41万吨、粘胶短纤维40.39万吨、PVC(含专用树脂)21.63万吨、烧碱27.78万吨、有机硅环体7.0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5.62亿元,利润总额0.6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3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0355元。

    报告期内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升级

    锚定“三转”战略目标,按照“建得好、管理好、效益好”任务要求,不断优化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供给,以“保完工、抓投产、争创效”活动为核心抓手,推动“三链一群”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加速新兴产业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公司“三链一群”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高端电子化学品项目电子级氯化氢、氨气、氨水、硫酸处于试生产阶段,异丙醇单机调试;精细化工一期项目设备安装进入收尾阶段,正在进行管道安装,力争今年四季度投产,加快盐化、石化融合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坚持以数智化推进产业转型,全面部署推动垂直大模型技术的深化应用,打造硅业流化床、氯碱电解槽等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建设电池级碳酸钠等一批智能工厂,电子化学品公司完成模块化机房、5G工业网络等六大模块建设,AR安环系统AI布控球等智能化应用场景投入试运行,氯碱、硅业、电子化学品公司获评“河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

    找准优势延链补链。加快推进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水淡化及浓海水项目(一期)形成了“液体盐+淡水”技术路线,被纳入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核心设备全部订货,主车间土建全面铺开;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钠项目进入试生产,稳步推进系统工况优化。

    2.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核心动能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高质量抓好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收官,推进科技创新由“上台阶”向“强实力”全面提升。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比。坚持科技创新围着生产、效益转,着力增加高质量产业科技供给,重点实施7万吨/年碱法浆混合制胶技术研究等重点研发项目,攻关绿色制碱新工艺、新型粘胶纺丝工艺等新技术,不断提升现有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公司被认定为河北省A级研发机构。

    深化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持续深化与院士团队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废旧纺织品回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示范线完成建设,并打通了小试线流程;开发盐泥碳化工艺路线,行业首创纯碱盐泥用于热电烟道气固碳新技术,建成1000吨/年干基盐泥固碳示范线并完成连续运行试验,技术指标达到预期;报告期内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项,持续推进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共建研发平台。

    攻关关键技术,争创标志性成果。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破解“卡脖子”难题。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参与制定国标5项、行标1项、团标1项,累计达12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其中“有机硅甲基单体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等2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新增授权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研发磷氮阻燃纤维、扁平纤维等14项新产品。“氨碱白泥工程复合土制备及特性研究”新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重力无离子水脱氧技术应用等4项新技术应用场景列入省重点产业创新应用场景清单。

    3.坚持苦练内功,持续降本增效

    坚持以效益效率为中心,全面加强经济运行,产供销同步发力,不断深化内部极限挖潜降本,最大程度稳住了效益基本盘。

    推动成本降低。全面优化生产运行,全力压减非生产费用支出,极限生产、极致降耗、极度降费,公司上半年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37亿元,纯碱、烧碱、PVC、有机硅、粘胶短纤维成本同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深挖经营潜力。坚持供销联动、强化经营协同,统筹推进供应降本和经营创效工作。供应靠前发力、优化渠道抓整合,积极引入新供应商、直供户,压降原燃材料采购价格;不断加大降本力度,纯碱白煤全部替代焦炭,化纤碱法浆使用量进一步提升、保持最佳质效平衡比,多措并举降低原材料成本。销售主动出击、细分市场调结构,持续深挖差异化市场潜力,纯碱食用碱,化纤竹纤维、莫代尔纤维、小品种定制化纤维,有机硅D5等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9%、8%、56%、33%、27%,有力支撑了经营效益增长。

    4.管理夯基固本,促进提质增效

    面对行业严峻形势和市场不利态势,公司强内控、练内功、防风险,持续深化价值创造、推进改革提效、强化对标创优,全力筑牢管理根基,推动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深化价值创造。全面推行“清单式、网格化”精益运营管理模式,通过细化效益模型测算,全方位加强产量、消耗、费用等成本关键环节和重点要素管控,发挥“一横一纵”双向管控作用,针对性制定各类增效措施500余项,实现价值创造显著增利。

    推进改革提效。坚持用改革实践应对风险挑战,高标准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优化治理结构,深化监事会改革,各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占比达到15%以上。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中层管理人员落实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人数占比达到100%。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重点解决制度规范性、全面性、实用性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体系,着力提升改革效能。

    强化对标创优。对标找差、以点带面,全面堵塞经济运行“跑冒滴漏”,推动各系统最经济优化运行,“五级三维”核心指标中25项优于对标指标,7项主要消耗指标打破历史最优纪录,高附加值产品莫代尔纤维通过产线改造实现三线同时生产,产能增长50%。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规模优势。公司长期致力于主业发展,当前纯碱、粘胶短纤维年产能分别达到340万吨、80万吨,是国内纯碱、化纤知名企业。公司PVC、烧碱、有机硅单体年产能分别达到52.5万吨、53万吨、40万吨,行业内均有较大影响力。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行业竞争力逐步提升。

    2.循环经济优势。公司在国内首创以“两碱一化”为主,热力供应、精细化工等为辅的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以氯碱为中枢,纯碱、粘胶短纤维、有机硅等产品上下游有机串联,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达到了增产、增效,降成本、降能耗,节水、节电、节汽的良好效果。

    3.技术创新及装备优势。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坚持生产工艺绿色化低碳化、过程控制精细化节能化、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工艺和技术,先后参与纯碱、化纤环保标准,粘胶短纤维、工业碳酸钠、碳酸钠生产技术规范等31项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报告期内,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7项;新增授权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4.产品质量与差别化优势。公司粘胶短纤维产品差别化率行业领先,国内首家通过了欧洲一级生态纺织品质量认证,拥有莫代尔纤维、高白纤维、无机阻燃纤维、莱赛尔纤维等“唐丝”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可同时生产三代纤维产品。公司纯碱低盐化率、重质化率、散装化率行业前列。主导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且均可实现定制化生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三友化工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