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百通能源(00137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D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D4430热力生产和供应”,部分经营热电联产业务的子公司属于“D4412热电联产”。
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新建项目应优先依托园区集中供热供汽设施,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2023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加快热力管网建设,依托电厂、大型工业企业开展远距离供热示范,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重点区域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农产品加工等燃煤设施,充分发挥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的供热能力。202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构建多元高效的使用体系,充分发挥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的供热能力,到2025年底,完成其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的关停或整合。
公司通过建设热电联产装置和供热锅炉在工业园区开展集中供热业务,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能源利用和发展方向。由于工业园区在实现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土地集约利用、节约能源、集中治污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以及“退城入园”已成为重要趋势,工业园区已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公司在工业园区提供集中供热业务,一方面可以保障园区热力需求的稳定供应,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配套,另一方面通过集中供热对分散式小锅炉的替代也顺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国家。根据2024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建立了煤、油、气、核、水、风、光等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澎湃动力。202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9.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3%,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1.7%,电力消费量增长6.8%。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3.2%,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
集中供热是指在工业生产区域、城市居民集聚区域建设集中热源,向该地区及周围的企业、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与分户供热相比,集中供热具有节约燃料、降低污染、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低噪音、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多种优势,因此更加节能高效的集中供热模式得到愈加广泛的推广。
相对于各用热企业自行建造锅炉供热,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具有节约能源、综合能耗低、降低供热投资和运营费用、供热效率高、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减少大气污染等多种优势,对我国能源高效利用、燃煤减量替代及节能环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现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园区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之一。可为工业园区内热用户企业提供性能稳定、供给充分的热源,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集中供热的一种生产方式,热电联产是锅炉蒸汽经汽轮机发电后供热的运行过程,其通过能量梯级利用,从而同时供应热力和电力,提高了热能综合使用效率。通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有利于淘汰高耗能、污染大、效率低的小锅炉分散供热,已成为加强散煤治理,实现煤炭减量替代和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构建我国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企业提供集中供热服务。公司通过建设热电联产装置和供热锅炉,以煤炭为主要燃料,为供热范围内的工业企业提供蒸汽供应,蒸汽联产品电力直接出售给国家电网。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相对于蒸汽热用户企业自建锅炉的分散式供热,具有节约能源、综合能耗低、降低供热投资和运营费用、供热效率高、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减少大气污染等多种优势,对我国能源高效利用、燃煤减量替代及节能环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现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园区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之一。
公司的集中供热业务经营区域为各地的工业园区,园区内热用户企业的热力需求的增长情况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设立蛇口工业区起,工业园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力量。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根据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显示,我国国家级开发区有552家,省级开发区有1,991家,省级以下的市县区级开发区、园区基数则更加庞大。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园区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抓手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器。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以及对大气污染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鼓励以热电联产、清洁煤以及新能源等效率高、低污染的热力生产方式推进集中供热发展,同时大力淘汰小锅炉等高耗能、污染大、效率低的传统供热方式。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广热电联产改造和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逐步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小锅炉和散煤。目前,我国工业园区供热已基本形成“以燃煤热电联产和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分散燃煤锅炉和其他清洁能源供热为辅”的供热格局。
