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来源:西南证券 作者:杜向阳,陈辰 2025-02-05 10:0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前言: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与急重症患者救治相关的生命支持医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亦得益于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突破,生命监测与支持技术正逐步实现集成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从简单的心电监护到较为复杂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这些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术式的不断革新和产品线的扩围发展,我们不禁要问“高国产化率的生命支持设备未来增长点在何方?”本篇报告将重点围绕生命支持医疗设备行业三大核心问题来做解读:1)市场需求层面,各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年复合增长几何?2)格局层面,各子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以及行业核心技术发展趋势?3)潜在增长层面,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需求端:百亿级市场,AI互联互通在即。生命支持设备用于长时间维持患者生命指征,属于ICU病房中会使用到的部分设备,AI互联互通在即。
产品主要包括:1)器官支持类;2)监护类;3)急救类;4)其他。其中器官支持类主要有呼吸机、麻醉机、血液/腹膜透析设备、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也有急救性质)、医用制氧设备、以及医用供气排气相关设备。监护类主要有监护仪、心电图机、婴儿辅助类。急救类主要有除颤仪、心肺复苏设备、反搏泵、输液泵等。其他类主要有降温毯、排痰仪、灯床塔等。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2年复合增速较快的是体外除颤、心肺复苏、心电图机以及ECMO设备。2024年市场规模约146亿(-31%),同比下滑主要系医疗反腐以及设备以旧换新推迟影响。分产品看,2024年血液净化设备占比23.4%、监护仪占比19.5%、呼吸机占比17%、麻醉机占比15.5%,前四共计占比超过75%。尽管2024年总规模有所下滑,但是外部作用力对各个产品有着差异化的影响。影响较小的产品是血液/腹膜透析净化设备和麻醉机,因此中标金额占比提升明显。影响较大的产品是呼吸机和监护仪,因此中标金额占比有所下降。
从趋势上看,2019-2024年国内生命支持设备中标金额呈现波动态势——22年底ICU紧急采购后,导致23年需求略有所透支;24年需求下滑,主要系医疗反腐、医疗设备以旧换新项目落地延迟、以及宏观经济导致的医院财政开支紧张等因素影响(详见生命支持设备全图谱总结——中标金额、yoy、国产化率、竞争格局、价格区间、存量台数)。
1)呼吸机:主要包括医用呼吸机(有创+无创)以及急救与转运呼吸机等,其中医用呼吸机占比95%。
2)麻醉机:主要包括麻醉机、麻醉工作站(系统)和麻醉机配件,智能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
3)血液/腹膜透析设备:用于维持肾衰竭患者生命,尿毒症患者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
4)ECMO:用于临时替代心肺功能的高级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主要应用集中在三甲医院。
5)监护仪:技术上向更高精度及集成化、自动化、AI赋能方向发展。
6)心电图机:行业向个性化监测和远程心电监护方向发展。
7)体外除颤设备:截至24H1全国已布设超6.5万台,按照配置建议未来空间为140~280万台。
8)心肺复苏设备:采购主体仍是医院,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机的配置率亦在逐步提升。
竞争格局及产品对比:2024年国产化率约65%,其中ECMO仍有国产替代逻辑。按照中标金额,国产化率>85%的产品:婴儿辐射保暖台、体外除颤设备、心肺复苏设备、医用制氧设备、监护仪;国产化率40~85%的产品:监护仪、婴儿培养箱、医用供气排气相关设备、心电图机、呼吸机(医用)、麻醉机、血液/腹膜透析设备(不包括耗材);相对仍处于低国产化率的产品:ECMO设备。2024年宏观来看,国产品牌迈瑞(27.4%)、科曼(6.8%)、威高(3.9%)、山外山(3.3%)、理邦仪器(1.8%)处于领先地位。
1)呼吸机:国产化率63.9%(-11.6pp),主要系外资德尔格医疗份额提升明显;国产呼吸机逐步崛起,在高端呼吸机领域寻求突破。
2)麻醉机:国产化率57.1%(-2pp),市场集中度高,迈瑞、德尔格、GE三足鼎立;国产高端机型实现突破,多维度评定性能优劣。
3)血液/腹膜透析设备:国产化率45.3%(+6.3pp),提升较快;前五厂家占据75%市场份额,但其中只有威高和山外山为国产品牌。从性能上看:1)国产透析机(设备)关键性能比肩进口产品,具备国产替代的基础,主要差距体现在产品口碑、稳定性、以及后期服务;2)血液透析器(耗材)国产品牌已掌握关键制膜技术,原材料国产化亦逐步实现突破。
4)ECMO整机:国产化率29.1%(+20.2pp),进口理诺珐及迈柯唯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国产品牌汉诺医疗市占率12.1%(+9.8pp),提升明显。从性能上看,国产设备厂商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步实现核心组件及整机技术的国产化。
5)监护仪:国产化率85.6%(-0.7pp),迈瑞独占鳌头而其他品牌占比较为分散;血压、血氧、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量技术是临床的核心需求。
6)心电图机:国产化率69.2%(-2.8pp),前五仅一家外资且市场较为分散;从性能上看,国产与进口产品无显著差异,在高频响应及基线稳定性上甚至更优。
7)体外除颤设备:国产化率94.5%(+4.9pp),市场高度集中且迈瑞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发展方向是在性能上趋向于达到同等效果时,尽量降低电击能量。
8)心肺复苏设备:国产化率94.5%(+3.6pp),前两名主要在安保医疗和尚领之间角逐;从性能发展方向上看,第三代全胸腔包裹式的三维按压更贴近真实心脏工作原理。
