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9亿元诉讼案波澜再起,长沙银行遭遇发展困境)
近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称,原告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信托”)与被告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华生活”)及相关责任方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诉讼因被告宜华生活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进入二审阶段。
根据长沙银行今年3月28日的公告,这场纠纷要追溯到4年前。2020年,长沙银行作为渤海·长银第4期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受益人向渤海信托(信托计划受托人)交付了 5.9亿元信托资金,由渤海信托向宜华生活发放信托贷款本金5.9亿元,贷款期限为3年。因宜华生活本息逾期,渤海信托作为原告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宜华生活及相关责任方偿还本息合计845,584,840.87元(已计算至2024年3月4日,之后的利息含罚息按《信托贷款合同》约定计收至实际履行之日止)并履行其他要求。
9月27日,长沙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宜华生活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渤海信托借款本金人民币59,000万元及利息、罚息。
对于该案的影响,长沙银行表示本行已对该笔贷款足额计提了减值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本行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造成重大影响。据了解,除长沙银行外,上海证券与渤海银行均踩雷过宜华生活。
2021年,原银保监会查明,宜华生活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涉及问题包括2016年至2019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及利润、2016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以及2019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2016年至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2021年3月22日,宜华生活退市。
2018年到2021年,宜华生活的营业收入收入连续下滑,各期降幅分别为7.7%、29.2%、92.0%及60.8%,但是在2016年至2019年虚报了超过20亿元的利润。作为出资方,长沙银行未能监测到宜华生活财务数据的异常,不禁使得外界对其风控能力产生质疑。另据报道,长沙银行此前还踩雷过金旺铋业和新华联。
从资产质量方面来看,长沙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不容乐观。截至2024年三季度,长沙银行不良率为1.16%,环比持平。但是从贷款构成来看,长沙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贷款比例为2.48%,较年初上升66个bp,同期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比例分别为0.41%、0.43%和0.32 %,2024年初分别为0.53%、0.34%和0.28%。这表明长沙银行的次级类贷款在向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迁徙。
从业绩端表现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长沙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4.71亿元,同比增长3.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87亿元,同比增长5.9%。相较于2023年8.46%的营收增速和9.57 %净利润增速,长沙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进一步放缓。
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17家上市城商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37.36亿元,同比增长3.93%;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99.79亿元,同比增长6.67%。长沙银行的业绩增速低于上市同行的平均值。
不仅如此,长沙银行旗下的消费金融子公司长银五八消金也遭遇了发展困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长银五八消金总资产规模为292.04亿元,同比增资4.83%;净资产29.91亿元。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55亿元,同比下滑11.21%,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6.37%。
有分析指出,长银五八消金一直坚持“去中介化”的线下直营模式,展业主要依托线下直销团队,目标客群比较下沉,面向快递物流客群、网约车和出租车等交通运输客群、大型工厂产业工人。该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坏账,而长银五八消金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较大,最终吞噬了利润。
2024年10月,湖南金融监管局批复了长银五八消金的增资申请,同意其将注册资本从9亿元增至11.24亿元。而根据长沙银行和通程控股今年3月的公告,两家公司合计拟对长银五八消金增资不超过7.11亿元。长银五八消金注册资本金缩水,令外界担忧长沙银行的资本实力不足,无法支持消金子公司的发展。
此外,近3年长沙银行高管频繁变动也给长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9月17日,张曼被聘任为该行行长,这意味着2022年来长沙银行行长和副行长彻底换新。
新的领导班底能否带领长沙银行走出困境?我们将持续关注。(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