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发证券:25Q3制药企业盈利改善 国产新药全球竞争力提升)
智通财经APP获悉,广发证券发布研报称,根据Wind,2025Q1-Q3化学制药企业整体营收增速-2.1%,整体扣非归母净利率12.5%,营收短期承压,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出海视角分析,根据医药魔方统计,2025Q1~Q3中国相关交易总金额达937亿美元,与国外交易总金额持平;首付款达50亿美元、交易数量为230笔;无论数量或金额,均超过24年全年,国内制药工业创新国际化在持续发力。持续看好国内制药工业在创新升级和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市场迎来新一轮产品周期所带来的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广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根据Wind,广发证券纳入分析56家A股化学制药公司的情况,2025Q1-Q3行业整体营收增速-2.1%,整体扣非归母净利率12.5%,营收短期承压,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研发投入方面,行业2025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9.6%,同比+0.7pp。根据分析,18家A股Biotech公司的财务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17.3%,扣非归母净亏损同比收窄25.2%。随着院内刚性需求的释放、创新产品步入新周期以及行业产品结构持续改善;同时,国产创新不断提质,创新药“出海”提速,行业中长期向好趋势正逐步确立。
国际化是创新升级的必经之路,关注国产新药国际化潜力
通过过去十年国内产业的努力,从近年国内企业对外资的授权案例可以清晰地判定,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创新药市场。由于美国高昂的临床试验投入和美国本地化临床运营的难度,绝大部分国内药企开拓海外市场是采取跟全球大药企合作的方式,产品授权或者联合开发,受关税影响很小。
根据医药魔方统计,2025Q1~Q3中国相关交易总金额达937亿美元,与国外交易总金额持平;首付款达50亿美元、交易数量为230笔;无论数量或金额,均超过24年全年。表明国内药企越来越注重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研发成果也受到更多MNC药企的青睐,国内制药工业创新国际化在持续发力。
投资建议:关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以及核心产品全球竞争力提升
从2015年开始,国内制药工业从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和医患使用,先后经历了供给侧、产品定价体系、诊疗行为规范等系统性改革和治理。产业内相关企业的经营也逐渐从这种大的政策调整中走上正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推出,更加明确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为之护航:创新、不断提质的创新。持续看好国内制药工业在创新升级和国际化背景下,国内市场迎来新一轮产品周期所带来的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建议关注标的
创新药:恒瑞医药(600276.SH)、科伦博泰生物-B(06990)、百利天恒-U(688506.SH)、翰森制药(03692)、信达生物(01801)、复宏汉霖(02696)、三生制药(01530)、映恩生物(06628)、先声药业(02096)、百济神州-U(688235.SH)、君实生物(01877)、康诺亚-B(02162)、泽璟制药-U(688266.SH)、海思科(002653.SZ)、科伦药业(002422.SZ)、中国生物制药(01177)、长春高新(000661.SZ)、康方生物(09926)、维立志博-B(02573)、和黄医药(00013)、和誉-B(02256)、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一品红(300723.SZ)、奥赛康(002755.SZ)、荣昌生物(09995)、石药集团(01093)、兴齐眼药(300573.SZ)、信立泰(002294.SZ)、亚盛医药-B(06855)、众生药业(002317.SZ)、艾迪药业(688488.SH)等。
特药:人福医药(600079.SH)、恩华药业(002262.SZ)、东诚药业(002675.SZ)等。
风险提示
仿制药集采和新药谈判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上市后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