潜在增长层面,从四个维度来看高国产化率赛道路在何方。
1)内需:政策持续支持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中长期看ICU生命支持设备需求升级——我国ICU(重症监护单元)床位23年年初疫情放开后快速增加,23年年初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为21.6万张。测算按照22年底总人口14.1亿计算,床位数已达到25年政策目标15张/10万人。伴随着ICU床位的大幅提升,生命支持设备22年底开展全国多地应急预案紧急采购。床位先行,按照床位设备配置标准测算,相关生命支持设备预计仍有增长空间。关于区域均衡方面,2019年东部地区重症床位县域占比最高(83.8%),西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最快(7.8%)。其次中国每10万人口重症床位数与部分欧美国家仍存在差距,相关设备长期仍有需求空间。此外,其他因素例如医疗新基建项目以及分级诊疗带来的需求扩容、老龄化程度加重带来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提升、以旧换新刺激政策均利多长期生命支持设备需求。
潜在增长层面,从四个维度来看高国产化率赛道路在何方。
2)出海: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图机趋于稳态,透析设备增长强劲——2024年医疗设备出口规模963亿元(-6.6%),主要系贸易政策加关税、以及疫情期间出口激增透支需求所致。2024年下滑速率趋缓,仍有结构性机会。
从区域上看,主要出口国家是美国(24%)、德国(7%)、日本(6%)。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为首的这些传统意义上医疗器械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出口额相对也较高。关于出口东南亚国家,昆明正在进入国际陆港运营联通新时代。2024年11月26日,中老泰铁路“昆明陆港号”完成了首趟双向奔赴。多式联运、物流园建设、海关监管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将极大地便利昆明与东南亚的交通连接,对后续国产设备厂商陆路运输和影响力辐射起到较大作用。但风险上仍需关注欧洲出口方向的地缘政治风险。
从产品维度上看,①呼吸机出口规模69.7亿元(-2.4%),因疫情2022年出海体量激增,后维持高位。其中出口美国和新加披金额提升最为显著。②麻醉机出口规模15.1亿元(+2%),因疫情2022年出海有所增长,后维持高位。其中出口美国、德国、印度最多。③血液透析出口规模6亿元(+18.7%),近10年来出海规模增长显著,出口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均有所提升。④监护仪出口规模31.6亿元(-4.2%),主要系疫情2020年出海激增,后续需求有所回落。主要出口美国,2024年印度占比下降;⑤心电图机出口规模5亿(-7.1%),整体趋于稳态,出口集中在美国、印度、德国和意大利,其中2024年土耳其、西班牙等地增长较快。
3)AIGC让产品线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助力全链条精准监测病人病情——收费方面,2024年11月医保局在特定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拓展项,即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进行诊疗,也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智能参与诊疗行为,但现阶段不重复收费。此项政策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收费端的指引相对正面,为未来人工智能的收费提供路径。风险上仍需关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可能会对涉及国家安全的AI技术进行审查和限制,尤其是在涉及跨境数据流动时。其中单论生命支持设备在ICU重症监护方向上的落地应用,迈瑞医疗在AIGC方向上2024年底率先发布重症医疗大模型,我们认为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化、数字化医疗监测和治疗设备将成为ICU建设的重要方向。
4)ECMO设备及一次性耗材国产突破,逻辑上行业需求扩容、技术突破、国产替代三位一体——
2024年ECMO市场规模我们测算后约为7亿元,ECMO主要应用在三级甲等医院,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和心脏外科等部门。根据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至2021年中国实施的ECMO例数从2826例增加到10656例,年复合增速39%。
2024年ECMO国产化率为29.1%(+20.2pp),主要系国产品牌汉诺医疗市占率12.1%(+9.8pp),提升明显。目前进口理诺珐及迈柯唯处于领先地位,国产厂家逐步布局ECMO,大浪淘沙,预计后续竞争格局将更为集中。
ECMO开机费用较贵,原因在于一次性循环套包及每天ICU病房费用较高,具体医保报销比例各地政策不一。国产设备厂商汉诺医疗2023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步实现核心组件及整机技术的国产化。2023年1月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以及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获批上市。同年7月,一次性使用离心泵泵头以及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获批上市。国产ECMO在关键的离心泵和氧合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提升了氧合效率,减少了膜间压力降,并且在氧合器的设计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我们预计一次性耗材部分价格会有所下降,未来耗材端预计国产化率将会显著提升。
相关标的:迈瑞医疗、威高股份、山外山、理邦仪器、鱼跃医疗、健帆生物、三鑫医疗、戴维医疗、宝莱特。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鱼跃医疗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