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优德精密(30054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专注于精密模具及零部件制造领域,主要产品覆盖汽车模具零部件、半导体及计算机模具零部件、家电模具零部件,以及自动化设备与医疗器材精密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精密制造领域,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依托先进制造工艺与智能化设备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已构建起涵盖定制化开发、精密加工、质量检测的全流程服务能力,能够满足客户专业化、个性化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公司坚持国内外市场同步拓展策略,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巩固在精密零部件领域的市场地位。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储备,推进高端制造能力建设,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式采购与计划采购两种类型,通常以订单式采购为核心模式。计划采购方面,公司参考上年度实际消耗量制定当年安全库存范围,并结合月度周转率实施动态监控。当库存水平低于安全库存下限阈值时,由资材部门启动计划采购进行补充。
公司已建立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涵盖原材料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优化采购流程与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与及时性。报告期内,公司采购体系运行稳定,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及供应渠道未发生重大变动。
2.生产模式
公司构建了差异化的生产体系,采用订单驱动与计划生产相结合的双轨制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订单驱动生产主要面向定制化产品,基于客户订单需求实施精准排产。针对定制产品“少量多样、规格复杂”的特性,公司建立了柔性化生产机制,确保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的快速响应与交付。计划生产模式则适用于标准化产品,通过需求预测模型分析历史订单数据及市场趋势,制定动态生产计划,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库存优化的有机平衡。
公司通过持续优化生产管理体系,构建了涵盖工艺设计、产能调度、质量监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平台,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协同与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优化生产管理系统,确保各生产流程的有效衔接,有效保障公司产品的品质与交期。
3.销售模式
公司构建了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双渠道销售体系。直销模式下,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客户销售;经销模式通过与贸易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区域市场覆盖。国内营销网络以华东总部为核心,华北、华南、华中、西南区域分公司及办事处为支点,形成全国性服务布局。国际业务方面,通过行业知名网站、参加国际展会、授权海外经销商等推广渠道,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全球客户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销售渠道管理,加强重点区域市场开拓,深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直销模式保障定制化产品的精准交付,依托经销网络提升标准化产品的市场渗透。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完善全球化服务体系,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精密零部件供应商。
(三)报告期内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增长,在行业环境及公司经营策略调整的积极作用下,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同比增长。作为汽车模具零部件领域的专业供应商,公司经营业绩与汽车产业发展周期高度相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5年1-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2025年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54.7%。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3%,低于整体工业企业5.4%的利润率水平。2025年一季度,该行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至3.9%。当前,行业仍处于深度整合阶段,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需求不足与供需关系调整的矛盾并存。
公司本期经营业绩的提升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产品结构优化成效初显,带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二是受益于汇率环境变化,财务费用同比有所下降;三是本期获得的政府补助较去年同期增加。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坚持“精准、迅捷、创新”的经营理念,提供专业化、系列化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持续打造和提升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发技术优势与人才梯队优势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持续深化精密模具零部件、自动化设备零部件及医疗器械相关零部件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基于政府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质,公司建立了涵盖技能培训、等级评价、经验传承的全方位人才发展机制,形成近百人的专业化研发技术团队。通过多年技术积淀,公司已掌握上述领域产品研发设计及精密加工制造的核心技术,并主导参与多项模具零部件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公司创新优势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三大支柱:其一,构建了技术人才引育留用的长效激励机制;其二,依托江苏省精密级汽车冲模零件工程研究中心及市级研发机构平台,持续强化模具与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其三,建立系统化产品迭代机制,保持主流产品持续升级与新产品开发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授权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专利9项,三项专利荣获国家专利优秀奖。该等知识产权成果不仅彰显公司技术研发实力,更为产品创新提供持续的技术保障,有效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二)销售通路优势与服务保障优势
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的立体化营销服务体系。在产能布局方面,依托华东地区集团总部及核心生产基地,协同东莞、天津、武汉、重庆四大区域制造中心,形成辐射全国主要工业经济带的战略布局。在渠道建设方面,国内设立十余个省级驻点服务机构;海外建立多区域分销网络,实现48小时快速响应机制。该体系有效保障了产品交付效率及售后服务的及时性,显著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公司配备数百台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心、智能化热处理生产线及全套精密检测仪器,结合二十余年工艺技术沉淀,具备为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在服务保障方面,公司构建三级服务响应机制:前端设立专业营销后勤团队,统筹订单全流程管理;中端配置驻场技术支持工程师,提供安装调试及操作培训服务;后端组建独立技术服务团队,实施“一对一”售后跟踪服务。同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需求分析及专属客户服务经理制度,系统化处理客户诉求,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基于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全周期服务体系,公司已在业内树立优质品牌形象。
(三)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长期致力于汽车模具行业,构建了覆盖全球知名汽车产业链的战略合作伙伴网络。在模具制造领域与DAYTON集团、天汽模、无锡威唐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深度协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终端应用领域成功融入一汽大众、北京奔驰、一汽丰田等国际车企的全球采购体系,并持续深化与特斯拉、比亚迪、小米、理想、蔚来等新能源头部企业的技术协同。通过多年服务国内外标杆客户的实践积累,公司形成覆盖客户研发、制造、交付全周期的全流程服务能力,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并实现优质交付目标,通过项目共研、数据互通等机制持续提升同步开发能力,同时形成与国际客户高效对接的工作标准和沟通机制。基于上述核心能力,公司在客户群体中树立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形成"优质服务-品牌认可-持续合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四)高效的生产管理经验与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依托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构建了覆盖订单管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柔性化生产系统与智能化排产技术,有效平衡多品种小批量定制需求与规模化生产效率,显著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并降低制造成本,形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核心竞争力。
在供应链体系方面,持续实施筛选、指导、评估和激励机制,提升公司供应链优势。在质量管理领域,公司建立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售后服务实施严格的过程控制。通过部署先进检测设备与智能化检测流程,实现生产过程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