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方正证券: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的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向市场化电价靠拢)
智通财经APP获悉,方正证券发布研报称,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因其较高的系统效率、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成为最主流的光热发电技术。从示范项目到市场化,光热发电在市场倒逼下有望持续降本。聚光系统、吸热系统、储换热系统投资占整个电站投资的近70%,建议关注在储热换热领域具备较强壁垒的公司、相关总承包方以及定日镜部件提供商。
方正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光热发电可以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而熔盐储能是弃光弃风应用的重要手段
①光热发电利用大量反射镜以聚焦收集太阳直射光,加热工质并进行储存,再利用高温工质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②而熔融盐储能系统具备填峰调谷的作用,既可通过光热系统给其充热、储热,也可将网上峰值电力转化为热能存储发电,建设熔盐储能不仅可以支持光热发电系统,还可以与其他风电/光电/废热系统协同工作。目前光热发电/熔盐储能均在初步商业化阶段,未来前景广阔。
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因其较高的系统效率、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成为最主流的光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站一般由集热系统、储热换热系统和热-功-电转换系统三部分组成,集热系统按结构分一般有塔式、槽式、线性菲涅尔式、碟式等主流路线;而储热换热系统按材质分类,目前主流技术是第二代熔盐储能系统(第一代技术采用水/导热油),从技术上,塔式结构兼具高聚光比和更大的降本空间,是目前最优的技术路线。
从示范项目到市场化,光热发电在市场倒逼下有望持续降本
2016年我国启动了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以1.15元/千瓦时的固定电价政策,开启了国内光热发电规模化应用的尝试。首批示范项目最终有7个建成投运;2021年后中央财政不再补贴新能源发电,“光热+光伏/风电”多能互补模式兴起;随着各地新能源上网电价逐步市场化,目前各地机制电价为0.25-0.55元/kwh不等,光热发电也有望在市场作用倒逼下实现进一步的降本。
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的未来市场空间广阔,较多项目规划在途
①国内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各省/自治区在建/拟建光热项目超过8GW,过去几年光热储能处于建设初期,鉴于经济性等原因,实际建设规模有限,随着技术成熟、规模效应显现、经济性提升,该行保守估计,假设十五五期间光热发电+储能规划装机量延续3GW/年建设,按照140亿元/GW的投资计算,累计投资额将达到2100亿元。②国外市场方面,北非、拉美、中东、澳洲等地区环境接近我国西部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国内企业亦有较多出海建设光热电站的案例。光热发电/熔盐储能应用场景丰富,光热项目出口与熔盐储能项目国内单独配套,体量或接近国内光热发电应用场景。
度电成本:技术进步&规模化驱动度电成本持续下降,2030年有望达到0.43元/kwh
由于目前国内光热电站建成时间较短,建成项目亦存在较大降本空间,目前各测算口径得到的度电成本差异较大,但未来降本趋势非常明确,据2023年相关研究,塔式光热电站的度电成本可在2026年进一步降低至0.5287-0.5312元/kWh;而据该行采用25年线性折旧估算,若只考虑初始投资折旧,首批示范项目已有一个案例已经下降至约0.31元/kwh。由于光热电站实际具有更长的寿命,同时目前较多的技术&工程问题解决后,存在较大的降本空间,未来的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向市场化电价靠拢。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项目批准不及预期、市场化电价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