公司设立以来主要以提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为核心业务,实施集团总部管理模式下开发运营多个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公司的发展策略。公司目前已在江苏省宿迁市的泗阳经济开发区、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赣榆柘汪临港产业区、江西省抚州市的金溪工业园区、山东省菏泽市的曹县经济开发区以及山东省临沂市的蒙阴县孟良崮工业园等多个工业园区设立集中供热项目公司。
(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
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蒸汽与电力。蒸汽作为热量载体,广泛用于工业园区中的化工、冶金、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行业。蒸汽具有动力驱动、加热保温、发酵、灭菌、干燥等多种用途,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热媒介。
电力是在以热电联产形式进行蒸汽生产过程中,通过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发电形成的联产品,公司生产的电力满足自用后向国家电网出售。
随着公司热电联产项目陆续落地达产,公司的电力产品销售比重逐渐提高。热电联产项目为公司目前主要生产模式与发展方向。相较传统的集中供热锅炉房,热电联产项目能实现电能和热能同时生产,使能量得到梯级利用,减少能源损失,并采用较为先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公司进入工业园区初期,会充分考虑投资的经济性及产能的匹配性,按园区的预期用热需求规划配套的供热设备,并根据园区内企业实际入驻情况安排产能配置。在园区建设初期,整体用热需求不高时,公司采用集中供热锅炉生产蒸汽。随着园区招商引资、用热企业陆续入驻,园区用热需求量达到一定基础后,逐步实施热电联产。公司的第一台热电联产发电机组于2019年正式并网投产,目前已在泗阳、曹县两个园区内实现了热电联产发电上网。
(四)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1)自产蒸汽、电力销售
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为通过自建热源及供热管网生产蒸汽与电力进行销售。项目前期,公司实地考察工业园区的产业合规性、已有企业的热负荷需求及增长情况、未来园区招商引资入驻企业的热负荷需求预期,充分细致地开展市场调研和项目投资论证,确定项目投资园区及产能配置、设备选型、投资进度等投资规划。确定项目投资后,公司一般与各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具体供热项目进区合同书,之后通过招拍挂获得土地后,进行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园区供热系统。公司会视园区具体情况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签订集中供热特许经营协议或项目投资协议,获得在一定期限、特定地域内的供热业务专营权,为园区内各类型用热需求企业提供蒸汽配套服务,同时通过热电联产发电,将所产电力销售给当地电网公司。
(2)外购蒸汽转售
除自建热源进行热力、电力生产外,公司还经营外购蒸汽转售业务。公司的子公司大龙百通与松滋百通未在园区内自建热源,而是通过铺设管网连接热电厂与所在园区内的用热企业,自外部购入供热蒸汽后通过管网销售给用热企业。
2、采购模式
(1)煤炭采购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煤炭。报告期内的煤炭及运费采购额均占原材料采购额的90%以上。为保证煤炭供应的稳定,同时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公司根据各子公司的煤炭需求计划集中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于每年年底根据各子公司制定的发电、供热等生产指标计划确定下一年度的煤炭采购量,并根据各时段的发电、供热指标分解情况,确定各时段的煤炭采购数量。公司会对煤炭供应商供货能力、服务能力、价格和信誉的综合比对,通过“以产定购”模式,按照各子公司对应下游客户的蒸汽用量来安排煤炭采购。
(2)蒸汽采购
公司子公司大龙百通与松滋百通向当地热源采购蒸汽进行销售。大龙百通与松滋百通通过铺设供热管网及外购热源的模式为工业园区提供集中供热,采购方为所在园区内自建热电厂的企业及火电厂,采购的蒸汽经由自建管道向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和湖北省松滋市经济开发区供应。大龙百通、松滋百通采用上述业务模式的主要原因为目前当地园区内客户规模尚小,因此未自建热源生产蒸汽。
3、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方式安排蒸汽产品供应。在该模式下,公司根据客户用汽需求安排生产计划,通过煤、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对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按照用户指定的温度、压力参数对蒸汽进行处理后输送给下游用户。公司部分子公司采用热电联产生产方式。公司根据供热所需的蒸汽用量来确定热电联产机组的进汽量,通过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并输送至国家电网,发电后的蒸汽通过供热管网输送给客户。
4、销售模式
(1)蒸汽销售
公司蒸汽产品的主要用户为园区内的工业用户。公司在对项目进行调研时即会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蒸汽需求,并在项目投产前通过商业谈判与用户签署用汽合同,确定结算原则,依据实际用量办理结算。
公司的蒸汽价格主要在政府指导价和市场价格的约束和影响下,由公司根据客户用汽量、供热管网距离、煤炭价格波动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
(2)电力销售
