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下游自动化复苏,Q3业绩持续高增长,现金流持续改善。
受益于下游制造复苏,公司业绩持续增长,Q3单季度收入实现 5.91亿元,同比+106.41%,我们判断,剔除 Coss 并表影响,公司本部仍有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 36.9%,净利率 5.5%,环比上半年基本持平。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8.31%、12.36%,Q3单季度销售费用率 8.55%、环比上升 0.28pct,管理费用率 8.87%、环比下降 3.41pct。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 1.41亿元,Q3单季度 0.61亿元,环比增长 9.72%,研发费用率 10.4%,环比增长 4.47pct。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1.11亿元,Q3单季度 0.4亿元,现金持续回流,主因公司加强销售回款力度所致。
制造业持续复苏+疫情加速自动化需求,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9月 PMI 指数 51.5%,连续七个月保持荣枯线以上,整个下游制造业需求持续向好,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设备销量不断走高,1-9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 16.1万套,同比增长 18.2%,9月单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51.4%,为 33个月以来峰值,相比 8月,增速明显加快(+32.5%)。
且疫情催生出食品、仓储、光伏等企业对自动化替代人工的需求,多元化的需求推动我国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自主研发+外延并举,定增后持续夯实国际化核心竞争力。
2020年公司成功并入德国百年机器人企业 Coos。Coos 是全球机器人焊接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它的加入一方面使得 Coos 借助公司加强其中厚板焊接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 Coos 的中薄板国内焊接市场也增厚了公司业绩。此外公司定增预案也已确定、募资约 10亿元,引入三名背景雄厚的战投,一方面代表国家级基金对公司技术、产品、竞争力的认可,另一方面战投拥有产业资源众多,有望给公司带来领先的国内国外核心技术、市场、渠道、品牌等资源,助力公司向全球机器人产业第一阵营的愿景迈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年归母净利润 1.18/2.59/3.2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167/76/61X,考虑到公司国产机器人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并购产生的协同整合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