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华亚智能(00304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深耕精密金属结构件行业二十余年,是行业内的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大规模企业。公司继2024年成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冠鸿智能51%股权后,成为了在精密金属制造及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具备综合生产能力的高科技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中的主要产品分四部分:精密金属结构件、半导体设备维修、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干法电极生产装备系统。
(二)公司的业务模式
公司的业务模式为定制化的供应链合约制造业务模式,即通过供应商资格认证等程序进入客户供应链系统,之后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进行产品认证、生产和销售。定制化的供应链合约制造业务模式贯穿于公司的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目前主要实行以订单为导向的直接采购模式。采购内容主要为精密金属结构件制造工艺而选型采购金属原材料、零配件以及外协服务等,以及基于智能物流定制化设计方案而选型采购或定制开发的硬件装备,以及自制AGV所需的零部件。公司通过完整、严格的筛选体系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考核;合格供应商名录制度有助于公司保障采购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目前公司已经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商稳定性良好。
2、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自主生产为主。公司生产的精密金属结构件为定制化产品,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类型、工艺流程、生产周期均有差异。公司会针对每款产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通过智能化管理方式直接有效控制生产工艺的稳定,将操作风险降到最低,保证生产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成品率,有效控制成本。智能装备生产实现过程一般包括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四个环节。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向客户销售的模式。公司在接收订单的同时会与客户就产品设计方案、交付时间、数量、交付地点等要素进行确认,经客户询价、比价或招投标后明确贸易条款或交付方式,报告期内,公司的业务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4、冠鸿智能的主要经营模式
冠鸿智能主要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商务洽谈等方式直接向客户销售,冠鸿智能基于客户需求出具技术解决方案,经客户询价、比价或招投标后确定合作意向。销售价格方面,因项目方案定制化,受客户需求、技术参数、设备选型、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不同项目的成本差异较大,导致销售价格存在差异。结算方面,收款节点通常包括合同订立、发货/到货、验收通过、质保期满等,一般采用银行转账或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收取货款。
(三)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增长;公司营收的增长主要一方面来自于公司按需交付老订单,及时为客户研发新的产品,并及时调整产能策略逐步提升了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获得了新订单;另一方面来自于控股子公司的及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持续赢得客户认可,提升了订单额。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精密金属结构件竞争优势
1、全流程大型生产及加工技术优势
随着客户对产品交付、质量、技术等要求的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技术研发能力、产能转化能力等综合因素已成为品牌商对于选择精密金属零部件供应商的重要的评估标准,不再仅仅是单纯从价格方面考量。
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集多领域技术于一体的柔性智能生产线、数量可观的多工序的高精度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完整的加工工艺设计能力,以及从下料、成型、焊接、金工、表面处理及装配的全流程的大型生产能力,具有对高精密的全尺寸检测能力和对相应微观结构的检测分析能力,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为生产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护航。
在技术方面,公司还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焊接自动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个高级研发机构,拥有了数控加工、精密焊接、表面处理、精密机械加工、精密装配、部件维修等多项跨领域的精密金属制造和维修的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精密金属结构件制造获得授权专利77项。
公司的加工能力、制造技术和交付能力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2、高效的集成化的系统管理
公司5G网络全覆盖,大部分自动化设备已实现机联网,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和制造执行系统(MES),整合公司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和业务流程,实现管理活动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实时进行业务数据统计和分析,为生产管理者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有效地推动公司提升生产订单管理的高效化,保证了公司快速的运营能力。
3、人才优势
在人才方面,公司利用上市公司股权的优势,采用包括股权激励、职业规划、提供多种晋升通道等多元的员工激励方式,推动核心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建设,健全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持续对员工进行多种技能培训和提升,制定了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对管理改善和优化、工艺改善和优化、创新等的奖励制度,从而保障上市公司及包括控股在内的子公司现有经营团的稳定和发展。
4、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势
作为客户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公司所在的精密金属制造服务企业要进入国内外品牌商的供应链合作体系,需通过严苛的审核范围及内容复杂的供应商资质认证,整个认证过程通常需要1~2年。只有通过供应商资质认证和不定期的资质复审的供应商,才能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
在客户新产品研发配合方面,公司凭借数十年积累的结构件制造实力和经验,能在客户开发新产品前期参与到客户的结构件设计中,协助客户进行一部分优化设计,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性能指标,并更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也与客户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合作粘性。
(二)智能装备竞争优势
1、智能物流装备方面:冠鸿智能具有丰富的对智能物流系统整体方案和AGV高精度定位系统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能力。智能物流装备系统行业具有非标定制的特点,不同应用行业内用户、同一应用行业内不同用户对智能物流装备系统的需求均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差异后,才可能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
冠鸿智能一方面凭借多年在锂电行业的探索;另一方面持续投入调研资金和调研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研究,掌握了诸多客户行业特点、生产流程、工艺要求、技术特点、工厂结构等,并入研究客户所处行业和生产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客观地分析客户自身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所以生产出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客户实现效率提升、管理进步和竞争力提升。这也是智能物流装备系统制造企业设计出好的产品的核心能力之一,也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2、智能干法电极生产装备系统方面:冠鸿智能新研发的智能干法电极生产装备系统主要应用于固态电池生产过程,是固态电池生产的核心装备,直接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该系统集成了粉料混料,纤维化,压延,覆合等工艺流程,是固态电池电芯前道生产环节的核心工艺设备。
该系统使用A1控制技术,为客户固态电池生产过程提高效率,节省占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具有高度集成性,结构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可在线拟合,修正辊缝,具备工艺参数自学习功能;实时PID调整响应快等优势。
3、持续的创新研发活力
冠鸿智能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公司根据行业的不同工艺生产特点,个性化地对行业痛点进行攻坚克难,研发的系列产品有助于推动行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智能装备制造累计授权专利64项、13项软件著作权。
研发技术人员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视觉、软件、光学、机械、电子、控制及自动化等多个专业领域,已形成一支由系统规划设计、系统集成、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软件开发、电控开发、电化学、新能源等工程师组成的优秀研发和工程队伍,具备良好的创新研发实力。
4、优质的客户资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冠鸿智能逐渐在装备制造方面建立了优质的客户群体。智能物流装备系统投资大、系统工程复杂,下游客户选择供应商时,通常采取严格的采购认证制度,需要经过业绩认证考察、工艺技术学习理解、技术方案匹配性试验等环节,而供应商一旦通过下游客户的采购认证,通常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和偏光片材料领域已经覆盖了主要头部客户,具有较强的客户资源优势。优质的核心客户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稳定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树立了公司在业内的良好口碑与高端的品牌形象。
新研发的智能干法电极生产装备系统正在吸引众多的电池行业客户前来测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