目前子公司泗阳百通和曹县百通实现了热电联产发电机组并网,电力直接销售给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根据《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电网企业要优先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提供电网接入服务,热电联产机组所发电量按“以热定电”原则,执行市场化交易模式,所有上网电量在当地电力交易中心平台挂牌竞价销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热力传输主要受供热管网半径局限,集中供热、热电联产业务呈现区域性分布的特点。根据《热电联产管理办法》,以蒸汽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一般按10公里考虑,供热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规划建设其他热源点。热电联产项目都是在充分利用已有热源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供热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规划建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热电联产项目数量及规模均有限。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大型供热集团。热电联产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布,行业整体较为分散,集中供热范围内的供热企业享有区域性排他优势,供热区域内行业竞争度相对较低。
(一)业务布局优势
集中供热行业内的企业普遍有业务发展区域集中的特点。受供热半径的限制,单一热源往往仅能覆盖热源周边的工业园区。由于集中供热项目大量的前期资金需求,业内企业大多选择在单一工业园区内经营,虽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排他优势,但业务规模也受供热规划和供热半径的限制。
公司采用了跨区域经营的业务布局,集中供热、热力销售业务已覆盖江苏、山东、江西、贵州、湖北等多个省,客户涉及食品、酿酒、化工、纺织、造纸、医药等诸多行业。
公司在集中供热项目公司入驻工业园区的区域布局策略上,通常会避开市场竞争激烈、投资强度高的经济发达区域工业园区,选取当前有一定的热负荷需求,未来具有良好增长潜力的区域,不对单一园区或单一类型产业形成重大依赖。公司一贯重视项目的市场调研和相关信息收集的充分性、准确性,谨慎选择开发项目,做好项目开发前的评估论证工作,通过科学化的项目立项决策工作来降低项目投资的各项风险。在项目的规划建设阶段,公司会在前期供热区域热负荷及增长状况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工艺设计、产能配置、设备选型、投资进度安排等方面做好系统规划和匹配。公司根据各个项目具体情况,选择热源点+管网或单独建设管网的集中供热模式,搭配流化床锅炉、层燃炉、高效煤粉炉及燃气锅炉等不同的锅炉类型,以实现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二)项目所在区域与客户资源优势
由于集中供热行业存在较强的地域排他性,一个热区通常仅设置一个热源,单个工业园区均有主要的供热企业,其他供热企业很难接入该工业园区。故对于该工业园区的入驻企业来说,热力供应商具有唯一性。因此,公司已对所在工业园区有一定的区域性排他优势。深耕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行业多年,通过优质的供热服务与积极的业务扩张,已建立起了用热需求稳定的多元化客户群体。公司的客户资源优势如下:
1、客户行业覆盖广泛,不受单一产业景气度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所处行业主要为化工、冶金、造纸、印染、食品、医药等。各项目公司所处园区均根据当地的资源特点重点发展其特色产业。在公司整体层面,对单一产业没有明显的依赖性,可以有效规避单一产业不景气对公司的整体业绩影响。
2、主要客户用热稳定,自身发展情况较好
公司的客户群体中不乏大型知名企业。其中,洋河股份(证券代码:002304)及其子公司双沟酒业为公司重要客户;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为江苏省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江苏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欢乐家(证券代码:300997)的全资子公司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均为国内知名食品饮料制造商;中伟股份(证券代码:300919)为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其业务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上述客户主要生产基地的热源供应均由公司提供,优质的客户资源保障了对稳定的热力需求。
3、项目公司所处园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得益于公司的战略性选址与布局能力,公司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宿迁市、连云港市、临沂市、菏泽市等地,这些区域虽处于经济发达省份内部相对欠发达地带,但所在工业园区发展势头猛,经济产值增长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拥有极为可观的发展潜力,为项目公司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三)专业化、集团化管理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业务,通过多个供热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已积累了丰富的集中供热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司打造了一支高效精干的核心管理团队,探索和完善了集中供热的项目开发、规划、采购、建设、运营全业务流程的精益化管理模式。
采用集团化三级管控模式管理各子公司,在总部层面对各产业平台的战略决策及重大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前期实施、协助开展外部资源的整合及建立系统的管理和运营体系,进行整体把控及提供各种技能和资源支持。通过高效的信息化沟通管控和科学的人员调度、工作协同来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下属公司团队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同子公司之间的工作交流、经验分享、绩效评比来促进管理融合,优化管理架构,使公司的管理运作更加高效、灵活。
(四)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优势
在项目的运营管理阶段,公司注重规范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以实现各项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项目公司的稳健运营。由于公司规模较大型热电企业相比偏小,公司更加注重项目管理。一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推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业务;另一方面,管理团队注重成本控制,包括采购成本、项目建造成本、运营成本等,在精细化管理中强调对细节的管控和流程的优化。正是对精细化管理及成本控制的高度重视,公司才能在运营中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及运营管理,避开竞争激烈的大型成熟工业园区,提前布局于处在低热负荷阶段的发展中园区并实现盈利,以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