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申万宏源近日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18H1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同比上升0.2%;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上升0.8%。总资产3367.3亿元,同比上升12.3%%;归母净资产674.8亿元,同比增长22.3%。
观点:
公司资产规模扩张迅速,重资产化趋势明显。公司总资产规模同比较大幅度增长12.3%,其中负债增长246.3亿元,净资产增长122.8亿元。主要是公司120亿元定增于2018年初完成,进一步扩大净资本实力。同时将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末的81%降低至79.5%。降低的杠杆水平实际上给予公司未来进一步做大规模的上升空间,短时期内对EPS产生一定压力,但我们认为龙头券商的重资产化将成为行业趋势,并将以主动提升杠杆率水平的方式来实现。
重资产型业务提升收入,轻资产型业务缩减成本。申万宏源2018H1的重资产型业务在收入端均取得较快增长,其中证券自营及其他投资业务实现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145.8%;信用业务实现收入12.6亿元,
同比增长47.3%。与之相较的轻资产型业务均收入增长缓慢或下降(经纪业务-7.8%、投行业务-24.7%、资管业务+7.1%),但成本缩减较为显著(经纪业务-2.5%、投行业务-31%、资管业务-44.9%)。在这样不同经营路线的结合之下,公司在2018H1股票市场整体低迷时期,依然取得归母净利润0.8%的正增长。
机构经纪业务占比上升,一定程度上减缓经纪业务整体下滑趋势。2018H1,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席位租赁收入21.5亿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席位租赁收入同比增长30.3%,在经纪业务整体中的占比也从2017H1的7.7%提升至11.7%。预计这也将一定程度上减缓整体佣金率的下滑趋势。
投行业务收入下滑明显,依靠缩减成本稳住利润率水平。2018H1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4.1亿元,同比下降35.1%,而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8H1证券行业整体承销保荐+财务顾问收入同比下降26.7%,公司降幅较大。依靠成本端的大幅缩减31%,业务营业利润率水平上升5.7个百分点至37.8%。成本的大幅度缩减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低迷时期的业绩表现,但由于投行业务的人力成本作为固定开支特性,在市场回暖时期也将容易错失市场机遇,更加考验公司的经营水平。
资管业务主动转型成效初显,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018H1,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5.4亿元(不包括并表基金),同比增长41.1%。在市场整体去通道的行业背景下,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公司集合计划期末受托资金规模514.1亿元,较期初增长32%;定向计划期末受托资金规模7365亿元,较期初下降8.8%。我们认为目前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符合监管对于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的市场定位。我们注意到公司主动管理规模虽稳步增长,但资管业务成本下降明显,考虑到主动管理能力对投研体系的依赖,未来公司在资管业务的成本开支预计将有所回升。
信用业务快速增长,业务风险保持稳定。2018H1,公司信用业务实现收入34.4亿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为684.1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55.3%。根据公告数据进行测算,公司目前整体质押物担保比例从2017年末的177.2%下降至2018H1的173.4%,小幅下降3.8个百分点。与公司较大幅度的业务规模增长相比,目前信用业务的整体风险水平保持稳定,处于可控范围内。
投资业务是公司上半年的经营亮点。根据公司公告,2018H1自营权益类占净资本比例为23.96%,较上年末下降4.21个百分点。而自营固收类占净资本比例为143.36%,较上年末大幅提升9.28个百分点。公司自营资产配置的动态变化与2018H1的股债市场分化结构相契合。其结果是公司在扩大自营盘规模(同比+18.7%)、提升金融工具持有期收益(同比+82.5%)的同时,仅承担了较小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回撤0.6%)。结合公司的股权投资业务,公司的证券自营及其他投资业务板块整体实现收入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5.8%。
注:我们使用新准则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代表自营盘规模;使用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其他综合收益各项公允价值变动之和代表整体公允价值变动。
结论:
我们看好公司重资产化趋势之下的投资业务发展前景以及资管业务转型后的规模和收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116.2亿元、128.7亿元和13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47.8亿元和50亿元,EPS分别为0.2元、0.21元、0.22元,对应PE分别为21倍、20倍和19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股票市场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自营业务市场波动风险、股票质押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